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773节
“在五年前,桑托斯没有通过我们的心理测验,被专业心理分析师判断具有强烈的自毁倾向,所以最终被我们辞退。”
“在这五年间,情报部门和他断绝了一切联系,对于此次的刺杀事件,我们没有任何的责任,这件事从头到尾都于我们无关。”
雅各布将事实全部和盘托出,只是在任务上有一定的隐瞒。
他还将一部分人事明细拿了出来,这也是证明西方清白的有力证据。
但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足以取信于人。
“雅各布先生,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是西方的情报部门训练了桑托斯,教会了他各种刺杀本领,然后他拿着以前任职时获取的神经毒素和作案工具,在科技展览会上对陈锋实施了刺杀。”
记者的这一连串描述,让雅各布显得非常被动和尴尬。
因为这些话听上去,可信度就非常低。
情报机构又不是常规企业,雇佣员工可不会轻易解雇。
况且桑托斯还属于那种行动人员,参与过几次任务。
“虽然这件事听上去有些离奇,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不可能长期雇佣一个具有自毁倾向的人,这里有一份桑托斯的银行账户往来明细。”
“从明细上可以看出,五年前我们就付了一笔遣散费,从此以后这个账户的所有资金往来都是正常的,和我们没有了任何联系。”
雅各布不断地拿出各种证据,以此来证明清白。
“如果大家不相信的话,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证,但我要强调的是,此次事件与我们没有任何的关系,东方的谴责和警告没有道理。”
说出了事实,拿出了证据,雅各布并不想继续纠缠这件事。
如果外界不相信,他也没什么办法。
桑托斯当场自杀身亡,人都已经死了,还能怎么办?
他的回应,暂时只能这样。
“雅各布先生,据我们所知,诺亚方舟项目的负责人奥尔顿博士前天在家中身亡,同时情报部门负责人芒特也遭遇到车祸不幸身亡,这是否是东方发起的报复?”
接下来的问题,记者们开始集中询问奥尔顿和芒特的死因。
陈锋刚遇刺,奥尔顿和芒特就惨遭意外,报复的特征太明显了。
“奥尔顿博士和芒特先生都是我的老朋友,对他们的不幸逝世,我深感悲痛,目前办案人员正在积极勘察线索,到底是正常死亡还是其他意外,我们在暂时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对于这两人的死因,雅各布没有公布。
因为他一旦宣布奥尔顿和芒特死于东方的报复,那么局面就会变得愈发的失控。
愤怒的西方民众会强烈要求采取行动,矛盾冲突将进一步升级。
而这种局面,恰恰是精英阶层不想看到的。
原因很简单:西方处于弱势,如果冲突升级,很难讨到便宜。
与其在冲突中灰头土脸地失败,倒不如暂时隐瞒真相。
以奥尔顿和芒特两人的性命作为交换,私底下和东方达成一致意见,平息这次的事端。
“雅各布先生,如果奥尔顿和芒特先生死于东方的报复,请问我们的防务部门对此会采取那些措施,会不会升级冲突规模?”
记者们不死心,继续追问。
“作为防务负责人,我的言行必须谨慎,对于未曾证实的假设,本人将不发表任何意见,我唯一能告诉你们的是,西方面对任何敌人都不会退缩。”
雅各布早就预料到了这种问题,回答的有理有据,非常得体。
既没有拱火,也没有示弱。
“东方科技展览会上出现了多款新式武器装备,其中的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替代人类走向战场,这会不会影响到未来的战争模式,防务部门是否感受到了压力?”
这个问题,也是西方人最担忧的地方。
想到无穷无尽的机器人大军,就让人不寒而栗。
毕竟机器人是可以依靠工业流水线,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而一名人类士兵的生产周期是数十年,且需要长期的训练。
“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件事,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我们西方同样配备了多项新武器设备,同样具备生产智能机器人的能力,在这方面压力是相互的。”
“其次,从目前来看智能机器人的造价过高,不适合用在战场上消耗,那样的话性价比会非常低,所以暂时不会改变战争模式。”
“我对我们的小伙子们充满了信心,他们久经战场,具备全世界最丰富的战斗经验,而东方已经几十年没有参与过战争,从经验和能力上看,应该是东方感受到了压力,而不是我们。”.
第一零三三章 科技大爆发,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
东西方围绕着陈锋遇刺这件事,展开了唇枪舌剑。
全球各地的网友一开始还担心会爆发冲突,但后来一看,双方只是打嘴炮,压根没有因此开战的迹象。
于是,网友们开始安心地当起了吃瓜观众。
“陈锋先生的遇刺,到底是不是西方人干的?”
“我猜测应该是西方的策划,连雅各布都承认了,刺客曾经受雇于西方情报部门,还被专门特训过。”.
“不一定吧,如果是西方人做的,怎么可能承认雇佣过刺客,而且五年前他们就没关系了。”
“我的观点很简单,谁的获益最大,谁就有最大的嫌疑,陈锋先生死了,显然是西方获益最大。”
“看媒体报道,好像诺亚方舟项目团队的奥尔顿博士突然死掉了,都说这是东方的报复。”
“大概率是报复,只不过西方为了息事宁人,不得不咽下这口气。”
这次陈锋遇刺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一开始东西方剑拔弩张,眼看着就要爆发冲突。
但随着西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气氛好像一下子缓和了许多。
东方也不再咄咄逼人地发出威胁,西方公布的证据似乎有了成效。
但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在这场纷争当中,西方吃了暗亏。
因为他们的情报负责人和诺亚方舟项目负责人,双双毙命,这明显是来自东方的报复。
不过,双方却表现的很默契,并未提及到这件事。
很难说,在这件事情上到底是谁对说错。
或则说,世界上本就没有对错,只有成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陈锋遇刺的事情也渐渐平息下来。
但对于东西方科技展会的讨论,却在网上持续进行着。
竞争是动力的源泉,这句话放在科技研发领域再合适不过。
而最激烈的竞争,则莫过于战争了。
有人曾经专门做过统计,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技都来源于战争的催动。
战争不仅引导、促进科技研发与发展的方向以及目的,还是新技术的最佳试验场所。
同时,科技不仅是战争的动力源,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胜负。
因此,战争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一方面,它是人类历史中最野蛮的行为。
另一方面,它又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战争为科技发展提供了需求和应用,而科技为战争带来了助力和变革。
从古至今,战争都是刺激科技发展最强有力的因素。
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当东西方展开全面对抗的时候,新科技的诞生和应用正在提速。
仿真智能机器人,覆盖式机甲,空天母舰,空天无人机,粒子束武器,高能激光武器等等新设备,层出不穷。
人类迎来了科技大爆发的时代,同时也步入了最危险的热战边缘。
很多人对此非常矛盾,期待且恐惧着。
没人知道,这次东西方如果展开全面大战,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难。
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定会有很多想象不到的新科技诞生。
或许,这对于科技来说是一个幸运的时代,但对人类而言却并非如此。
现在全球各地的网友都在不断地讨论着,东西方到底谁能更胜一筹。
“先亮明观点,我个人更看好西方,因为全球主导权的竞争通常会持续数十年,现在只不过刚刚开始而已,并不能就此判定结果。”
“西方或许在科技领域已经处于落后的状态,但他们有着深厚的底蕴,还有最优秀的人才储备,随时可能完成追赶超越。”
“其实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东西方的竞争,表面上是超级大国的竞争,实际上是两种文明的碰撞,我个人更看好西方。”
“我支持东方,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工程师,有天才陈锋,同时东方人非常勤劳,他们的文化是温和包容的,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
“如果从经济,军事,科技,资源等多维度分析的话,我们会发现东方并不如表面上那么风光,实际上依旧处于绝对的下风。”
“知道吗?西方可以犯很多次错误,但东方一旦犯错就难以挽回,因为西方占据了全世界最肥沃的地方,拥有着最好的资源,最深厚的底蕴,而东方才刚刚发展了几十年。”
“东西方的对抗是长期化的,现在西方已经在不断地衰退中,我觉得东方将赢得最后的胜利,因为他们的经济更有活力。”
“为什么大家都忽略了核聚变发电技术,这项技术的普及将使得东方制造业成本大幅度降低,竞争力领先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