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924节
东方在西域的战略进展虽然不是特别顺利,但总体上还是在稳步推进当中。
地缘距离有时候会决定很多的事情,紧挨着一个超级大国,可能是一种幸运,也可能是一种不幸。
就像墨西哥人经常哀叹的那样,他们距离上帝太远,距离米国太近。
对于西域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他们最大的悲哀就是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历史上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任何一个想要掌控陆权的强国,都会对这个地方用兵,并试图完全掌控。
这也造就了西域多灾多难的环境,刚刚从毛熊人的吞并中脱离出来,又要被东方控制。
不断地被周边的强国占据,或许就是这个地方的宿命。
相比而言,东方人控制这里的手段要比毛熊温和了许多。
因为众所周知,毛熊的风格一向是粗暴直接,喜欢用蛮力达到目的.
而东方的文化底蕴较厚,且文化特征较为温和中庸,所以对西域进行控制的战略计划也并不是那么的激进。
同样是一手大棒,一手甜枣,用经济利益对当地进行充分的绑定,然后再派遣部分军事力量控制主要的城市。
西域五国的代表曾经向东方提出过请求,希望可以完全保留自身的自主性。
在这一基础上,他们愿意承诺不与东方为敌。
但这个要求对于东方而言,恰恰是不能接受的。
倒不是觊觎西域的土地,而是在最近几十年里,东方的西北边疆一直都不太稳定。
根本原因就在于,奥斯曼人通过西域人的帮助,不断地利用文化影响力挑起地方上的冲突。
如果不能彻底掌控西域的话,那么这个地方必将成为西方和奥斯曼人攻击东方的跳板。
西域五国给出的承诺听上去有些道理,可实际上,他们并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更何况,在西域内部存在着大量的亲西方派与大奥斯曼概念的信徒。
更让东方无法忍受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西域人竟然觊觎东方的西北边疆。
一直以来,西域五国的存在,对于东方来说都是一种隐患。
更何况,在历史上这里曾经隶属于东方。
在东方最强盛的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就出生在这里。
如今,东方已经崛起为超级大国,即便是不能收复这片故土,也必须进行实际的控制。
否则的话,一个超级大国连自己的地缘周边邻国都无法掌控,又怎么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争霸呢?
所以东方对于西域代表的承诺并不相信,依旧执行了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西域当地的形势非常的复杂,各种势力交杂其中。
由于当地人的文化信仰和东方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差异,所以他们对于东方没有任何的归属感,也没有任何的善意。
相当一部分的当地人将东方视作一种邪恶,并对东方人抱有歧视的观点。
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让西域境内存在着很多反东方的势力。
所以不管从哪一个方面进行分析,东方都不可能放弃这片战略要地。
不过,在对这片土地进行实际掌控的时候,东方人的手段和态度要比西方比毛熊比任何一个强国都更加的温和。
东方人最喜欢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希望可以用平和的方式来整合当地的势力,完成掌控的目标。
可问题是,人类的劣根性就是记吃不记打。
你表现的越是凶残,他们反而往往更加的温顺。
一直到现在,西域人都不敢对毛熊人有任何的歧视。
但很多普通的西域人却敢对东方的游客表达歧视的语言和态度,这就是蛮夷畏威而不畏德。
东方想要复制控制吕宋的那套计划,可事实证明这行不通。
东方派出的谈判人员,派出的商业人士在这段时间内经常遭遇当地人的袭扰。
就连东方派遣过去的士兵,有时候都会遭受当地人突如其来的攻击。
那种感觉,好像四面八方全都是敌人。
而这些敌人就隐藏在某一个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跳出来进行突然的攻击。
当你想要寻找凶手的时候,放眼望去,却发现当地人一脸无辜的样子。
大部分西域人不敢对东方人进行实质上的攻击,但并不代表他们喜欢东方人。
实际上,他们私下里却协助那些反东方的暴力人员。
所以东方的西域战略在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无奈的发现,当地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攻击东方的人,另一种是准备攻击东方的人。
这也导致西方战略计划的进展并不顺利,至少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为此,东方的防务机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不再约束那些士兵的行动。
只要感觉到危险,就可以立刻进行反击,并且可以寻求重火力的支援。
于是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西域就爆发了大大小小200多起冲突。
而这些冲突的画面也被别有用心的人记录了下来,并且在西方媒体上进行大肆的报道。
西方人在国际上进行了呼吁,希望东方人可以完全退出西域,停止一切冲突。
对于这样的呼吁,东方的外务机构也做出了正式的回应。
根据长时间的调查,西域境内存在着多股势力参与了针对东方西北边疆的暴力行动。
近些年来,在东方爆发的数起严重事件中,核心人员都逃到了西域。
所以东方这次出兵西域完全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边疆,杜绝一切的隐患。
东方的外务机构将此事和西方的世贸大厦事件相提并论,认为己方的反应要比当初的西方更加的克制。
舆论上的相互斗嘴,并不影响当地局势的发展。
由于西域距离东方实在是太近,所以西方也只能进行声援,根本就没有直接派出援助力量的想法。
而东方的防务机构在调整了战略计划之后,态度变得越来越强硬,战略推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有人说过,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方式。
这句话在有些事情上,还是非常适用的.
第二五三九章 机会比努力更加重要
陈锋和秦瑶在沙漠国的访问持续了三天的时间,只对三座重要的大城市进行了简单的走访.
因为两人的身份特殊,当地的局势尚未完全稳定,所以安全方面的保障非常的繁琐,让这一次的访问不能尽兴。
对于沙漠国的发展,陈锋本人还是持有着比较乐观的态度。
原因也很简单,沙漠国可以说是全球最早一批靠拢东方的国家。
仅凭这一点,未来在东方的经济体系中,就肯定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有时候某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仅要看内生的动力,更需要看外部的局势。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如果不是东方的周边爆发了两场大规模的战争,东瀛也不可能那么快从战败国的阴影中走出来。
假如没有西方阵营在资源和技术上的倾斜,高丽也不会一跃成为发达国家。
在任何一种国际秩序当中,都会给各国划定角色与定位。
从国际定位上就能看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到底有多大?
沙漠国没有地缘上的优势,也没有发达的科技技术,更没有充分的人口红利。
但这个国家是东方控制天方世界的一个抓手,未来,在经济资源上肯定会给予一定的倾斜。
当然了,给予资源上的倾斜是一回事,能不能牢牢的把握这次机会就是另一回事了。
东方可以帮助沙漠国,却不可能让这个国家坐享其成。
很多人都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在于内部的竞争力。
可事实上,内因的影响通常比不过外界因素。
在东方崛起之前,如果认真的分析全球局势的话就会发现,发达国家在100年前就已经是发达国家。
而在最近100年内,跨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只有高丽和狮城。
高丽之所以能够成为发达国家,完全是因为米国出于压制东瀛的目的。
至于说狮城的情况,这完全是因为绝佳的地缘位置,扼守着马六甲航道。
当然了,这两个国家的经济能够迅猛发展,除了外部因素外,内部的原生动力也很重要。
只不过比较起来的话就会发现,很多国家都曾经非常的努力过,但就是因为外部因素不足,所以最终没办法跨过发达国家的那道门槛,最终受困中等收入陷阱。
很多人都觉得拉丁国家的风气过于开放,那里的人似乎根本就没有奋斗的习惯,很满足于目前的生活。
可实际上,很多拉丁国家也曾经努力的进行过工业化改革,也曾经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成果。
举一个例子,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桑巴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曾经在全球创造过记录。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