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20节
“现在我们的研发技术和工艺生产,能够在完全绕开专利壁垒的前提下,生产出14nm的光刻机,再进一步的话,很快就能突破到7nm光刻机。”
“高端芯片只占据了一部分市场,比如手机行业需要用到最尖端的芯片,但14nm芯片的市场份额更大,用途也更广,像电视机,洗衣机,空调都是用的14nm或28nm的芯片。”
“如果能够占据这部分光刻机的市场,咱们龙腾电子还是能够创造盈利的,在价格战之前,我们就能维持收支平衡。”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于惊鸿都有些心虚。
他们是能做到收支平衡,但那是在不采购新研发设备的基础上做到的。
以前每当采购新设备,就会有巨额的亏损。
银行里五百亿的欠款,也是这么来的。
而被卷入价格战之后,连这种自欺欺人的收支平衡都被打破了。
现在的龙腾电子,即便是不采购任何新设备,不做任何研发更新,每年都要亏损几十亿。
见三人都是一副紧张兮兮的表情,陈锋笑着摆了摆手。
“你们不用紧张,在收购兴华电子之前,这些情况我都有过了解,不然的话,你以为龙腾的投资部是吃干饭的吗?”
听到这话,于惊鸿三人才稍微有些放松。
既然提前知道,最后还收购了。
那说明董事长对此早有打算,应该不会解散研发部。
“外面的财经人士对这次的收购评价很低,他们说的也很有道理,单凭在硅基芯片光刻机上的研发,我们几乎无法追上对手,更不要谈什么超越了。”
陈锋笑呵呵地说出这句话,似乎根本没有被现实打击到。
“陈董,虽然我们也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这样,硅基芯片的各种生产工艺和设备,都已经被西方吃透了,我们只能喝点剩汤。”
“不过咱们龙腾电子还是有存在价值的,比如在我们没有研发出28nm光刻机之前,购买国外的设备,一台需要1.2亿米元,后来我们研发出同类产品,价格直接降到了4000万米元,现在更是暴跌到1000万米元。”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存在就是让国外的厂商不敢为所欲为,否则的话,光刻机价格就算提升十倍二十倍,国内的半导体企业也只能买单。”
于惊鸿赶紧展示一下价值,免得给陈锋留一个百无一用的印象。
“于总,你不用解释,道理我都懂,先听我说完。”
陈锋挥了挥手,制止了于惊鸿的辩解。
“现在我们面临的局势很简单,硅基芯片已经快要走到尽头,硅基光刻机的技术也即将达到极限,在这方面我们没有超越对手的可能。”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于惊鸿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重点。
那就是董事长一直在强调硅基芯片,而不是笼统地说芯片。
难道,这里面有什么深意?
“所以我认为继续在硅基芯片和光刻机上投入资金非常的不划算,投入太高,回报比太低,看不到盈利空间,甚至连想象的空间都缺乏。”
“既然如此,我们要立刻转变思路,硅基芯片没有希望,那么为什么不能转型到炭基芯片,要知道芯片刚诞生的时候,也不是一直用的硅基材质。”
直到此刻,陈锋才说出了这次会议的真正主题。
那就是龙腾电子要做一次大转型,将研发方面从硅基光刻机转到炭基光刻机。
研发方向的转变,往往是一次豪赌。
赢了,弯道超车,利益惊人。
输了,浪费时间,血本无归。
“可是陈董,现在市场上的主流就是硅基芯片,炭基芯片的光刻机就算我们造出来,没有市场也等于是白费功夫。”
高彦庆小声地提醒了一句。
做任何产品,首先考虑的是市场。
不然的话,产品做的再好,不适应市场也是失败。
“没有市场我们就开拓市场,你们想想,继续押注在硅基芯片的话,几乎是必败的结局,而押注炭基芯片的话,有一半的可能成功。”
“如果在是牌桌上,你们会怎么选?”
陈锋的发起了犀利的反问。
一项必败的研究,已经没有了投入的价值。
不是硅基芯片不好,也不是高端光刻机市场不行,是龙腾电子在敌人预设的赛道里,根本不可能冲破封锁防线。
只有转移新赛道,绕过敌人布置的这条防线,将所有敌人拉到同一起跑线,才有超越的可能。
不得不说,他的这个提议,震惊了于惊鸿等人。
在他们看来,这种提议好像是被逼到绝路的无奈之举,和自杀没什么区别。
押注硅基芯片光刻机,属于慢性自杀,起码还能存活一段时间。
转向炭基芯片光刻机,相当于引刀成一快,立马头颅落地的那种。
早死和晚死结局没区别,但过程区别就太大了。
而且,研发转向的话,投入的资金也要增加。
风险性未必就比现在小,收益也只是说说而已。
炭基芯片光刻机的潜力肯定是有的,但目前也仅限于潜力。
所以,于惊鸿等人相互交流了一下眼神,都不看到董事长的转型提议。
但反驳的话,他们也没什么好的理由,更没有底气.
第二七八章 陈锋的吞天之志,主导产业变革
于惊鸿等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总不能直接告诉董事长,研发转向死的更快,还不如慢慢等死呢。
这种话就算是厚着脸皮,他们也说不出来。
三人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于惊鸿率先开口。
“陈董,你的这个想法,在此之前曾经有研发人员提出过,您知道为什么当场就被我们否定了吗?”
他不敢当面反驳,只能委婉地说服。
“研发炭基芯片光刻机,看上去好像是一条光明大道,在技术上也更容易实现反超,但我当初还是一口否定了这种设想。”
“因为第一,光刻机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而是出于半导体产业链的中间位置,既无法决定上游的材料选择,也无法掌控下游的市场需求。”
“这个位置是很尴尬的,是能跟随着半导体市场的节奏去走,不可能像上游的原材料厂家那样进行材料变革,也不能像下游芯片那样配合终端销售。”
“说白了,就算是我们研发出炭基芯片的光刻机,又有什么用呢?芯片厂商依旧生产硅基芯片,终端产品还是基于主流芯片来设计,上游的原材料晶片,还是选用硅基。”.
“如果想要研发炭基芯片,首先就要解决材料和市场的问题,而解决这两个问题所引发就是全产业链的一次变革,整个半导体行业都要从硅基时代转为碳基时代。”
“要完成这种转变,首要你要把整个产业链关联的企业全部说服,这样上游可以提供炭基圆晶片,下游可以生产炭基芯片,终端可以销售炭基半导体产品……”
当于惊鸿说到这里的时候,声音戛然而止。
他看向陈锋的眼神,忽然变得极为震惊。
似乎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见于惊鸿突然停顿下来,高彦庆有些纳闷,用手臂轻轻碰了一下这位老搭档。
同时,他压低声音提醒道:“老于,你怎么不说了?”
刚才的那一番分析,正讲的鞭策入理,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
这一刻,于惊鸿的脑袋有些发懵。
他开始迅速地回想着龙腾集团的组成架构,以及众多分公司的主营业务。
当他想清楚之后,刚才那个不可思议的想法越来越清晰。
“陈董,难道你早就有转型炭基时代的想法?”
于惊鸿问出这句话的时候,自己都吓了一大跳。
“对,肯定是这样,不然的话怎么突然开始打造全产业链,连上游原材料都不错过,材料,设备,芯片生产,终端产品制造……天啊,引领半导体产业变革的基本条件,龙腾集团已经凑齐了……”
他自言自语着,沉浸在震撼般的推测中。
“老于,你怎么了?胡说什么呢?”
见此情形,高彦庆赶紧推了一把老搭档。
也不知道这家伙怎么像是抽风了一样,突然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我没有胡说,老高,老董你们仔细想想,龙腾集团旗下的各大产业分别都包括什么?”
于惊鸿转过头,语气兴奋地问道。
“主要产业?新材料制造厂,电池厂,芯片厂,还有我们光刻机厂,还有精密设备厂,镜头厂,内存厂,手机厂……”
高彦庆说着说着,也忽然意识到了一种可能。
很明显,龙腾集团在打造一条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集团旗下有六家材料厂,分别主营圆晶片,镀化膜,光刻胶,溅射靶材,新型复合封装材料,CMP抛光材料以及电子特种气体。
另外还有六家设备厂,主营产品包含了圆晶炉,PVD,蚀刻机,镀膜机,以及一些检测设备。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