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055节
在北寒带部署更多的军事力量,并且大规模修建后勤基地,跨越白令海峡直接攻击米国的本土,这个战略设想不可谓不大胆。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却也存在着很多的难题。
首先,北寒带的气候条件非常的恶劣,根本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土木工程.
当年毛熊占领此地将近百年的时间,也只是在一些重要的节点上修建了几座城市而已。
这个鬼地方,冬天冷的要命,不可能进行施工,各种建材的物理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到了夏天的时候,虽然气温上升了,但冻土层也开始融化,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沼泽泥潭。
在一整年的时间里,北寒带适合进行大规模土木作业的时期不超过三个月。
要么是太冷,不符合施工气温标准,要么是地面的冻土层融化。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大规模修建后勤物资保障基地,所耗费的时间将会是极为漫长的。
况且,在直接进攻米国本土的战略设想下,必须将保障后勤物资的基地建设在白令海峡附近。
这个地方目前也属于东方的领土范围,但同时也在西方的严密监控下。
要说进行大规模的土木工程作业,就算是偷偷的修建几座地下导弹发射井,都会被立刻发现。
这种战略上的调整,不可能骗过敌人的耳目。
所以工程人员一方面需要和恶劣的气候作斗争,另一方面,又要和随时可能进行破坏的敌人作斗争。
双方现在已经彻底撕破了脸,根本不存在什么底线和顾虑。
如果米国人感觉本土安全遭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他们很有可能先发制人,动用中短程武器摧毁东方修建的物资基地。
由于当地气候条件如此的恶劣,即便是将基地修建完毕,适合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时间也非常的短。
而且在后勤运输方面,也是一个非常令人为难的问题。
幸好目前东方已经具备了空天运输的各种条件,所以,后勤运输方面的问题已经解决。
除此之外,该战略调整的其他方面仍旧存在着非常大的挑战。
阿拉斯加地区属于米国的边疆地带,是出了名的地广人稀。
如果东方想要在这个地方跨越白令海峡,实施大规模的登陆,整个作战计划的难点也非常的高。
尽管西方阵营目前还没有掌握空天运输的模式,但米国人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海运对阿拉斯加地区进行援助。
与此同时,加拿大是米国的铁杆盟友,也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支援。
仅从后勤物资保障这一点来分析的话,从北汉代跨越白令海峡去攻击阿拉斯加,东方并不占据什么优势,反而处于很明显的劣势当中。
东方的核心地带距离白令海峡附近过于遥远,想要修建一座设施完善的军事基地,耗费的时间又太久。
反而是米国人在此地长期经营,拥有着各种完善的军事基地,并且在后勤保障方面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
所以,从整个战略意图上来看,进攻阿拉斯加或许是打破僵局的一个好办法。
但该作战计划的难度要远超于欧罗巴战争,其中的利弊需要更加谨慎的权衡。
况且,不管东方做出怎样的战略调整,欧罗巴战争都势在必行,没有任何其他的可能。
到了那个时候,东方可能就要面临多线开战的困境。
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难点,那就是东方对于白令海峡附近的地矿地貌以及水文资料都不了解。
从古至今,东方都没有实际控制过该地区,更谈不上进行地质勘探和水文监测了。
要知道,东方如果攻击阿拉斯加的话,注定了,不可能是一场简单的军事冲突,也不会是一场可控的战争。
米国人肯定会倾尽全力守卫本土,战争的规模将不设任何限制。
想要攻入米国的本土,从而在根本上解决西方阵营的问题,东方需要调动的兵力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米国可不是毛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
虽说毛熊曾经也是世界第二强国,但已经衰退了近50年,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
况且经过前两次的战争,毛熊的精锐兵力几乎被全歼,军事力量衰退到了极点。
可即便如此,东方在突破乌拉尔防线的时候,同样部署了超过50万的兵力,同时还准备了百万预备队,随时可以加入到战争当中。
料敌从宽,是一名合格的军事人员的基本素养。
解决毛熊这样的国家,东方尚且需要准备调动百万级别的兵力。
而想要跨越白令海峡去解决米国人,那调动的兵力将会直接提升一个级别。
即便是最乐观的军事专家,也不会认为数百万的兵力就可以征服整个米国。
这可是实打实的全球第二强国,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仅次于东方。
在东方彻底崛起之前,米国人当了100年的霸主,其综合实力对比其他国家是断崖式的领先。
想要征服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东方需要动用的兵力数量,最起码是千万级别。
而在北寒带部署千万兵力,就必须提供各种物资保障和训练保障。
这就要求东方必须在北寒带大规模修建兵营,巨大的工程量绝对会令全世界都为之侧目。
千万级别的兵力部署在一个地方,可不仅仅是调动的问题,后勤保障绝对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水电,能源,网络等基础设施,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在很多人看来,现在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调整,以北寒带为跳板,直接攻击米国本土,这是一个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想法。
在现实当中,恐怕很难实现,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米国人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东方做好各种准备,他们也会想尽办法的进行破坏和阻挠。
各种各样的难题集中在一起,即便是以如今东方之强大也很难解决.
第二七二二章 全球大乱斗
东方在攻占了毛熊之后,并没有立刻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整个欧罗巴为此惊慌失措,各国都进行了紧急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集结了数百万的兵力,准备应对东方的进攻。
在西方的军事人员看来,东方肯定会携大胜之威,用闪击的方式攻击欧罗巴的精华地带。
所以欧罗巴各国都如临大敌,全都开启了紧急战争模式.
一场旷日持久且规模空前的大决战,似乎立刻就会爆发。
米国人躲在后面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实际上早就乐开了花。
东方每一步动作都在他们的战略设想之内,欧罗巴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台绞肉机。
这场战争的烈度越高越好,规模越大越好,即便是打光了最后一个欧罗巴人,只要能够重创东方也在所不惜。
躲在大后方的米国人,既可以利用这次战争刺激国内的工业,又能够坐收渔翁之利,就像上个世纪爆发的那两场世界大战一样。
这一切,原本都是按照他们预想中的画面慢慢展开。
可问题是,东方竟然没有立刻进行下一步动作,也没有继续调集重兵摆出进攻的架势。
攻占了毛熊之后,反而是停下了进攻的脚步,仿佛在进行一场休整。
即便如此,欧罗巴诸国也不敢大意,仍旧摆出了最高级别的战备状态。
但不得不说的是,东方没有进行下一步动作,让欧罗巴各国面临的压力也大为缓解。
前线的大规模兵力调动是很难隐瞒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在军事卫星侦察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且先进的经验与技术。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东方始终按兵不动,既没有增派兵力,也没有彻底放弃继续进攻。
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隐而不发,给人一种非常怪异的感觉。
欧罗巴各国虽然非常警惕,却并不想主动攻击东方的防线。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们绝对不愿意在自己的家园上和东方展开一场大决战。
那样做的后果,没有人比他们更加清楚。
前两次世界大战,将整个欧罗巴几乎打成了一片废墟。
持续500年世界中心的地位,也迅速被米国所取代。
在世界大战当中,处于战争前线的国家没有胜利者,他们承受着最大的伤害。
毛熊之所以被轻易击溃,就是因为他们不想扮演炮灰的角色。
任何人都知道,毛熊处于对抗东方的最前沿,也是天然的主战场。
只有摆出一副躺平任嘲的姿态,用不对抗的方式,来避免国土成为战场。
现在毛熊被东方占领了,那么未来东西方的主战场就顺势向西进行了迁移。
本来有毛熊这个大块头顶在最前面,可现在变成了他们直面东方的威胁。
对于欧罗巴各国而言,绝对是一场地缘灾难。
目前处于战争最前沿的是东欧各国,他们虽然嘴上叫嚣的厉害,甚至还要将战线反推到东方的本土,可实际上却怕的要命。
因为他们非常的清楚,一旦决战正式打响,不管未来的结果如何?整个东欧都会变成一片废墟。
所以东方暂时停止了进攻的脚步,也让他们缓了一口气。
现在全世界都在盯着欧罗巴战场,因为在几乎所有人的思维当中,世界大战肯定会在这个地方率先爆发。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