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389节

  麦克的话,刺痛了布鲁诺的自尊心。

  但为了订单和资金,他只能强忍下来。

  失去七角大楼的支持,对他和公司来说是不可承受的损失。

  “先生,我们能获得多少支持?”

  布鲁诺的问题,让麦克笑了笑说:“二十架,此外我可以帮你们申请到40亿米元的研发资金,只不过这一笔资金你要和格鲁曼先生平分。”

  这个答案,大大低于布鲁诺的预估。

  二十架订单和四十亿米元的资金,太少了。

  因为四十亿米元的资金,他只能分到一半。

  这一半的资金里面,还有拿出一半送给七角大楼的一些人。

  也就是说,他只能拿到大约10亿米元的研发资金。

  这样的支持力度,绝对不够。

  “先生,你好像没有意识到龙腾集团的威胁有多么严重,这家企业的研发实力太可怕了,而且这种可怕的实力还在向各行业蔓延……”

  不等布鲁诺说完,麦克就轻轻抬手打断了。

  “布鲁诺总裁,对于龙腾集团的问题,我们早就有过详细的研究,相信我这家企业不会风光太久的,投资核聚变发电项目,就是最大的战略失误。”

  “当这项投资失败的时候,创始人陈锋就会失去对龙腾集团的控制,企业内部会因此产生剧烈的震荡,对此我们的分析结论认为,龙腾集团的上升势头会因内部的损耗而终止。”

  “现在以龙腾集团为假想敌来获取资金支持,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我能为你争取的只有这么多。”

  说完这番话,麦克拿起餐巾擦拭了一下,礼貌地离开了.

第四八六章 等待陈锋,共同见证历史时刻

  回到京城的陈锋,来不及休息,就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

  核聚变发电的项目,已经进行到了关键的阶段。

  现在的投入的资金,超过了3万亿。

  也就是说,他准备的7万亿资金,几乎消耗了一半。

  在经过了几十次的试验之后,点火的问题依旧没有完全解决。

  不过好消息是,每次试验在核聚变发电的技术上都有所突破。

  项目研发小组的那些科学家,工作的劲头越来越足。

  因为他们都看到了成功的可能,不再像刚开始时那样,完全没有任何希望.

  朱雀集团的第一次核聚变发电试验,就实现点火温度超过一亿度的阈值、并形成了持续时间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

  第二次经过试验过程的改进之后,实现了60秒的完全非感应电流驱动高约束模等离子体。

  接着,朱雀集团在核电装置的材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第三次核聚变发电试验采用了新型材料,并且设计制造了新的实验器材。

  试验的结果也令人满意,他们通过优化稳态射频波等多种加热技术,在高参数条件下的耦合与电流驱动、等离子体先进控制等,结合理论与数值模拟,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0千焦。

  这绝对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如果不是陈锋要求低调的话,相关的成果数据早就在科学等杂志上发布了。

  其实很多参与试验的科研人员之所以听从陈锋的指令,并不完全因为对方是这个项目的投资人。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陈锋已经逐步成为核聚变发电项目的总设计师。

  整个的研发思路,还有研究方向,几乎全都是由陈锋决定的。

  在接下来的试验中,他们又是实现了新的突破。

  在电子回旋与低杂波协同加热下,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4亿度,并有效拓展了适应于聚变堆高性能等离子体稳态高约束模式的运行区间,

  同时还实现了高约束、高密度、高比压的完全非感应先进稳态运行模式,获得的归一化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

  连续的试验,迎来了不断的突破。

  朱雀集团内的核聚变试验频率,足以用丧心病狂这个词来形容。

  几乎每周都会进行一次新的试验,往往是上个试验刚刚过去,就要准备开始进行下场试验的设计。

  更惨的是,因为核电试验基地经过了扩建,可以同时进行多场试验。

  这也就导致了,研发人员的工作强度直线提升。

  最多的时候,一个实验室在一周内做了四次试验。

  参与到这个项目的每一名研发人员,都忙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因为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工作等着你去做,上次的试验数据分析,下次的试验装置设计,中间几乎是无缝对接。

  如果没有重金激励的话,这些研发人员早就辞职不干了。

  工资再高,也没有身体重要。

  可无奈的是,陈锋给的实在太多了。

  最多坚持两年,这些研发人员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于是,这个念头支撑着他们在过度的劳累下,还能够重新鼓起精神和力气。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陈锋不计回报的投入,打造了一支实力过硬的研发团队。

  在高强度的试验工作中,这些来自各个院校的研发人员,凝聚成一个真正的团队。

  同时,核聚变发电项目的技术研发,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最近一次核聚变发电实验中,在朱雀集团特别建造的核聚变反应装置内,已经实现了初步的成果。

  核聚变点火成功,并且持续了50秒钟,输出了大概1000焦耳的持续能量。

  这可是一大进步,项目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

  虽说上次的核聚变点火设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结果成功就证明这条研究道路是正确的。

  为此,最近一段时间,十几位核物理学家与上百位核电工程师一起开了个会。

  在这场会议上,大家形成了一致的意见。

  那就是由陈锋率先提出的核聚变发电的研发思路是完全可行的,他们只需要遵循这一思路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就有可能迎来真正的核电时代。

  由此,陈锋在朱雀集团的研发团队中确立了主导的地位。

  这是他凭借着系统给予的技术成果,取得了所有研发人员的集体认可。

  现在朱雀集团除了不断进行核聚变发电的试验之外,已经正式启动了商用核聚变实验堆的工程建造。

  该工程的内容是,建立快速迭代的商用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并以此构建出整个发电装置。

  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朱雀集团已经开始启动核聚变发电站的建造工作。

  虽然这一步过于提前,但研发人员都认为顺着目前的思路继续突破,实现核聚变商用只是时间问题。

  而项目的总工程师钟朝阳,态度更加乐观。

  他认为核聚变发电的成功,已经不远了。

  点火和控制的问题,是最难的关键,目前已经接近攻克。

  一旦攻克了这个最大的难点,接下来的研发目标,是如何将核聚变反应提供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当前的目标是,电能的转化率要达到30%以上。

  而且,燃烧占空比至少要在50%左右。

  也就是说核聚变发电过程中,一半的时间在燃烧反应,一半的时间可以更换能源燃料。

  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已经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

  高频度的试验,带来了研发上的突飞猛进。

  之前几十年时间里,人类在核聚变发电领域的研发进展,都比不上最近这段时间的突破。

  这种关键性的突破,在科研界中往往意味着新技术的诞生前兆。

  如果彻底解决的点火的控制问题,那绝对算得上是核聚变发电研发道路上的关键突破。

  因此,这一次的核聚变发电试验,将具有很高的战略意义。

  算起来,这也是朱雀集团成立以来,进行的第四十三次核聚变发电试验。

  每次试验所产生的器材损耗和材料损耗,都高达十几亿甚至几十亿。

  这种花钱的速度,连研发人员都替陈锋心疼。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富裕的研发条件。

  所以,整个研发团队经过了再三的思索。

  最后,他们一致决定要等陈锋回来。

  一起开启这次的试验,共同见证历史的一刻.

首节 上一节 389/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