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108节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以军事的角度分析出的结果。
众所周知,东方想要登陆米国本土,彻底打垮这个对手。
可直接在米国的西海岸登陆,肯定会面临铜墙铁壁的防御工事。
米国可是一个超级大国,科技先进,人力充沛,资源丰富。
只要他们愿意,整个西海岸都会被武装起来,成为一道钢铁般的堡垒。
在登陆作战的时候,攻打这种要塞堡垒,往往难度非常高。
即便是采用先进的武器,往往也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
现代科技的加持下,防御工事往往能深入地下数十年乃至数百米。
那怕是用核弹进行攻击,躲在里面的人也能安然无事。
相比之下,枫叶国的西海岸也很漫长,有着不少适合登陆作战的地方。
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一直都较为弱小,防务安全依赖米国人的保护。
东方制定作战计划的军事人员,肯定会将这一点考虑进去。
“帮助盟友去修建防御要塞吗?这个计划的整体费用需要多少?盟友能否帮我们一起承担?”
大统领的脸色变得很难看,这可不是一句话。
帮助枫叶国守卫西海岸,等于是增加了至少一倍的防御压力。
防线越长,力量越分散,防御难度越高。
“这个我们可以和盟友谈,相信他们也不愿意看到东方人的到来,费用方面的问题应该不大,但枫叶国的西海岸没有像样的防御工事,几乎是需要从头开始。”
“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我们可以将两国西海岸纳入一体化防御,但假如时间不充足的话,我们没办法将枫叶国西海岸防御强度提高到我们的水平。”
“这同样会成为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东方进攻的首选,当初他们在白令海峡附近修建军事基地,就是想从薄弱处攻入我们的本土。”.
第二八零零章 接受失败
西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对米国非常不利,战线正在被逐步压缩。
为了打赢这场战役,双方都可谓是拼尽了全力.
自从开战至今,米国的太平洋舰队已经全军覆灭。
目前仍旧能够坚持,也是依靠后期的支援和补充。
可以说,米国的海军和空军都已经尽力了,却依旧无法挽回局面。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东方的后勤补充速度更快。
在大约同等的消耗下,米国难以坚持下去。
檀香山战役,所罗门战役,马里亚纳战役……这一系列的战斗当中,东方始终秉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拼消耗。
这种作战方式,像极了二战时期的米国。
同样是依靠着全球独树一帜的工业产能,不断地在前线消耗对手。
被击沉一艘战舰,就立刻能够补充两艘。
更让米国人雪上加霜的是,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让东方避免了大量的人员消耗。
不仅仅是东方,米国也是一样。
对决的双方越来越多地使用无人武器,太平洋变成了战争机器的陵墓。
米国无法获得胜利的原因,不是他们的士兵不够勇敢,也不是他们的指挥能力和战斗素养上有弱点,更不是武器不够先进。
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工业产能确实比不上东方。
亦如二战时期,不管东瀛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多少次以少胜多的战斗,可在战略上却始终处于劣势。
当太平洋战争变成了一场消耗战,那么胜负的结果早已明了。
东方之所以采取不计代价的攻击,愿意消耗大量的高端武器,就是因为这种消耗战可以让缺乏海战经验,并且缺乏海上军事基地的东方获得战争的主导权。
如果依赖战术技巧的话,东方肯定不是米国的对手。
毕竟米国人在海洋作战的经验上,用一句独步全球来评价也毫不夸张。
而呆板的消耗战,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米国在作战经验上的优势。
这也是让米国人为之绝望的地方,他们已经做得足够好,却还是输掉了这场战争。
如今的东方已经派遣大量的无人战舰对檀香山群岛进行了封锁,让米国想要进行支援都变的困难起来。
太平洋战争的失败,对米国来说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只有那些对战争一窍不通的人,才会心存幻想。
局面沦落成为现在的样子,米国即便是想要反击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使用核武器不仅无法吓退东方舰队,也没办法彻底击退东方的进攻。
那怕是米国经过周密的计划,设计一个陷阱,然后使用核武器将东方部署在太平洋的舰队一举全歼,也改变不了局面。
况且,一旦米国使用核武器,那么东方也有充足的利用使用核武器去轰炸檀香山群岛。
这么一来,只能加速檀香山群岛的投降。
所以,越来越多的米国上层精英开始接受现实。
檀香山群岛守不住了,米国的西海岸屏障即将成为东方进攻的中转站。
和平安定了两百多年的米国本土,很快就要被卷入战火之中。
想要解除这种战略上的巨大压力,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欧罗巴联盟卷入战争之中。
这个唯一有分量的盟友如果和东方正式开战,势必牵扯东方的大部分精力。
对于东方而言,来自海洋上的危险会打断复兴之路,但来自北方陆地的隐患,则是有亡国之危。
所以在历史上,东方一直都对北方的敌人非常警惕。
尽管近代以来,西方多个国家通过海洋入侵东方,但这些入侵却并没有构成真正的致命威胁。
如今的米国怂恿毛熊反水东方,欧罗巴联盟也在后面推波助澜。
这种大动作根本没办法隐瞒,毕竟东方在毛熊境内驻扎着众多兵力。
可自从得到相关的情报之后,东方却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只是将一部分兵力部署在西南边境上,随之准备对盟友进行支援,对抗有可能出现的天竺攻势。
反而是对北方的这个邻居,没有什么大动作。
要知道,天竺和东方之间隔着天路高原,几乎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相比之下,毛熊对东方的威胁显然更大。
但这也只是以前的印象,自从东方收复了整个北寒带之后,想要通过毛熊攻击东方,同样需要跨过广袤的冰原。
北寒带在毛熊的手里,他们就拥有战略上的主动权。
所以前几年,一直都是毛熊主动在边境挑衅。
可现在东方得到了北寒带,那么在战略上的主动权就易主了。
目前两国的边境线以乌拉尔山脉进行划分,距离毛熊的腹心地区距离很近,但距离东方的精华地带则比较遥远。
即便是毛熊突破了边境线,东方仍旧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反击。
更何况,东方部署在毛熊境内的驻兵可不是摆摆样子而已。
一旦发生了叛乱,肯定是雷霆般的惩罚。
其实毛熊的定位就是这么尴尬,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阵营都不会将他们当成自己人。
对于这个野蛮的族群,东西方两大阵营始终保持着警惕。
这也就导致了毛熊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投降东方让他们避免遭遇战火,但在经济上却没有什么起色。
东方愿意将周边的一些国家纳入经济体系之中,却不愿意对毛熊进行经济援助。
历史证明,毛熊习惯了恩将仇报。
因此,东方的精英们一直在寻找机会,试图彻底解决毛熊这个隐患。
除了地缘竞争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拿到完整的陆权。
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缘故,所以东方暂缓了向西的进攻。
可如果毛熊不甘寂寞,那么东方也会顺势而为。
同样,米国和欧罗巴联盟也清楚毛熊的处境。
但在他们看来,毛熊只是一枚棋子,或则说是效果最好的炮灰之一。
尽管毛熊的综合实力与东方相差很大,但用来消耗东方的兵力,还是很有效果的。
米国人希望东方面临陆地上的战争压力,以便于解除本土安全危机.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