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412节

  说着说着,陈锋就笑了。

  对于这些西方精英在面对压力时的反应,他太了解了。

  当初龙腾手机为了进军国际市场,陈锋特意组建了一个智囊团,就是专门用来分析这些西方精英的性格特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听了陈锋的这一番话,钟朝阳总算是放下心来。

  现在核聚变技术成功了,他可不想因为商业利润太低,而停止了相关的研发和进步。

  “钟总,就像我之前叮嘱你的一样,这项技术要想推广到全世界的话,首要的问题就是成本,不管技术多么先进,成本不划算也不会被市场接受。”

  “虽说现在的传统能源还具备着旺盛的生命力,但新技术的取代已经势不可挡,而且过程可能会出乎预料的短暂。”

  “当初炭基半导体计划成功的时候,也有很多专家认为,碳基芯片取代硅基芯片需要一个漫长的市场接受过程,三五年内不可能实现。”

  “但在现实当中,一旦碳基芯片的性价比超过硅基芯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取代,成为了半导体市场的主流。”

  “所以,低成本,低电价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市场普及化的关键所在。”

  陈锋语重心长的叮嘱,让钟朝阳若有所思。

  “放心吧陈董,我们已经建立了氘和氚元素的提纯加工厂,这两种核聚变燃料的生产成本已经大幅降低,很快就能实现自给自足。”.

第五一三章 同时修建五座核电站,陈锋的大手笔

  就在看衰核聚变技术发酵的时候,朱雀集团突然发布了公告。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集团将同时建造五座核聚变发电站。

  这一消息,再次引起了轰动效应。

  因为核聚变发电站的建造成本相当高,是当前所有发电站中最高的。

  在消息传出后,很快就引起了媒体节目的广泛探讨.

  在此之前,为了研发核聚变技术,朱雀集团已经耗资了三万五千亿。

  现在又要同时修建五座核电站,花钱的速度简直超出了正常的认知。

  根据相关专家的计算,一座核聚变发电站从立项到最后正常启动运行,需要耗资大约6到7千亿。

  这笔预算,除了高昂的建造成本之外,还有更加昂贵的设备费用。

  土工工程的建设和购买设备的总花费,达到了惊人的数千亿。

  而且,一下子同时开工五座。

  如此大手笔的投资,贯彻了陈锋以往的风格。

  外界越是看衰,他越是要表现出更强大的斗志。

  同时修建五座核电站,这笔预算也几乎将七万亿的贷款消耗干净了。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些投资至少有一半重新回流到朱雀集团的账户上。

  核聚变发电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都是朱雀集团内部完成。

  所以,这部分采购费用属于资金在内部的一个流通。

  这样不仅达到了项目要求,也实现了生产制造的闭环。

  不过,电视媒体上的专家却并不清楚这一点。

  他们对于核聚变发电的态度,明显受到了舆论的影响。

  “为了一次试验性质的项目,耗费如此巨大的资金,是非常不合理,而且不划算的。”

  “核聚变发电的建造和设备成本太高,至今为止加上五座核电站的造价,朱雀集团需要投入7万亿,这笔投资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

  “我们按照每度电的利润是一毛来计算的话,需要核电站销售出70万亿度电才能完全收回成本,而去年我们全国的总耗电量是8万亿度。”

  “这么一算的话就很直观了,就算是把全部的工业用电和农业用电全部交给朱雀集团,至少也需要十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

  “但我们都清楚,刚才假设的前提是根本不存在的,按照一个合理的比例来计算,朱雀集团每年能够供应一万亿度电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如果按照这个预估,朱雀集团想要收回七万亿的成本,则需要七十年左右,天啊,这可数字是不是让人感觉绝望?”

  “而且在这七十年的时间里,不能出现任何的意外,比如核电厂的大型检修,就会额外地增添发电成本,影响到最终的利润。”

  “在全世界已知的发电历史当中,没有任何一座发电厂可以做到七十年间不出现任何意外,不进行大规模检修,没有那怕一个先例。”

  “所以我们的结论很容易就能推理出来,朱雀集团的投资根本无法收回成本,最多只能做到降低亏损,减轻资金负担。”

  “而核聚变发电的成本在其他成熟的发电技术面前,没有任何优势,至少现在我们看不到这种优势体现在哪一方面。”

  节目嘉宾在发表观点的时候,陈锋正在私人庄园里陪儿子。

  他正用玩具哄着孩子,一旁的杨老板打开了客厅的电视机,刚巧看到了这一档节目。

  生了孩子后,两人的关系已经恢复如初。

  现在的杨老板和陈锋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听了节目嘉宾的话,她也感觉很有道理。

  每年的用电总量就那么多,朱雀集团根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

  不过,杨老板不怎么敢过问陈锋公司里的事情。

  但陈锋看出了她的忧虑,在一旁笑道:“不用听这些专家在那里胡说八道,他们是用以前的老眼光来分析新技术,根本没有任何参考的价值。”

  “举个例子吧,当初移动通讯工具刚刚诞生的时候,很多市场专家通过精密的测算,给出了一个市场总量的大概数据。”

  “当时全球有四十亿人口,专家分析移动通讯的用户总量不可能超过一亿,每年的市场销量不可能超过一千万部。”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预测被证明只是一个笑话,因为专家的经验只是基于以往的市场运行规律,而无法看到未来的前景。”

  陈锋很少和杨老板聊公司里的事情,这次算是破了例。

  以前的时候,两人之间的关系顶多算是一种交易。

  但自从有了孩子,关心自然就不一样了。

  所以,杨老板也壮着胆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可那位专家说的很有道理啊,咱们全国的用电消耗8万亿度,就算全都交给咱们公司也要十年收回成本。”

  这句话,让陈锋嗤笑不已。

  “去年消耗8万亿度电,今年呢?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你知道去年米国的年用电总量是多少吗?”

  问出这个问题的同时,陈锋没有指望杨老板能给出答案。

  他自问自答:“接近4万亿度,米国的总人口还不到3.5亿,如果算人均的话,平均每个米国人一年耗电11000度。”

  “再看我们呢,总耗电量是8万亿度,但人口却有14亿,平均每个人一年的耗电量不到6000度,这说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如果我们朱雀集团可以把电价降低到现在的一半,甚至更少的话,那么人均的耗电量肯定会迎来一波暴涨,起码会比现在的数字增长一倍以上。”

  “假如我们的年度耗电总量达到20万亿的话,不仅会刺激经济大幅增长,同时朱雀集团收回成本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

  换做以前,陈锋是没耐心和杨老板说这些的。

  但他现在抱着儿子,却出奇地有耐性。

  “这还只是用电市场方面的利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计算一下设备销售的利润,核聚变发电站的设备全部由朱雀集团自产,这笔购买费至少也有20%以上的利润。”

  “而且随着核聚变发电的优势展现,其他国家也会逐渐引进这种安全无污染的发电技术,购买我们的发电设备,这同样是一项主要的利润收入。”

  “所以只要我们的成本足够低,技术足够先进,核聚变发电站肯定会遍地开花,五年之内是完全有可能收回全部成本的。”

  “要想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目光不能只盯着现有的市场存量,而是要将目光放远,积极开拓市场的增量,引领电力时代的更迭。”.

第五一四章 核聚变发电的优势与价值

  听了这一通解释,杨老板似懂非懂。

  虽然陈锋已经尽量讲的比较直白,但引申出的市场变量还是让外行人有些难以理解。

  通俗来说,这种市场变量是一个数学模型。

  将电力价格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添加各种参数,进行的一种推导预测。

  如今外面争论的焦点就是核聚变发电的成本,而成本直接作用于价格。

  陈锋的初期目标是核电站的发电成本不能高于0.1元,这也是精算后的数字.

  电价通常包含三大部分,一是发电成本,二是输送成本,三是经营成本。

  前两项很好理解,但经营成本就比较复杂了。

  比如一家发电厂从立项到完工,其中产生的所有费用,都包含在经营成本中。

  这一部分成本,在经过复杂的计算后,要平摊到每一度电的售价中。

  而经营成本如何计算,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而是多方面综合的考量。

  这些复杂的变量,即便是陈锋想要解释,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解释清楚。

  “这么说,朱雀集团不会赔钱?”

  杨老板勉强听了个大概,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以前陈锋的身价和她的关系不大,随时都可以抽身离开。

首节 上一节 412/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