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578节
而陈锋各方面的条件,都完美地符合了这个观点。
他是全球首富,最顶级的科学家,同时身上还充满了争议。
比如,他主动宣布退出西方市场,还准备进行军工领域的研发。
这些争议集中在他的身上,造就了无可比拟的新闻热度。
对于记者而来,采访到陈锋就意味着升职加薪。
“我提醒你们,今晚上的音乐节会出现很多著名的人物,有影视明星,有体育健将,还有一些顶级科学家,甚至会出现一些大人物。”
“但这些人的新闻价值加在一起,也不如陈锋的一张照片,大家要明白一个事实,目前陈锋就代表了流量,代表了收视率。”
“有的观众想要痛骂他,有的观众喜欢他,有的观众讨厌他,甚至有点观众仇视他,但无一例外,这些观众都想要看到他。”
这名记者挥动着手臂,鼓舞着士气。
因为他知道,如果陈锋出现的话,无数记者会一哄而上。
只有跑到最前面,才有可能采访到有价值的新闻。
要知道,陈锋的身边一直都有为数众多的保镖,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很难靠近拍摄。
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也很难找到更好的采访时间了。
明晚颁奖典礼后,陈锋大概率会乘坐专机离开。
等他回到了东方,再想采访简直比登天还难。
这名主访记者的身前,站着四名摄影记者,手持着相机,好似即将踏入战场的勇士。
就在他意气风发地鼓励大家的时候,音乐大厅外面忽然有了突发情况。
游行的人群,高高地举着牌子,阻塞了交通。
看到这一幕,这个临时组建的采访团队顿时有些担心了。
“见鬼,这些人晚上就不休息吗?”
“发生了这种事情,陈锋还会来观看音乐会吗?”
就在他们忧心忡忡之际,主访记者忽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不一会儿,他的整张脸就垮了下来。
但作为一名资深记者,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根据随行专员的通报,今晚陈锋取消了参加音乐会的行程,现在我们必须改变目标,寻找有影响力的科学家,询问关于陈锋与军工研发的话题。”
记者很清楚新闻的热点是什么,既然找不到正主,那就只能用其他诺奖获得者来充数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他们就找到了新的目标。
这一届诺贝尔生物学奖的获得者,来自米国的富尔茨教授。
“你好,富尔茨教授,首先恭喜你获得了诺贝尔奖,能请您回答几个问题吗?”
主访记者挤到前面,身后的四名摄像记者将对手挤开。
看他们的人员配置就知道,肯定是来自主流大媒体。
“好的。”
富尔茨教授很高兴地点头答应了。
虽然他已经是顶级学者,但还是很希望自己的知名度能够继续提升。
因为科研界也讲究世俗规则,名气越大的科学家,越容易获得研发投资。
像他这次得了诺奖后,名下实验室收到的赞助资金就翻了一倍。
这年头,除了那位世界首富,还有谁会嫌弃钱多?
“请问富尔茨教授,关于今天下午的记者公开会上,陈锋先生对军工研发的态度模糊,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开口的第一个问题,富尔茨教授就差点破防。
说好了是采访他,怎么张口闭口还是陈锋?
记者公开会上,他们这些获奖者就成了陪衬。
今晚陈锋都没有现身,他这个堂堂的诺奖获得者居然又成了陪衬。
对此,要说富尔茨教授心里没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
以他在科研界的身份,何曾被当成过这样的工具人。
但面对着镜头,他也不好发作.
第七二九章 诺奖级别的工具人
“对于陈锋先生的言论,再次我谨代表个人表示遗憾和反对,因为我从小的愿望就是人类和平,远离灾难,所以长大后我选择了生物学……”.
富尔茨教授虽然被记者当成了工具人,但他还是找到了突出自己形象的方式。
对于陈锋的评价,只是简单的一句带过。
接着,他在镜头面前开始回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艰辛过往。
对面的记者,努力地保持着倾听的表情。
但眼神里的不耐烦,却出卖了他的内心。
“富尔茨教授,你认为陈锋先生如果转向军工研发领域的话,能否取得像以前那样充满震撼的成果?您认为他在公开会上说的万亿米元投资,究竟是不是军工研发?”
主访的记者也是经验丰富,找准时机又把话题拉回到了陈锋的身上。
没办法,现在只要是关于陈锋的新闻都能成为热点。
如果单纯采访一位诺贝尔生物学奖的获得者,收视率肯定无法达标。
富尔茨教授虽然在科研界非常有名,但身上的新闻热点却约等于零。
除了能蹭一下诺奖的热度,估计平时他的访谈除了业内人士,根本就没人关心。
“呃,对于军工研发方面,我不太了解,但在科研上我可以说一些看法,转变研发方向对于任何一个科学家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按照正常逻辑观点,陈先生转向军工研发领域的话,很难取得以前的成就,因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
说到这里,富尔茨教授耸了耸肩膀:“但你们也知道,他是个天才,是一个经常创造奇迹的天才,所以无论他做出怎样的成就,我都不会感觉奇怪。”
“事实上,我当初的专业也并不是生物学,而是……”
眼看着富尔茨教授,又习惯性地把话题往自己身上引。
但这次记者已经拿到了足够的素材,立刻打断了他的谈兴。
“谢谢富尔茨教授的配合采访,祝您有一个愉快的夜晚。”
说完这句话,主访记者带着团队匆匆地奔赴下一个采访目标。
既然今晚没办法采访到陈锋,他们只能在其他获奖者身上拿到足够的素材。
主访记者已经有了策划草案,那就是制作一期诺奖获得者评价陈锋的视频剪辑。
看着这支采访团队离开的背影,富尔茨教授不由得爆了句粗。
“该死的混蛋,难道我就没有任何采访价值吗?”
让他生气的是,堂堂的诺奖级科学家,居然被记者当成了工具人。
从始自终,对方的提问一直都是围绕着陈锋。
甚至连一个问题,都没有向他提出。
在这一刻,富尔茨教授感觉自己像是被街坊的路人甲。
凭什么?
陈锋是诺奖获得者,自己也是。
富尔茨教授的心头,有一种强烈的愤愤不平。
但很快,这种情绪就烟消云散了。
因为他发现其他获奖者的遭遇,和刚才的自己如出一辙。
那些前来采访的记者,提问不到三句,就开始把话题引到陈锋的身上。
他走到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身边,听到了采访内容。
“关于陈先生的观点,我非常不赞同,作为一名有着卓越天赋的科学家,他应该将精力放在如何引领科技进步上,而不是军工领域。”
“能力越大的人,给这个世界造成的危害就越大,至于他的万亿米元投资计划,我只能说他真是太有钱了。”
“我对他的印象很一般,虽然他获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心灵也是美好的,起码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这些诺奖获得者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评价偏向正面。
在他们眼里,陈锋就是一个自大的年轻人。
但这些获奖者也只敢在私下的采访里表达不满,当面他们可不愿意招惹一位世界首富。
只不过因为今天受到了忽视,所以他们心里有点怨气也很正常。
其中喷陈锋最狠的是一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在镜头前简直火力全开。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