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387节
当会议开始的时候,陈锋笑着和大家寒暄了一句。
接着,他缓缓说道:“今天会议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幻龙无人机的销售问题,第二个就是天网系统的火箭运载问题。”
当他的话讲完,秦瑶开始汇报着详细的情况。
“根据我们的估算,幻龙无人机的造价成本为1.3亿,研发总成本超过了300亿,现在无法确定未来的销量,所以很难估算出一个合适的成本。”
幻龙无人机采用了多种新技术和新材料,300亿的研发费用中大约有70%用在了新材料的开发上,比如全身的碳纤维结构,新的隐身涂料,以及制造电力发动机的新型合金。
可以说,这是一款集合了顶尖航空技术,动力技术,隐身技术,材料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科技大成品。
如果销量能够达到100架以上的话,那么这款无人机的单台研发成本就是3亿,加上造价成本,总成本高达4.3亿。
销量越大,摊在每架飞机上的研发费用就越低,售价也会随之下降。
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销量能达到那个数量级。
就现在来看,咨询的客户很多,但真正拿出订单的客户很少。
而且这里面还牵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外销和内销分别是什么价格?
外销的话,肯定是奔着利润去的。
全球鹰和死神无人机,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在1.2——1.5亿米元之间,换算成华夏币就是8——10亿之间。
作为目前全球最强的无人机,幻龙的售价肯定要高过这些对手。
但高到什么程度,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说到底,幻龙无人机是一款基于商业性质的产品,最重要的是盈利。
如果销量很低的话,那么售价会高到离谱。
而且幻龙无人机的销售同样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内销会给多少订单?
外销方面,需要有什么限制?
军用品的销售和民用品的销售,完全是两种概念。
这里面不仅牵扯到商业利益,更有其他复杂的博弈。
“陈董,目前国外客户明确发来的订购请求比较少,一共在15架左右,由于我们的售价迟迟未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销售数据。”
“我们做过一番统计,如果售价10亿的话,卖出一百架,总体的利润能达到50%左右,如果卖出五十架的话,刚刚能够收回基本的成本。”
“而且因为暂时没有销量,所以在销售成本上的统计还没办法进行,这款无人机是主打国内市场还是外部市场,至今没有定论。”
听了秦瑶的一番解释,陈锋的表情没有太大变化。
接着,海外销售部的负责人也站出来说:“目前我们的幻龙无人机还没有取得出口资格,这对我们开拓国外市场很不利。”
“还有就是外售的定价和内销的定价肯定不同,我们现在除了介绍产品之后,既不敢报价,也不敢接受客户下达的订单。”
当海外销售负责人说完之后,陈锋轻轻地点了点头。
他环视了一周,轻声笑道:“我在想,是不是你们要等着内销订单和外销订单都堆积在桌面的时候,才会拿起计算器估算幻龙无人机的售价问题?”
“另外你们在核算成本的时候,是否把天网系统的成本和VR扫描通讯的成本,以及智能操作平台的成本考虑进去?”
“难道说除了造价和直接的研发费用外,幻龙无人机搭载的其他功能都是免费研发的?还是说得到了免费的技术授权?”
这一席话,让众人哑口无言。
拖了这么久还无法拿出售价,确实说不过去。
“陈董,我们会重新核算研发成本,并且尽快制定出价格。”
秦瑶看到了陈锋的不满,赶紧补救。
这倒不能怪她工作不力,确实有着特殊的原因。
龙腾集团以前都是做民用品的,制定了一个市场目标之后,就可以核算成本,然后给出价格。
但军用品的售价很不一致,而且内部员工也没有相关经验,无法制定出合理的销量目标。
对于龙腾集团来说,进入军用无人机行业等于是从头开始。
这个行业具有很多复杂的特殊性,很多事情不能用以前的经验来处理。
比如外部的订单问题,就不可能随便接受。
因为幻龙无人机太先进了,属于目前最顶级的装备。
外售的话,那些订单可以接受,那些订单不可以接受,这都需要一个明确的指示。
同时,外售产品在各项能力上要做多大程度的减配,同样需要明确的意见。
刚进入军用品生产和销售这一行,还有很多经验需要学习和积累。
“你们在制定价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内销的幻龙无人机可以按照成本价出售,外销的必须将利润保证在50%以上。”
“另外关于出口许可证的事情,我会亲自在京城帮你们跑下来,相关的明确指示估计也很快能够下达,这方面不必忧心忡忡。”
陈锋给大家吃了一记定心丸,将最难的工作主动承接过来。
幻龙无人机的出口许可,除了他之外,恐怕也没人能申请下来。
这需要几大部门的相互协调,如果出面的人不够分量的话,一两年都不一定能够成功。
听了陈锋的许诺,众人松了一口气。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如果不允许出口的话,内销又不给多少订单,那龙腾集团可就亏大了。
现在董事长亲自出马,应该不成问题了。
“还有,关于军用品开发和销售,我觉得咱们集团要成立一个专业对口的机构,以后就完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咱们的对外联络处也要和一些部门做好沟通的工作,在军用品这一块,最好是能单独分出来,成立一个分公司,直接向总部负责。”
陈锋继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既然进入了军用品领域,就要在集团结构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四八四章 利益分歧,合作的项目不好做
第一个议题讲完之后,会议上的气氛变得轻松了不少。
几个月不见,起码这次董事长回来没有发火。
看得出来,对他们的工作还是满意的。
“接下来咱们进入第二个议题,关于可回收利用火箭发射技术,这是我们与航天工业集团的第一个合作研发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发射成本,从这一点来说是一件值得庆贺好事情。”
“但就像我们老话说的那样,合伙的买卖不好做,现在技术研发出来了,我们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却不是最大的受益者,这在利益分配上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该怎么处理大家心里也有定论,只不过你们都担心事后会被追究,所以没人愿意站出来解决。”.
陈锋的目光变得犀利起来,仿佛能够直视人心。
龙腾集团和航天工业的合作进展的很顺利,共同的研发项目也取得了成功。
按照正常的情况,共同研发的技术应该双方共享,各自都可以免费使用。
但这种合作模式却遭到了集团内部很多人的反对,因为在可回收利用火箭发射技术上,龙腾集团的研发部门承担了主要的技术攻关任务。
航天工业集团的主要贡献是在火箭发射试验方面,但这种试验一共只进行了三次就完成了技术上的研发和创新。
从这一点来看,龙腾集团在该项研发中应该占据主导权,享有大部分的专利成果。
但这种要求,直接被航天工业集团给拒绝了。
更麻烦的是,当初合作研发的时候,并未对技术成功的分配份额进行合约的签订。
这么一来,双方争执不下。
可回收利用火箭技术对龙腾集团而言,并不重要。
但对航天工业集团来说,那可是关键性的技术突破。
如果平均分配,各自享有免费使用的权利,今后航天工业的发射成本会大大降低,利润会有很大的提高。
可如果按照龙腾集团的分配方案,以后航天工业集团的每次商业发射,都要拿出一部分利润分给龙腾集团。
这关系到每次的火箭发射业务利润,所以航天工业对此非常慎重。
双方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多次的商谈。
可惜的是,每次商谈的结局都是不欢而散。
龙腾集团的项目负责人觉得,应该按照研发过程中的贡献大小来进行合理的分配。
这项技术是研发出来了,但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却是对方占了大便宜。
除了天网系统之外,龙腾集团的其他业务根本用不上火箭发射。
也就是说,这项技术对龙腾来说,产生不了任何利润。
但对航天工业集团就不一样了,他们的主要业务就是火箭运载和发射。
凭借这一技术,可以实现业务上的大突破,利润也能最大化。
双方的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比例。
于是,这就是成为难以解决的矛盾点。
因为毕竟是商业合作,龙腾也是商业公司。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