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56节
直到现在,他们才深刻意识到,什么叫做精神支柱。
如果陈锋没有了信心,他们真的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刚才那一瞬间的慌张,就是因为突然失去了最大的信念。
“秦总,你这次找我,有什么事情需要汇报吗?”
陈锋主动岔开了话题,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两人的反应,让他微微有些失落。
看样子,这副千斤重担,最终还是要由自己独自来扛。
想想这也应该,毕竟龙腾集团几乎是他个人的独资,别人也没有帮忙承担的义务。
“陈董,我这次过来是汇报手机产能搬迁的事情。”
在汇报的同时,秦瑶拿出了一份资料。
“一个月前,电子产业园区的建筑工程已经宣告结束,也通过了相关的验收,设备已经分批次的运送了过去,昨天正式通过安装调试的检验。”
“现在我们的电子产业园区,随时可以启动,只是所需的物料已经备齐,只有电子硬件还没有及时发货,一直等待着几家硬件分公司的消息。”
说着话,她将这份统计资料递了过去。
“这是龙腾电子产业园刚刚送来了统计报告,其中有物料方面的库存数据,还有新生产线的调试数据,以及到岗员工的人数。”
陈锋接过这份报告,脸上的表情释然了几分。
现在手机业务的组装生产线,已经处于准备完毕状态,随时可以正式启动。
“陈董,我想问一下,咱们分公司生产的主要硬件,什么时候可以全部到位?因为产业园的工人正在待岗,我们需要根据时间做规划安排。”
“如果待岗时间较长的话,我打算开展一次职业培训,用这种方式来安抚一下员工们的情绪,避免他们闲着无聊,再有别的心思。”
秦瑶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及时。
产能迁移之前,陈锋一直用这个借口来掩饰停工的真正原因。
如今电子产业园已经完工,一切就绪,产能随时可以启动。
员工们也都在期待着恢复以前加班加点的工作状态,可以拿到足额的奖金和加班费。
假如继续待岗,又没有新的理由,这些员工们绝对待不住。
“小瑶,关于重新开工的事情,我这里暂时也给不出确切的日期。”
陈锋淡淡地说,伸手接过那份资料。
他的心情不像表面那么轻松,早已经愁坏了。
“两周前各大原材料分公司已经正式投产,第一批半导体材料也在一周前运送到了电子硬件分公司,而且像传感器,屏幕,电池以及内存的样品也寄送过来了。”
“现在的问题是卡在了张小敬那里,石墨晶圆片三天前刚刚送到芯片厂,估计这两天就要流片检验,如果合格的话,还要送到总部的研发室。”
“再由总部研发室将各种硬件组装成手机,调试一下功能,检验各项性能参数,如果这一步没问题,最后就到了手机生产线正式投产的时候。”
陈锋一边翻看着资料,一边解释着原因。
石墨烯半导体的第一次流片还未开始,谁也不能保证成功。
如果失败的话,还需要继续调整生产线和工艺过程。
流片成功的话,试生产出来的芯片样品会被送到总部。
总部要做最后的手机研发,只有各种硬件全部接收后,才能开展。
缺少了石墨烯芯片这一关键硬件,总部的研发人员也只能干着急。
“陈董,如果最快的话,需要多久?最慢的话,我们又要做那些准备?”
秦瑶继续问道。
在投产时间方面,必须有个大概的日期。
不然的话,集团内部的情绪就难以控制了。
每一名员工,无论是一线操作工,还是技术人员,甚至连管理层都在期待投产。
没有合适的理由拖延时间,就会出现人心思变的局面。
“最快的话,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这个月底或下个月初,就能正式投产。”
陈锋只说了最好的结果,却没有说最坏的打算。
因为他自己也不清楚,进展不顺利的话,还需要多久。
只要石墨烯芯片一直无法量产,产能就无法启动。
不过,陈锋也在想办法解决秦瑶所说的问题。
“这样吧,待会我给各大分公司的老总都打个电话,让他们从现在开始向电子产业园发货,只要每天都能看到手机物料到库,那些员工们的情绪就能得到缓解释放。”
听了陈锋的办法,秦瑶和林大强不约而同说出了四个字:“望梅止渴!”
这一招,就是典型的望梅止渴。
产业园内的员工会看到,每天都有各大分公司发来的内存,屏幕,电池,传感器等硬件,一批批的手机配件被送到仓库里。
这么一来,他们很直观地感受到开工的脚步越来越近。
“另外,现在咱们就出发,到芯片厂那里去视察一下,当面问一问张小敬,石墨烯芯片到底什么时候能够量产,什么时候能够发货?”
说完,陈锋拿起手机,亲自给各大分公司的负责人打去了电话。
交代了立刻发货的相关事宜后,他站起身来,准备带着秦瑶往芯片厂走一趟.
第三二四章 石墨烯芯片的第一次流片
陈锋带着秦瑶来到了龙腾芯片厂,林大强没有跟着一起。
因为他现在主要负责汽车项目,不再插手半导体产业的运行。
到了芯片厂,陈锋才知道今天要进行流片。
流片就是试生产,在芯片设计好了以后,生成复杂的图片文件,一般来说会有30-50层。
这些层都是需要在芯片厂做光刻,由于每层的精度不同,光刻的难度有些差异。
芯片是一层层叠加的,这个过程叫掺杂或者淀积,每叠加一层都需要进行光刻处理.
光刻的精密度比制作米元的电板都要复杂一百万倍,一个是放大镜可见的mm级,一个是nm级,堪称绝对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通常来说,先进工艺的研发费用也主要烧在这个地方。
将工艺的优良率及可靠性调节到量产要求,才是芯片制程工艺的主要成本。
流片要想成功,首先芯片设计方面不能有问题。
在这一点上,陈锋非常有信心。
因为石墨烯芯片的设计资料,是系统给的任务奖励,从未出过错。
但流片成功的第二要素,陈锋就不敢把握了。
成功的第二要素就是,确保芯片制造过程中的优良率和工艺的可靠性。
如果制作工艺的优良率和可靠性过低,就会让成本飙升。
当陈锋和秦瑶来到了一线车间,看到张小敬正带来了一群半导体研发工程师,紧张地等待着。
他们的手里,都拿着一份图纸,上面画着一层又一层的晶体管结构图。
这一层层的晶体管,刻在晶圆片上,经过一系列的沉淀和抛光,最终成型。
看到陈锋和秦瑶的到来,张小敬只是挥了挥手。
他现在沉浸在工作中,没时间说什么欢迎的客气话。
“怎么样?这次流片又没有信心?”
虽然陈锋的语气很轻松,但心里同样紧张。
如果流片成功的话,再经过总部研发室的组装测试后,接下来就能立刻转为量产。
只要芯片下了生产线,电子产业园就可以马上开工。
对于龙腾集团来说,这绝对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
“目前来看应该没问题,但第一次生产石墨烯材质的芯片,还是小心谨慎一些好。”
张小敬也不敢把话说的太满,因为他心里也没有把握。
如果这次流片的是硅基芯片,他只要看一眼设计图纸,就能猜出一个大概的结果。
做了几十年的硅基芯片,他的经验和眼力早已成为全球业界的翘楚。
可让他忐忑的是,这次流片的是石墨烯材质的芯片。
张小敬也是第一次接触,以前经验到底还能否适用,这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按照他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次流片的成功率很高。
但怕的就是出现什么意外,毕竟材质变了,很多基础参数也跟着一起改变。
“陈董,您看,你给的石墨烯芯片设计图,总共有45层的涂层,在工艺难度上来说,不算太高,只是石墨烯的材质特点和硅晶圆的差别特别大,物理方面的参数有很大的区别。”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