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403节

  只不过当时陈锋忙着照顾儿子,一直没空见面详聊。

  现在他这个董事长终于回来了,钟朝阳第一时间赶到了办公室。

  “陈董,你可算是回来了。”

  尽管陈锋只是短暂脱离了一周的时间,但钟朝阳还是感觉到了工作压力的倍增。

  倒不是工作量增加了多少,而是需要他做出的决定增加了。

  以前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是陈锋一言而决。

  这种工作风格固然有些霸道,但也减轻了钟朝阳的负担。

  因为在企业当中,做决定往往是压力最大的工作。

  所以一家企业的决策者,通常背负着最大的压力。

  “钟总,不是告诉你试验成功了要好好休息吗?怎么变得比以前还憔悴了?”

  一周不见,陈锋心情很好,刚见面就开起了玩笑。

  “陈董,我可算是知道了,你这份差事不是人干的……”

  钟朝阳的话没说完,就意识到口误了。

  “钟总,你这可是满腹牢骚话,连我都挨骂。”

  陈锋却没有计较,依旧开着玩笑。

  家里有喜事,他的心情自然好。

  现在他有了儿子,事业又顺利,脾气也变的平和了许多。

  “对不起陈董,刚才一时激动说错了。”

  钟朝阳笑呵呵地道了个歉,然后直接进入正题。

  “陈董,咱们集团的核聚变发电项目已经通过了验收,建造核电站的各种手续也已经批复下来了,三天前正式开工了。”

  “不过前天上午银行的负责人来到了咱们集团总部,说是要商议一些事情,他们提出了一个债转股的方案,希望您能够考虑一下。”

  说话间,钟朝阳将一份资料递了过来。

  这里面是银行方面制定的债转股方案,条件还算是优厚。

  陈锋打开资料,一目十行地看完。

  接着,他将资料随意地扔到了桌面上。

  很显然,对方的条件并未打动自己。

  “银行的负责人还说了,如果您不赞成债转股的话,他们可以将贷款期限尽量延长,同时给予免息的优惠,如果我们朱雀集团的资金有苦难的话,还可以继续申请贷款。”

  说出这个条件的时候,连钟朝阳都感觉自己是在说梦话。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打死他也不会相信银行会开出如此优渥的条件。

  这简直等于送钱给朱雀集团,而且还是免息的。

  “呃……这是什么意思?”

  陈锋也有点懵了。

  原本他以为是银行看到了核聚变发电的前景,想要抢先入股分一杯羹。

  但现在看来,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除了银行的人来过,还有没有其他的事情?”

  陈锋觉得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银行不会无缘无故给自己那么优厚的条件。

  尤其是继续申请贷款这一条,明显不符合规定。

  要知道,朱雀集团现在背负着七万亿的贷款。

  即便是对核聚变发电项目顺利展开,想要靠盈利还上这笔贷款至少也要十年左右。

  因为核电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但长期稳定的投资。

  尤其是核聚变发电,从发电站建成到技术进一步成熟,压低发电成本,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

  况且,即便是成本压低了,利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毕竟电力业务属于经济基础,向来与暴利绝缘。

  想要靠核电项目的利润还七万亿,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还有件事,验收小组的王组长是的老学长,他最近打电话过来,询问我们是否有扩大核电站建设的意向。”

  “其实他也是个技术狂,可能是看咱们的核聚变发电技术已经接近成熟,所以想要鼓励我们一次性多建几座核聚变发电站,帮助更多人用上清洁能源。”

  钟朝阳的这句话,总算是让陈锋了解到症结所在。

  他瞬间就明白了银行的意思,这是准备扶持朱雀集团尽快普及核聚变发电的业务。

  也就是说,银行要继续借钱给陈锋,让他扩大核电站的投资。

  “钟总,你的那位老学长只是在电话里提的建议吗?就没有给你发一份详细的规划方案?”

  听到陈锋的这句话,钟朝阳连连摇头。

  “陈董,王学长是给我发了一份规划方案,但他根本就不懂企业运营,完全是站在科研工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整个方案不切实际,我觉得对咱们并不合适。”

  “在他制定的规划方案中,竟然要一口气同时建立五座核聚变发电站,这么大的投资对我们来说负担太重,而且过于激进了。”

  “按照我的思路,咱们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还是处于摸索阶段,像电力输送问题,能源转化率问题,还有核聚变燃料的提纯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后期的运营中一步步完善。”

  “等到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全部解决之后,我们再开始建造第二座,第三座核电站,这样的话,咱们朱雀集团可以走的更稳妥一些。”.

第五零二章 现在还不是融资的时机

  “同时兴建五座核聚变发电站,这个计划比我还要大胆,有点意思。”

  陈锋自言自语着,脸上浮现出一抹微笑。

  他可不像钟朝阳那么死板,一眼就看穿了问题所在。

  这是要下大力气扶持核聚变发电项目,对朱雀集团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技术方面,如今已经接近成熟。

  同时兴建五座核电站,也应该不成问题。

  只要把资金问题解决了,就能加速商业化的运行。

  核聚变发电只有实现商业化,才会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

  目前来看,上面这是准备正式押注核聚变发电了。

  “钟总,你让下面的人统计一下,一座核聚变发电站目前的建设成本是多少,然后再统计一下,发电成本目前是多少,今后能降低到多少?”

  “我需要一份详细的预案,从工程造价到电力成本,还有技术提升空间,以及成本压缩空间,还有和火电,风电以及光伏发电相比的优势和不足。”

  “要想进入商业化运行,相关的商业开发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商业民用,而不只是为了科学象牙塔里的自娱自乐。”

  陈锋敏锐地察觉到了风向的变化,立刻就有了决断。

  这才是一名合格的决策者应有的态度,面对机会敢于把握。

  同时,这也是钟朝阳最近一段时间倍感压力的源头。

  他是一名执行者,面对选择的时候往往会感觉亚历山大。

  “陈董,难道你真的准备同时修建多座核聚变发电站?这样的话,后期如果进行技术升级会很麻烦,而且还增加了我们的资金负担。”

  见陈锋有些意动,钟朝阳赶忙在一旁劝说。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同时修建五座核聚变发电站,且不说整体造价带来的资金压力。

  单单是技术方面的提升和改进,在后期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每次的技术升级,都要五座核电站同时进行,耗费的资金太大了。

  如果稳扎稳打的话,第一座核电站建成后,通过三到五年的运转,慢慢完善各项技术,再开始修建新的核电站,才是正道。

  试验室内的技术成功和实际应用中的成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项新的研发技术从成功问世,到最终的完善应用,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有时候很短暂。

  但有时候,也可能很漫长。

  实际应用中的很多问题,是试验时考虑不到的。

  “技术改进和更迭也可以与时俱进,钟总,做企业不能不考虑商业利益,但有些时候却又不能只考虑商业方面的利益。”

  “对于朱雀集团来说,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投资的力度,配合相关的经济规划,这不仅是我们需要的,也是这个时代需要的。”

  陈锋能理解同时修建五座核电站的必要性,这不仅是基于商业方面的考虑,而是有着更为长远的规划。

  如果加大投资力度,可以让核聚变发电加速实现商业化,那么他不会拒绝。

  而且,陈锋已经掌握了成熟的核聚变发电技术,有足够的把握将成本降到最低。

  因此,他敢冒这个风险。

首节 上一节 403/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