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62节
实际上这是关乎到未来国运的一场对决。
无论多么重视,都不为过。
龙腾集团和三井财团赌上了各自的名望,为这场国运之争作注脚。
相比于两大产业兴衰所带来的后果,这场赌约不过是一道简单的开胃菜而已。
赢家通吃,是万古不变的市场规则。
就在会议室内的气氛恢复热烈激昂的时候,研发部的负责人忽然收到了一条消息。
他的眼睛瞪大,腾地蹦了起来,整个人激动的浑身颤抖。
“董事长,终端测试……测试通过了……成……成功了!”
因为过于激动,连声音都变得断断续续。
刹那间,会议室内鸦雀无声,仿佛时间突然静止了一样.
第三三一章 越接近成功,越要加倍谨慎
散会后,陈锋和秦瑶还有林大强一起来到了研发部。
此时,研发部总监正在和张小敬一起讨论着什么。
从两人的神态和语气中可以判断,好像在争执什么事情.
“陈董,您来了!”
看到陈锋一行人,研发总监和张小敬主动迎了上来。
“陈董,终端产品性能方面的测试已经完成了,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测试结果非常的完美,甚至可以说超出了我们的预计。”
“根据数据显示,搭载了新型石墨烯芯片,更换了适配硬件后,龙腾手机的运算处理速度提升了50%,开机速度提升了20%,续航时间提高了15%。”
“在运行游戏等大型软件的时候,提升的效果更加的明显,运行速度至少提高了60%以上,此外画面渲染和清晰程度,也有了不同的提高。”
“在信号检测方面,新型的龙腾手机的接受信号强度提升了40%左右,下载和上传的速度提升幅度最大,超出原有速度的75%。”
“我们对手机的各项功能进行了连续的检测,检测次数和强度符合检测标准,各项性能都有了不同幅度的提升。”
“RF收发信机指标测试的结果很满意,发射功率、发射频谱、接收灵敏度等指标都有所提升,幅度至少在15%以上。”
“发送音频灵敏度、振铃响度、受话器响度、失真度、侧音、免提功能等测试数据,同样有很大的提升,分公司出品的适配硬件,表现比同类进口产品更加优越。”
“测量电池容量、输出电压、短路保护等指标,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可以说在这方面我们拥有着其他厂家无力追赶的优势。”
“外界环境应力测试中,高温、低温、振动、潮湿、干燥等环境下,手机的可靠性指标也符合规定,达到了预期标准。”
“简单来说,终端手机产品通过了一系列的完整测试,我代表研发部给出的意见是,可以正式进行批量生产,恢复以往的产能。”
研发部总监用一系列的测验数据,做出了最终的判定。
这个结论,让陈锋和秦瑶等人喜上眉梢。
尤其是陈锋,长长地喘了一口气。
那种感觉就像是千斤重担,一下子从身上卸了下来。
炭基半导体计划的最后一步,终于完成了。
正当他们准备欢呼庆祝的时候,芯片公司的总裁张小敬却给出了不同的意见。
“陈董,秦总,林副总,我认为刚才的结论过于急促了,暂时还不足以完全证明结论的准确性,因为刚才实验数据中缺少了一项重要的基础数据。”
张小敬板着脸,似乎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他本来就不支持这个过于武断的结论,虽然皆大欢喜,但缺乏严谨的科学逻辑。
在陈锋等人到来之前,他就已经和研发部总监爆发了一场争执。
因为张小敬认为,科学就是科学,容不得任何马虎。
不能因为外部的压力,而放松检验的标准。
“缺少了什么数据?”
陈锋从喜悦中迅速恢复清醒。
越是接近成功,越要放稳心态。
负责的话,最后一步踏空就是万丈深渊。
“缺少了时间数据。”
张小敬的表情异常认真,态度严肃地说道。
“现在石墨烯芯片的各项测试还没有结束,难以给出定论,但终端产品这里的检测结论明显是过于仓促的,因为设备在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检测,需要时间来作为基础的判断依据。”
“比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行一个小时没有问题,和运行一天没有问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数据都是以时间为判断依据的。”
“刚才我也看到了这份检测结论,坦诚地说,除了时间方面的问题外,一切数据都非常完美,但我们不能因为急于投产而忽视了这一点。”
“毕竟客户购买了我们的产品后,各种场景都有可能发生,我注意到在这份检测结论中,甚至连持续运行四十八小时以上的各项数据都没有。”
张小敬毫不留情,将检测报告的缺陷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
听了这番话,研发部总监显然很不服气。
“我不同意张总的意见,我认为这份检查报告已经非常完美了,至于缺少时间连续的检测,我想说的是,目前为止连续运行二十四小时的数据并无太大波动。”
“如果张总不认可的话,我可以延长时间,继续做一次连续在各种环境下运行四十八小时的数据检测报告,但我认为结果应该不会有任何变化。”
研发部总监的话刚落地,张小敬就冷笑一声:“应该,大致,可能,大概这样的词汇,绝对不能出现在检测当中,因为这是最严谨的一道关卡。”
“假设我们放松了检测标准,一旦投产的话,那就是上千万部带有隐患的手机,检测的目标就是让不确定的隐患现出原形。”
“刚才你说四十八小时的检测报告也不会出现变化,可能你说的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但我们集团承受不起那个错误的代价。”
“尤其是牵扯到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检测数据上,更不能出现这样的纰漏,芯片生产线一开动,这就是上亿资金的消耗。”
“而手机生产线开动,那可就是几十亿,上百亿的沉没成本,做科研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概率学上,所以我坚决反对这个结论。”
张小敬的态度,一直都非常的坚定。
上次陈锋简化了检测流程,就已经让他很不满了。
现在终端研发部更过分,芯片送检后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敢出具这样不负责任的结论。
听到这里,陈锋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缘由。
虽然他很想继续缩短时间,但这一次他选择支持张小敬。
检测工作是制造行业最后的护城河,绝对不能碰运气。
还是那句话,越是接近成功,越要倍加谨慎。
尤其是,这还关系到一场绝对不能输的赌约。
“张总,如果常规检测的话,多久的持续运行才能被判断为可靠?”
听到这个问道,张小敬不假思索地回答:“在模拟环境的检测环节,即便是运用现代手段进行侵蚀加速,也至少需要一周时间的运行数据。”.
第三三二章 欲速则不达,可靠性的极限检测
张小敬的执拗,让研发部总监气得满脸通红。
他气冲冲地说:“如果按照正规流程的话,在极端环境下的模拟是需要一直进行的,直到终端设备出现功能性损坏为止。”
“比如在高温高湿模拟环境下的检测,需要得出的数据是设备在出现损坏前的时间截止……”
研发部总监的话倒也不完全是气话,起码张小敬没有反驳,而是默认了下来.
正常的手机检测流程是这样的,需要把手机放在极端环境下一直到损坏为止。
从开始放入到损坏的这段时间,就是检测的基础数据。
而各项性能在此期间的运行差异,就是检测的波动数据。
合格的检测报道应该这样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产品持续运行了多少个小时才出现损坏的情况。
这才是产品可靠性上的极限测试。
因此,一款手机从定型到量产,通常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
在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加速老化的模拟,检测时间可以缩短到一周。
但这也是最基本的时间下限,绝对不能再缩短了。
否则的话,产品本身的隐患,很有可能逃过检测。
“继续进行检测,就按照张总刚才说的那样,在加速老化的基础上,进行一周的检测,我要的一份经得起考验的结论。”
“这是龙腾集团的翻身仗,不仅关系到集团的生死,同时也关系到我陈锋个人的存亡,检测工作必须做扎实。”
说话间,陈锋有些不满地扫了一眼研发总监。
这个下属,有点过于应和他的心理了。
现在的陈锋,肯定是想早一点拿到检测结果。
这样的话,就能早一点进行手机投产。
所以在听到检测结论出炉之后,才会那么迫不及待地赶了过来。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