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090节
天方世界的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很难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联盟。
如果按照目前的立场进行划分的话,新月联盟的成员国,还有摩羯,爪哇,以及柔佛是倾向于东方的。
而奥斯曼和西域五国以及波斯,这些都是更加倾向于西方。
所以,天方世界在对外态度上是不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
表面上看,东方在争取天方各国的支持上占了一定的优势。
但实际上东方在天方世界的影响力,充其量只是和西方平起平坐。
像柔佛和爪哇,甚至是摩羯,并不是完全倾向于东方,只是迫于地缘压力。
如果不是因为距离东方太近的话,他们还是更倾向于追随西方阵营。
因为西方会帮助他们抗衡东方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避免自身成为地区附庸,从而丧失自主。
当东西方阵营刚刚开始对抗的时候,柔佛和爪哇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和西方阵营加强合作。
后来,一场马甲海峡的战斗,让西方退出了该地区,所以这两个国家不得不选择转换阵营。
如果他们不做出这种转变,那么下场就会和吕宋一样。
这其实一直是东方崛起的地缘难点,也是西方对东方进行围堵的战略棋子。
打开地图就会发现,东方崛起之后,想要将自己的影响力辐射出去,在陆地上就势必要控制西域五国。
而在海洋方面,向东方向就必须控制高丽和东瀛,向南则必须要控制吕宋,柔佛和爪哇。
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强国崛起之后,肯定要整顿周边的地缘势力。
所以现在的国际局势依旧是非常复杂的,东方的盟友不一定是真正的盟友,敌人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敌人。
比如说东方现在对待天竺的态度就比较耐人寻味,既没有放弃对这个大国进行压制,也没有采取激烈的手段使其崩溃。
因为天竺一旦崩溃的话,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天方势力。
同样的道理,东方愿意帮助中东联盟去对抗希伯来人,却并不乐于看到希伯来人彻底溃败。
而天方各国在看待东西方之间的战争上,也有着各自的盘算。
他们希望,东西方之间的战争持续时间越长,规模越大越好。
西太平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场战争。
相比之下,中东战争就显得有些逊色了。
至于南太平洋战争,在外界看来,已经成为了一场菜鸟互啄。
西方阵营已经将军事力量撤出,这导致南太平洋战争的局面急转直下。
得到了东方武器装备的援助后,爪哇人逐渐在海战上扳回了劣势。
大好的局面,也刺激了他们的野心。
爪哇人已经开启了两轮的登陆作战,想要将陆地军事力量投放到袋鼠国,从而想办法彻底占据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
但在爪哇人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之后,东方由于自身战备的原因,也减少了一些援助。
而且袋鼠国的军事力量在离开了西方盟友的援助之后,也不是太弱。
为了保卫家园,当地士兵拥有着很强的战斗意志,连续击败了爪哇人的两轮登陆。
要知道,登陆作战一直都是军事上的难题。
爪哇的人口数量虽然远超袋鼠国,但在军事力量方面却没有太大的优势。
如果这两个国家是陆地上毗邻的邻居,爪哇人可以靠着人数优势不断的消耗敌人,从而一步一步地向前进行侵蚀。
可跨海登陆就完全不一样了,第一步如果不能成功的话,即便是有再大的人口数量优势,也不能在战场上得以展现。
所以,南太平洋战争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消耗战。
爪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却还不足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同样,袋鼠国失去盟友的帮助后,丧失了击败爪哇的可能,但目前来说,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
第二七七六章 海上对决
黎明时分,马里亚纳海域。
晨曦微露,薄雾将散,一艘艘钢铁巨兽在海面上若隐若现。
由五支航母编队,十艘重型航母组成的大型舰队缓缓航行,透着一股如山岳倾塌般的压迫力。
这就是米国人的太平洋舰队,大小战舰将近两百艘。
放眼全球,除了东方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抵御如此庞大的舰队。
航母甲板上停放着一架架战机,飞行员们早就做好了弹射升空的准备。
舰岛指挥室内,布鲁斯将军只觉得滚烫的热血在体内躁动,心跳越来越快,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作为一个前线的将领,他非常清楚自己必须时刻保持冷静.
但在这个时候,他却始终无法让心情真正地平静下来。
不仅仅是布鲁斯将军,其他的前线将士也无法做到情绪稳定。
因为他们都非常清楚,西太平洋战争所代表的意义有多么的重要。
东方在海上军事力量的构建上选择了和米国相同的道路,双方的战舰以及附属武器虽然型号不同,但技术原理却也是一脉相承。
在以往的历次推演当中,米国都是占据优势的一方。
因为他们使用航母作战的历史更长,经验也更加的丰富。
可不管作战参谋部进行了多少次的推演,当真正的海上决战即将爆发的时候,太平洋舰队的所有成员还是忍不住为之紧张,为之激动。
舰岛指挥室里想起了沉重的喘息声,所有人都感觉脖子上有点紧,想要松一松衣领。
大家都陷入了一种患得患失的情绪中,难以保持以往的冷静。
同样的一幕,在东方舰队上也如出一辙。
这种超大规模,超高科技含量的海上决战,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今天距离上次大规模海战的爆发,已经过去将近百年。
在这将近百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的科技大爆发,让武器装备的杀伤力也直线上升。
很难说,在这场战争中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幸运地存活。
就在昨天上午九点,米国的太平洋舰队接到了指令:向马里亚纳群岛方向进行移动,并全力搜索东方航母编队的坐标,策应岛上防守的战友实施反击。
米国人无法接受檀香山的丢失,所以就必须想办法保住马里亚纳群岛,打破东方舰队的包围。
否则的话,他们在西太平洋部署的防御工事,会像是洋葱一样被东方人一层一层剥开。
直到最后,失去整个檀香山群岛。
到了那个时候,米国在太平洋的战略主动权将全部丧失。
如此严重的后果,促使他们必须给予东方舰队重创,解除马里亚纳群岛的危局。
东方和米国都是全球超级大国,军事科技能力领先世界。
双方的舰队都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可以对敌方进行远程搜索和锁定。
根据现在搜索的结果来看,双方决战爆发的地点就在马里亚纳群岛以西三百海里左右。
米国的防务机构经过缜密而细致的分析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在现有的条件下,他们有能力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赢得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东方舰队在锁定了太平洋舰队的位置后,也立刻做出了决定,准备正面迎战。
最近这些天来,他们对马里亚纳群岛持续的狂轰滥炸,一方面是为了夺取进攻檀香山的海上立足点,另一方面是围点打援,目的就是吸引太平洋舰队出击。
因为太平洋舰队选择前来支援马里亚纳群岛,就势必会削弱檀香山群岛的防御力。
这对于东方实现下一步战略目标,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既然双方都有在海上正面对决的想法,自然也都选择了迎战而上。
马里亚纳群岛的战略价值很高,这里可以拱卫檀香山群岛的安全,能够让米国在西太平洋海域掌握足够大的主动权。
直到现在为止,米国在战略上还是保持着一定的主动优势。
之前他们选择对白令海峡的东方基地进行偷袭,就是为了确保战略上的主动。
东方失去了在陆地上直接攻入米国的立足点,那么在海面上米国的优势更大。
在整体的战略上,米国肯定是防御姿态。
但具体在西太平洋海域,他们是主动的进击姿态。
因为在紧急情况下,米国可以通过檀香山,关岛,马里亚纳群岛等军事基地攻击东方的本土。
而东方想要从海上攻击米国,则必须要解决这一系列的岛链。
所以,拿下西太平洋海域的重要岛屿,是东方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当然了,这只是计划中的考虑,在具体的战斗中肯定会出现很多变数。
假如东方舰队在马里亚纳海域战败的话,那么东方的整体战略就会从之前的主动进击,不得不转变为被动防御。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