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894节
可龙腾集团的异军突起,却在瞬间改变了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
这种变化,完全无法以正常的逻辑思维来进行解释。
问题究竟出在那里?
这个困惑,让西方人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四九四章 胜败攸关的选择
“女士们,先生们!我认为这一次的议题不仅仅是如何在空天技术上追赶东方的步伐,同时我们还要拿出一部分精力对空天运输模式进行抵制和阻挠,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经济体系的基础,关系到未来的成败。”
有资格参加会议的都是西方真正的精英,也是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
这些人里面有商业大亨,有金融巨子,还有政治世家,老牌贵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个西方都是属于他们的。
或者说整个西方体系的各个环节都是由这些人来进行掌控的,他们可以看到最真实的数据,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要知道,西方的经济发展非常依赖全球市场,他们的高品质生活都是建立在对全球各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基础上.
只不过以前那种直接的经济掠夺手段,演变成了现在这种用金融经行吸血的方式。
就连西方引以为傲的高科技,也需要全球市场进行买单。
以前西方的金融市场可以从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吸取资金,这样就让他们内部有着充足的资源去投入到高科技研发当中。
在东方崛起之前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企业想要迅速发展壮大,也必须在西方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上市融资。
同样,其他国家的投资机构为了风险对冲,也会大规模的投资西方的金融市场。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阿勒德家族名下的石油基金曾经就在西方的金融市场上市。
与此同时,这家金融机构持续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的投资西方。
于是西方就设置了这样的一套游戏规则,可以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吸引全世界的财富,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来发明,创造高科技技术。
而最终最大的获益者是西方,而不是资金来源国,也不是人才来源国。
这就等于是借鸡生蛋,西方只提供一个金融市场,就能孵化出各种高科技的产业。
在座的这些西方高层精英都非常清楚,目前整个西方内部的理工类人才超过一半来自于其他国家。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西方的高层精英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工程师,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研发高科技。
他们的孩子上大学的时候,通常会选择金融类专业或艺术类专业。
这些孩子在大学毕业后会逐渐成为金融家,艺术家,律师。
而那些高科技企业内的员工超过一半都是移民,本土员工的比例越来越低。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西方用全球的财富,全球的人才来孵化自己的高科技产业。
这一模式会让西方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隐患。
那就是西方的理工类人才,真正的科技人才和技术人才越来越低。
出现这种问题也非常简单,那就是知识和智商无法以血缘关系来继承,但财富和地位可以。
在西方独霸全球的时候,这套管理模式还能行之有效的运行。
毕竟在那个时候,全球富人都认为西方是最自由的市场,而全球的科技工作者也认为西方是科研圣地。
那些有能力的人,想要获得更大的机会,就必须离开自己的国家,去西方的市场里进行拼搏。
而那些致力于科研的人才,也会发现全球最前沿的技术集中在西方,想要在专业领域内有更大的突破,就必须前往西方进行留学或者参加相关的研发工作。
几十年来,全球的人才和财富不断的被西方虹吸。
后发国家的富豪们不断的移民,西方将财富转移过去。
人是一种非常自私,同时又非常短视的动物。
所以大多数富豪根本没有耐心留在自己的国家,拉动经济的增长,提升教育的水平。
他们的眼睛只盯着现在,只看到了西方拥有更先进的医疗水平,拥有更发达的教育资源……于是他们有钱之后,纷纷选择移民西方。
这些富豪群体的移民,从道德层面上似乎没有什么指责的地方。
毕竟他们有选择的自由,钱是他们的,想带到哪里都是可以的。
但这只是微观个人层面上的考虑,而站在宏观的层面上进行思考,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
后发国家的富豪在本国积累了足够的财富,然后将这些财富转移到西方发达国家。
这就是说,当地人辛辛苦苦十几年,积累的财富被高效地搬运到了西方,留给当地的只有贫困。
所以西方一直提倡资本可以自由的流动,人才也可以自由的流动。
原因就在于他们占据着先发的优势,可以源源不断的虹吸各国的财富和人才。
但后来,随着东方的崛起,西方就迅速改变了嘴脸。
他们不再允许资本流入东方,不允许本国人才就职于东方的高科技企业,帮助东方完成产业升级和科技突围。
在西方占据优势的时候,资本和人才都是可以自由流动的。
但他们处于劣势的时候,就会掐断资本和人才流通的渠道。
这种双标的做法,让很多人都难以理解,但如果站在利益的角度,这一切似乎又顺理成章。
西方作为受益者的时候,肯定是积极鼓励资本和人才的流动。
可一旦西方变成了受害者,他们就会立刻改变规则,禁止流动。
就像以前的西方千方百计也要打开东方的市场,因为他们看到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分外眼红。
但是当东方打开市场后,迅速适应了现代的经济模式,展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
西方人眼看自己在市场上无法与东方进行竞争,就开始了对东方的经济封锁。
乍一看,西方人好像是脑袋有病,要求东方市场开放的是他们,封锁东方的还是他们。
前后的做法似乎陷入了自我矛盾当中,可实际上,这两种不同的措施都是站在西方自己的利益角度上。
让东方打开市场,那是因为西方想要占领这个市场,赚取巨大的利润。
可是当东方的竞争力持续提升,西方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做出了市场脱钩的选择.
第二四九五章 维护利益的自然反应
如今,西方那套持续了数百年的经济结构,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球各地的资本有了新的投资目标,那就是东方。
全球各地的科技人才也有了新的科研圣地,同样是东方。
当出现了一个全方位的竞争者时,西方表现出了极度的不适应。
原因就在于,整个西方阵营在保持了数百年的优势之后,已经逐步的失去了真正的竞争意识。
以往他们在某一个方面落后,可以凭借着自身因素利用市场之外的手段来获取不光彩的胜利。
胜利就是胜利,人们往往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
所以西方的优势一直很好的维持下来,没有被后来的挑战者所打破。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西方的产业缺乏竞争力,而是说西方的精英群体缺乏真正的竞争意识。
来自于西方的企业家也是从市场竞争中一路搏杀出来的,但真正的西方顶尖精英却习惯了号令天下的唯我独尊。
从他们父辈祖辈开始,西方就是全球的老大,毋庸置疑的霸主。
所以他们在海外进行市场竞争的时候,往往就自带着一股先天的优势。
西方的企业走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被高看一眼,且不会被当地刁难。
数百年来形成的优势,让西方企业在海外很难进行真正公平的竞争。
比如说,当初在手机市场上,水果集团和龙腾集团进行了你死我活的较量。
但在竞争失败之后,西方市场迅速对龙腾集团关上了大门。
如果龙腾集团背靠的不是强大的西方,恐怕这家企业早就被吃干抹净了。
就像三棒集团,名义上依旧属于一家高利企业,可大部分股权却集中在西方金融家的手中。
这么多年来,西方一直利用这种方式,来打击那些同行业中的对手。
很多企业在市场上赢得了竞争,但转眼间就被西方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调查,并且开出罚单。
由此可见,所谓的完全公平的市场竞争是不存在的。
当西方企业占据优势的时候,肯定会呼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但当他们处于劣势的时候,这会调动各种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压。
如今,随着东西方的彻底对立,这个世界已经不是那种一家独大的格局。
于是西方的那种独特优势逐渐消失,或者说东方也拥有了同样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企业惊恐的发现,他们在很多产业上都无法和东方同行进行竞争。
这种现象尤其集中在制造业,西方的工业品被打得落花流水。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