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997节

  如果以距离来计算的话,西方向这里投放军事力量的难度,甚至还要超过东方。

  毕竟东方已经将吕宋和柔佛收入麾下,沿途的补给将会非常方便。

  可如果米国去增援袋鼠国的话,遥远的距离和复杂的海况,都会大大提高投放力量的成本。

  这么一来,袋鼠国的未来将变得非常悲观。

  俗话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句话放在一个国家,一个族群的身上,同样非常适用。

  西方阵营的整体利益,包含了各个成员国。

  但每一个成员国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核心利益,并不能一概而论。

  就像米国人将战场预设在欧罗巴,这符合整个西方阵营的利益,也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

  只有选择这样的战略,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胜利的概率。

  欧罗巴虽然承平已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依旧是最近几百年间武德最为充沛的地方。

  前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都是在这里。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欧罗巴各国的武备松弛,经不起战争的摧残。

  所以大家都存在着一个误解,好像欧罗巴各国特别惜命,对战争的伤亡容忍度非常低。

  只要伤亡数百人,就会引起内部巨大的动荡,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欧罗巴各国的战斗力较为脆弱。

  但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欧罗巴人对于战争伤亡的承受能力是非常强悍的。

  只不过在以前的几十年间,西方阵营是全世界的主导者,没有哪个对手值得欧罗巴各国全力以赴。

  所以他们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当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而且由于前两次世界大战过于惨烈,导致欧罗巴人产生了极大的反战心理。

  可一旦局势发生变化,到了必须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时候,欧罗巴人会重现以往的武德。

  在上个世纪,毛熊和米国对峙的阶段,欧罗巴各国的战备情况绝对是世界一流。

  如果按照士兵占人口的比例来计算,当时欧罗巴各国的征兵比例通常都保持在2%左右。

  这么换算下来,东方需要维持3000万左右的兵力,才能达到当时欧罗巴各国的兵力比例。

  而在西方武德最为充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的欧罗巴国家甚至把全部的青壮年都派到了战场。

  比如日耳曼,当时全国总人口仅有7000万左右,但前线的兵力却维持在900万。

  另外,东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全国17到40岁之间的男子几乎全部被征调。

  在极端的情况下,西方各国甚至可以将20%的人口送到战场。

  所以米国人的打算很简单,就是让欧罗巴各国陷入一种极端的困境。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拿起武器和东方人拼命。

  到时候,米国人可以坐镇后方,就像上个世纪那样收取渔翁之利。

  但他们的这一战略计划,肯定是不利于欧罗巴各国的。

  所以说,西方阵营中的各成员国都有着自己的利益需要守护。

  在这一轮的冲突当中,袋鼠国的利益显然和西方阵营的整体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如果他们放弃打击爪哇,将冲突的时间延后,未来他们的处境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因为东西方之间的对抗越来越激烈,西方阵营需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主要的方向上。

  在某种情况下,袋鼠国也是西方阵营可以舍弃的一枚棋子。

  只要东方冲破了第三层岛链,袋鼠国的战略价值将大打折扣。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的军事战略资源开始逐渐向欧罗巴倾斜。

  五年之后,爪哇人接受了东方人的援助,海上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与此同时,由于西方战略计划的调整,部署在带国的军事力量会被逐渐抽走。

  此消彼长之下,袋鼠国和爪哇之间的实力将有可能发生逆转.

第二六五零章 冲突不期而至

  袋鼠国和爪哇之间的冲突,爆发的非常突然。

  双方在陆地上没有接壤,只是隔海相望.

  在划分经济海域的时候,双方存在着一定的纠纷和矛盾。

  袋鼠国利用西方阵营的优势,将海域边界划到了爪哇人的家门口。

  几十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紧张,原因就是在领土和领海方面存在着这样的纠纷。

  爪哇在20世纪上半叶一直都是西方的殖民地,直到40年代才得以建国。

  但自那以后,一水相隔的袋鼠国就对爪哇有着一种天生的恐惧感。

  爪哇作为一个由众多岛屿组成的国家,由于海洋的阻隔,各个岛屿之间呈现出一组相对自主发展的状态。

  再加上这里的族群众多,为了团结所有的爪哇人,从建国开始,爪哇就积极奉行对外扩展的战略。

  试图通过注意力集中在外部的方式,来缓和内部分裂的矛盾。

  但这一战略曾经引起了袋鼠国的强烈不满,双方一度闹得剑拔弩张。

  爪哇对外开拓的首要目标就是位于他们东部的伊利安岛,一旦控制了这里就可以逐步掌控整个班达海。

  爪哇人觉得伊利安岛本就应该由自己接管,但在袋鼠国的眼中,伊利安岛是他们北部的重要屏障,是保卫本土安全的重要一环。

  上个世纪40年代,东瀛人就曾经以伊利安岛为跳板,进攻袋鼠国。

  二战结束之后,袋鼠国临时托管了伊利安岛的东南部地区。

  与此同时,他们认为,爪哇人一旦控制了这里就会与袋鼠国的势力直接接壤。

  那也就意味着爪哇人获得了进攻袋鼠国的跳板,让他们的本土防御压力急剧上升。

  为此,袋鼠国曾经多次在国际上反对将西利安地区移交给爪哇,这严重的激化了两国之间的矛盾。

  除了在伊利安岛上的争端之外,袋鼠国还曾经积极介入爪哇和柔佛之间的领土争端。

  本子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们全力支持柔佛人对爪哇进行打压。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爪哇和柔佛之间的矛盾激化。

  当时爪哇的大统领直接派兵进攻柔佛,试图建立一个大爪哇联邦。

  为了支持柔佛,袋鼠国派遣了一部分兵力驻防在沙巴地区,并与入侵柔佛的爪哇人进行了对峙。

  与此同时,他们还加强了与爪哇邻近地区的军事防御,并宣称向米国采购大量武器,摆出一副要和爪哇人进行决战的态势。

  最终这场战争并没有爆发,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爪哇,柔佛和袋鼠国三方达成和解。

  知道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爪哇内部发生了动乱,新的大统领上台,宣布全面导向西方世界。

  从那以后,爪哇和袋鼠国之间紧张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

  尽管两国之间仍旧不存在什么友好的氛围,但起码不像之前那么对立。

  但这种缓和的状态只维持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双方又因为另一地区的矛盾而陷入了对抗之中。

  这种对抗一直持续到80年代以后,随着爪哇的实力逐步增强,袋鼠国迫切希望与爪哇恢复正常的关系。

  于是双方开始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开始建立正常的外务往来。

  而到了上世纪末的时候,双方再度缓和的关系又一次陷入对抗和僵持。

  从长远来看,袋鼠国一直将爪哇视作自己最大的威胁之一。

  在很多强硬人士的眼中,只有将爪哇彻底直接才能保障袋鼠国北部地区的安全。

  爪哇内部,巴布亚和亚齐等地的叛乱势力,背后始终有着袋鼠国的影子,这也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半对立的状态。

  袋鼠国四面临海非常依赖对外出口的贸易经济,特别是依赖海上航路。

  一旦对外联系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这里的经济和供应链就会面临崩溃的危险。

  爪哇是该地区内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又和袋鼠国隔海相望,这也使得爪哇对袋鼠国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制。

  另外,在文明和信仰方面,两国也是对立的关系。

  爪哇是全球最大的天方国家,是世界上拥有天方信徒最多的国家。

  而袋鼠国又是西方文明的核心成员,双方在文化和信仰上处于绝对对立的关系。

  这也就造成了两国之间不存在友好交往的基础,这是文化基因所决定的。

  更为关键的是,爪哇和袋鼠国之间存在着海域划界的问题。

  两国海洋纠纷的重点在阿拉弗拉海,这里的资源极其丰富,是著名的巨型油气资源潜在的储藏之地。

  爪哇主张从中间划分,而袋鼠国则主张依照陆地架划分。

  两国海洋划分的矛盾,已经存在并僵持了数十年之久。

  双方在国际场合中,很多次都接近于公开撕破脸的状态。

首节 上一节 1997/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