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024节
他原本认为,东西方之间的全面战争会在北部边境爆发,也就是乌拉尔山脉。
因为这个地方是欧亚的天然分界线,也是东方和毛熊之间的最新国境线。
以米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正在积极筹备着将欧罗巴变成未来的战场,而东方同样倾向于率先从陆地上开启战争。
因为就双方目前的局势进行分析,西方选择将欧罗巴设定为战场,可以充分保障后勤。
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米国的工业产能虽然大幅度衰退,但仍旧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制造业强国。
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米国都依靠着独特的地缘优势,躲在后面源源不断地为欧罗巴人提供武器和资源。
现在他们同样想要复制以前的两次成功,将欧罗巴人推到前线,米国人在后面负责提供物资。
从运输线路上来看,北大西洋的海运航线非常的成熟,可以极大地节约物流成本,也方便了米国进行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假如说战争爆发在其他地方,对于米国来说,仅仅是物流运输这一项,就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和挑战。
同样,对于东方而言,战争爆发在欧罗巴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众所周知,东方在陆地上的军事力量是绝对的全球第一,这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相对而言,西方在海上军事力量上拥有着一定的优势。
战争本就需要扬长避短,所以东方同样将战争预设在欧罗巴。
双方在这一战略部署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因此,陈锋根本没有想过东西方之间的第一次战争会爆发在南太平洋海域。
这个地方的位置有些尴尬,距离西方较为遥远,不利于后期的援助。
同样,东方也不想率先和西方在海面上发生战争,这等于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况且,南太平洋海域的战争会极大地影响到东方的海上贸易航线。
现在的局部冲突影响尚且可控,倘若一旦升级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的直接较量,那么马甲海域这条航运要道就处于极端的危险之中。
东方的海上贸易路线,同样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有停运的风险。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陈锋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一个小小的爪哇会牵动东西方两大阵营。
在他看来,东方会将爪哇当成代理人,帮助他们抵抗袋鼠国的进攻。
而西方也应该不会直接参与战争,顶多会将两支舰队的指挥权交给袋鼠国,留下一定的缓和空间。
可这一次的西方高层决定不再隐忍,直接接手了战争。
以爪哇目前的军事实力而言,压根儿不可能抵挡得住下一轮攻击。
所以东方就必须亲自下场,只有这样才能让战局不至于出现一边倒的情况。
“每一次的重大历史事件爆发的都是那么的突然,人算有时候真的不如天算。”
“纵观人类历史上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奇奇妙妙的意外,或许这一次的意外也将改写人类文明史。”
陈锋自顾自的感叹着,他同样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期待着东西方全面战争的降临。
作为好战派的代表,东方目前的地位已经配不上真实的实力。
全世界都没有认真的对待东方的崛起,世界格局也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太大的变化。
崛起的东方应该将失去的500年重新夺回来,彻底打破西方秩序以及西方塑造的利益格局。
可是,当战争真正即将到来的时候,他的心里反而没有了以前那种兴奋的期待,也没有了跃跃欲试的向往。
内心深处,充满了一股沉甸甸的压力。
无论对于东方而言,还是对于西方而言,未来的这次全面战争,谁都输不起。
东方如果输掉了战争,将会彻底失去未来,不仅会吐出近十年来所获得的利益空间,还会被西方彻底肢解。
而西方人同样输不起,输掉战争就等于是输掉了走向500年的积累。
东方绝对不会让西方人继续保持目前的利益格局,一定会将其彻底打回原形。
彻底打回原形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将这些西方人重新赶回到欧罗巴。
至于其他的土地,则会由胜利者重新进行分配。
在关注这场战争的同时,陈锋也让手下人去收集全球各国的民间反应。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收集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便捷程度甚至超越了古人的想象。
东西方之间的战争不仅仅只是军事上的博弈,同样也是舆论上的对抗。
所以在战争爆发之后,东西方的发言人都在相互指责,对方才是挑起战争的原因。
他们需要向全世界进行宣传,将自己的对手描述成好战而邪恶的一方。
在这种情况下,搜集全球各地的民意,也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数据。
按照常理来说,袋鼠国主动攻击爪哇,属于是以强凌弱。
而西方阵营直接派遣舰队参与战争,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会让人联想起数百年前的殖民时代。
但在东西方之间发生了局部冲突之后,全球的舆论风向却并未偏向东方。
世界各地大部分的网友反应也比较奇怪,他们一方面表达对爪哇的同情,另一方面,却并没有对东方有任何支持。
甚至很多地方的网友都认为,东方不应该参与到这次战争当中。
因为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里,仍旧深受西方文化和秩序的影响。
在他们看来,即便西方在某些事上做错了,但整体仍旧是代表着对的一方。
这就是西方文化在主导人类历史后所取得的优势,天然的具备正义性。
如果将全世界看成一个整体的话,那么西方在大部分人的眼中都是维持世界秩序的主导者。
比如拉丁地区的人们,他们在痛恨西方的同时,也在向往着西方。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东方而言,他们认为自己更是西方文明的一份子。
这种心态在全球各地很多国家都普遍存在,以前西方的那些殖民地,大部分都被西方文明同化。
所以在涉及到一些小的事情上,他们或许会发出一些反对西方的声音。
可一旦牵扯到世界级的全面战争,这些人就开始不由自主的倾向于西方。
就连西方的老冤家,恩怨纠缠了上千年的天方人,也并不是全部都支持东方。
他们愿意支持东方和西方对抗,却不愿意未来的世界被东方所主导。
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陈锋通过全球各地的信息来看,东方在舆论场上并没有占据优势。
明明是西方人率先挑起了战争,但东方却并未收获更多的支持。
这其实也是一种挑战者的无奈,旧王座上的敌人拥有着传承而来的号召力。
不过好消息在于全球各地的人们虽然不支持东方,但也不愿意加入西方阵营。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国并没有做出最后的选择。
只能说西方在舆论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但这还不足以决定未来的战略走向.
第二六九一章 背后隐藏的阴谋
“调查清楚了没有?为什么我们的舰队在未经正式授权的情况下,竟然主动袭击了东方的舰队,难道他们不明白这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吗?”
“那些该死的家伙,脑袋里长的全部都是肌肉吗?我明明已经正式下达过指令,如果遇到东方的舰队只进行对峙,要尽力避免冲突。”
南太平洋海域的西方指挥官托马斯,正在指挥所内怒气冲冲的咆哮着.
他刚刚接手了这场战争,从袋鼠国那里拿到了指挥权。
可还没等着种兴奋劲儿过去,他所指挥的舰队竟然和东方舰队爆发了战争。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无法容忍的失误,足以影响到未来的历史进程。
在接受任命之前,西方防务机构的负责人亲自找他谈过话。
话里话外的意思都非常明确,那就是南太平洋海域的战争可以持续进行,但绝对不能和东方轻起战端。
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敌,绝对容不得任何的疏忽大意,更容不下任何的骄傲轻敌。
现在的西方正在竭力为战争做准备,可这并不代表他们已经准备好了爆发全面大战。
更何况,南太平洋海域对西方而言不是一个理想的战场,运送物资的航程过长,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成本。
更重要的是,西方在南太平洋海域上的力量不足以对抗东方。
那里现在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袋鼠国,人口不足3000万。
虽然领土面积广袤,但存在感却并不强。
而南太平洋海域属于东方传统势力范围的边缘地带,进行物资和军事力量上的投送比较方便。
更为关键的是,整个东南亚有着数亿人口资源。
如果双方在这里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西方而言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战略抉择。
所以在上任之初,西方防务机构的负责人就郑重其事的告诉托马斯,在延续战争的同时,一定要控制战争的烈度。
在必要的时候,袋鼠国并不是一个不能舍弃的盟友。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