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595节

  尽管事先做过一些准备,但还是接不上话茬。

  这不仅仅是知识贮备的问题,而是找不到相关的介绍。

  空天母舰,是陈锋设想的一种未来作战武器。

  这是以舰载机及动能武器、激光武器等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空中活动基地的大型飞行器。

  该款飞行器搭载的是既能在太空作战,也能在大气层飞行的空天战机.

  作为空天母舰,不仅要具备航空能力,也要能穿梭大气层具备航天能力,所以对所选材料要有极高的要求。

  该材料必须具备材质轻且抗高温高压的基本性能。

  动力方面是最大的难关,陈锋考虑采用核聚变反应堆作为搭载能源。

  另外,结合不同环境的要求,大气层内与外太空所用的推进方式不同。

  从本质来讲,空天母舰是一种高超音速的空天运输平台,具有推进效率高、燃耗低、载荷量大、飞行时间长等优势,能实现全球范围空天一体化快速打击。

  陈锋在镜头说,详细地解说了一下自己的研发设想。

  空天战舰为气动外形设计,长度在1000至1500米,高度达100米左右,载荷量起码要在18000吨,以满足搭载需求。

  大气层内的速度设计为高超音速飞行,最高时速必须超过5马赫。

  这么换算下来,每小时的飞行距离在6000公里以上,可在海拔200千米的绕地轨道安全飞行。

  起飞方式为磁悬浮平地直飞,可分别适应大气层内外的飞行环境。

  当空天母舰在大气层外的轨道飞行时,由于没有了空气阻力,此时的飞行速度将高达25倍音速。

  也就是说,仅需90分钟就能绕蓝星一圈,几乎可实时到达全球各地上空任何一个角落投入战斗,令对手无暇反应。

  听了陈锋的一番介绍,主持人惊讶的合不拢嘴。

  虽然听得不是太明白,却有一种不觉明厉的感觉。

  “陈先生,你觉得多久可以实现你的研发设想?这种未来武器的研发,有那些难点?”

  主持人虽然在军工领域没有什么专业知识,但还是中规中矩地接着引导话题。

  在她眼里,刚才陈锋的设想听上去像是做梦一样。

  这种未来武器,感觉像是科幻片情节,不太可能在现实中出现。

  “多久能实现这个问题很难给你一个准确的回答,如果顺利的话,可能三五年就实现了,不顺利可能三五十年仍旧停留在设计上。”

  “关于空天母舰的研发难点,首先是动力难题,1.8万吨的荷载能力需要非常庞大的动力源,尤其是垂直起飞阶段,目前来看除了核动力之外,其他动力设置都很难满足要求。”

  “而目前的核动力基本上都是靠核裂变反应堆,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最佳的选择是将核聚变反应堆小型化,应用在空天母舰上。”

  “除了动力能源的难题之外,还有磁悬浮驱动装置的难题,如何让这么一艘庞然大物悬浮在半空,并且获得充足的加速能力?”

  “另外在材料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还有配套武器上的研发,总之这个新项目很快就要正式开始研发,从目前来看,将意味着非常巨大的投入。”

  陈锋只是讲述了几点显而易见的难题,没有深聊太多。

  因为他说的多了,观众和主持人也听不明白。

  比如工程学和力学上的难点,机械动力上设置问题,运行过程中的操控系统……这是一个全新的项目,几乎每一步都是难关。

  “陈先生,我对科研方面了解不多,但听了你刚才的讲述,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万亿米元的研发投资是您随口说的,还是经过一番推算后得出的数字?”

  主持人在提问的时候,还不忘低头看了一下手里的卡片。

  今天访谈节目的重点,就在于几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上。

  现在谈的新项目研发,只是问题之一。

  刚才导播通过耳麦提醒她,注意一下时间。

  因为新项目研发的问题,已经谈论的太久了。

  “这是经过初步推算后得出的数字,而且这只是初步试验阶段的投入,要想真正制造出符合设想的空天母舰,万亿米元的投入是远远不足的。”

  “而且空天母舰充当的是一个飞行平台的作用,上面还需要搭载主要作战武器,比如空天轰炸机和空天战斗机,还有高能激光防御体系。”

  “这是一个综合研发项目,跨度非常大,需要召集一大批的专业研发人才,进行大量的实验,才能一步步的改进,最终成型。”

  “因此万亿米元的投资,只是这个新项目的初级阶段预算,做科研要走一步看一步,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陈锋说出踏踏实实这四个字的时候,主持人差点没翻白眼.

第七五五章 核聚变发电技术,代表人类未来

  聊了新项目的话题后,主持人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访谈。

  “陈先生,关于最近一段时间,外界对于朱雀集团估值的争论,不知道您关注过没有?”

  这个问题,属于老生常谈。

  从朱雀集团上市的那天开始,西方的经济学界就一直在唱空。

  但不管他们如何发动舆论,却始终没有收获满意的效果。

  朱雀集团的估价,一直维持在1000元左右,上下百分十的浮动。

  这说明国际金融机构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长期持有,并没有大量地买入卖出.

  “我一般很少关注经济学家的观点,对于朱雀集团的估值也不怎么关心,股价的高低不能完全说明企业的价值,相对来说,我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企业的业务状况。”

  陈锋回答虽然很平和,却洋溢着强大的自信。

  看得出来,他对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一直都看不上。

  即便没有恶语相向,神色中的那股轻蔑却显而易见。

  “当您听到外界唱空朱雀集团的言论时,心情会不会受影响?”

  主持人继续追问。

  “不会!”

  陈锋回答的干脆利落,没有半点犹豫。

  “对于朱雀集团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预期吗?”

  主持人开始围绕着这个主题,不断地发问。

  朱雀集团的股价,是很多投资人都感兴趣的话题。

  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更是如此。

  甚至连与朱雀集团相关的企业,估值都经过了一轮暴涨。

  整个股市大盘,扩充了不知多少倍。

  现在东方最弱的金融行业,产值都已经超过了米国。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朱雀集团的上市。

  股票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一个新的板块,被成为朱雀版。

  这个板块的所有上市公司,都是和朱雀集团有业务联系的企业。

  由此可见,朱雀集团上市给国内金融市场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其实也没什么预期,现在大家都应该清楚,核聚变发电是人类的未来,而唯一掌握这项技术的朱雀集团,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据我所知,目前市场面上我们没有任何对手,未来会不会出现,这个我认为大概率不会出现,西方也试过了研发这项技术,但最终的结果都看到了,非但没有成功反而酿造了一场灾难。”

  “我不建议任何机构对核聚变发电进行二次研发,因为他们暂时不具备这样的技术水平,如果贪功冒进的话,还会出现重大的意外伤亡。”

  陈锋的表情很真诚,一副谆谆劝导的样子。

  但他越是真诚,越让人感觉到他的那种狂傲。

  言下之意很简单,全世界除了他之外,任何人都不可能研发成功。

  他用最真诚的语气,说出了最狂妄的话。

  “您的意思是说,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机构可以追赶朱雀集团的步伐,未来也很难出现这样的竞争对手?”

  主持人好奇地问道。

  “那么您认为朱雀集团现在的技术优势可以保持多久?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

  陈锋表现出了罕有的耐心,继续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说是核聚变发电上的优势,在我的有生之年,应该没有对手可以追赶乃至超越,但如果你问的是核聚变技术的独有优势,那应该可以保持十年以上吧。”

  在朱雀集团的技术优势上,陈锋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信心。

  作为这项技术的开创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有多少难点。

  一项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技术,绝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成功的。

  假如没有系统的话,他就算是投入七十万亿也研发不出来。

  “其实外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错觉,陈锋能行,我们就能行,但事实证明,我可以做到的事情,真的没有别人能够做到。”

  “这句话听上去很自大,但这就是事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以往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压根不怕西方的限制。”

  “西方除了能限制一些人才,现在什么都做不了,他们在核聚变技术领域落后太多了,朱雀集团就算是原地踏步,不再进行技术研发,再过三年五年,他们也追不上来。”

  “所以我对朱雀集团的未来一直没有什么期待,路已经铺平了,企业就像是一列火车,轰隆向前,直达终点,没什么可预测的。”

首节 上一节 595/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