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801节

  假如当初西方对毛熊发起全面进攻,肯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在此过程中,西方要承受非常巨大的损失,甚至本土都要被战火席卷。

  这样的胜利对于西方而言没有任何价值,所以他们只是选择围堵而没有升级为战争。

  同样,西方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对东方采取了遏制打压的策略。

  甚至在某一个时期,西方人认真的思考过,对东方进行全面战争。

  以当时东方的综合实力来看,肯定不是西方的对手。

  尤其是第一次巴比伦战争结束后,西方引领了军事上的新变革,开启信息化作战时代。

  在那一时期,西方的军事力量对东方可谓是一种碾压。

  可即便如此,西方人在经过认真严肃的探讨后,还是放弃了自己攻击东方。

  另外,最近一次西方准备和东方开战,距今只有十年。

  那一次,西方派遣出航母编队进入南部海域,准备支持吕宋对东方的海上军事力量进行打击。

  当时的东方抽调了大部分力量,摆开架势也准备和西方开战。

  连洲际导弹都已经放入发射井里,等待着开火的指令。

  可最后的结果是,西方舰队灰溜溜的离开战争消弭于无形之中。

  十年前,东西方海上的军事力量对比非常悬殊。

  但如果开战的话,东方在近海区域内依旧有相当的把握,击败西方舰队。

  当时的气氛是真的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引起双方的全面战争。

  但西方在进行了综合的对比和思索之后,选择平息事态。

  他们计算的并不是能不能击败东方,而是击败东方,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当胜利的代价过于昂贵的时候,也就失去了本应有的意义。

  从以前的历史脉络来看,大国之间开启战争是非常非常谨慎。

  而两大阵营之间的全面开展,更是一个要通盘考虑,谨慎判断的事情。

  有句话说的好,你可以选择什么时间开启战争,却无法选择什么时候停止战争。

  只有在双方实力差距过于悬殊的时候,优势的一方才会毫不犹豫的开战。

  比如巴比伦战争,西方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他们能够确保在击败巴比伦的同时,自身不会付出太多的代价,本土安全也可以得到全面的保障。

  简单一点来说,巴比伦并不具备威胁西方本土的能力,也不具备给西方制造大麻烦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开战。

  另外还有吐火罗战争,西方直接打成了碾压局,一个月的时间攻占全境。

  只不过后期因为维持当地秩序的成本过于高昂,反抗势力此起彼伏,所以西方才会主动撤兵。

  如今,历史的车轮驶入东西争霸的时代,双方势均力敌,更不可能轻易开启战端。

  双方都不具备真正的优势,更不可能碾压对方。

  一旦全面开战的话,东西方的本土都会被卷入战火之中。

  在双方没有能力彻底摧毁对方工业生产能力之前,战争就不会停止。

  想要彻底摧毁对方的工业产能,等于攻占对方的全境。

  胜利的条件过于苛刻,东西方谁都没有这样的把握。

  东方虽然现在具备了一定的军事条件优势,但总体看上去和西方并不存在着实质上的差距。

  要知道,西方阵营是个庞大的整体,囊括了世界上一半的土地。

  想要将他们彻底击败的话,东方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用最简单的小学算术进行推算,假如将战损比设置为1比2,那么想要攻占西方全境的话,西方的征兵总量会突破两亿。

  这个数字是比较保守的,要知道现代国家的动员率能达到恐怖的20%。

  仅仅是传统西方阵营,国家的人口总量就已经达到了十亿。

  按照这种比例来进行换算,东方需要牺牲一亿以上的青壮年,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是在进展非常顺利的前提下进行的换算,如果出现意外因素,这个损失还会大幅度提升。

  因为整个西方文明覆盖的人口超过了20亿,同时对外战争的动员率和内部防御战的动员率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如果东西方在各自本土之外的地方进行大决战,那么他们最多只能动员20%的人口。

  可一旦在自己的本土进行防御战失败了就是亡国灭族,那么动员率就会随之攀升。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会拿起武器进行抵抗。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占领敌方的全境,需要付出的代价是超乎想象的。

  最后,即便是胜利了,又能获得什么呢?

  双方都是一片废墟,生灵涂炭,人口锐减。

  所以,陈锋判断全面战争的概率并不高。

  发动战争是为了毁灭敌人,而不是为了毁灭自己.

第二三六九章 僵持的局面,双方的煎熬

  对于未来的国际局势,西方同样也在做着不断的调整.

  在三年之前,大部分西方高层都更倾向于开战。

  他们甚至做好了和东方突然进入全面战争的准备,并且笃定地认为胜利一定属于西方。

  但到了一年之前,只有少部分西方高层存在全面开战的意愿。

  因为通过实力对比,他们发现胜负五五分。

  西方没有特别明显的胜势,而东方也没有。

  双方打到最后,一定是拼消耗。

  现在西方高层再次开会讨论,敢于提出开战观点的要么是异类,要么就是哗众取宠的小丑。

  通过几次的短暂接触,西方已经深切地体会到了东方的强大。

  在东方的支持下,阿勒德组织的天方联军都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按照战场上的分析结果,未来西方如果想通过战争来维护霸权,难度将高到难以想象。

  西方的精英很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人无法用自己的喜好来定义这个世界。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承认,东方的实力已经足以和西方比肩。

  现在的迦南战场上,每隔十分钟就有一架战机被击落。

  无论是天方联军,还是希伯来人都没有占据明显的优势。

  双方的飞机在迦南上空往来交错,激战连连。

  陆地上,相互之间的攻伐更是惨烈。

  迦南这个地方,变成了一块血肉磨盘,将天方人和希伯来人碾成碎片。

  战局陷入了僵持,双方的伤亡正在不断地攀升。

  整个战争过程,如果仅仅看数据分析的话,肯定让人感觉特别枯燥。

  但实际上,这场战争的过程非常精彩。

  双方都在不断地更新战术,变化作战方式。

  有时候,希伯来人和西方打出了优势,而有的时候,则是天方联军赢得先机。

  但不管双方如何变幻战术,如何进行兵力上的调整,消耗战的本质却没有任何改变。

  是的,这场迦南战争已经演变成为了消耗战。

  双方都要消耗着巨大的资源,付出了惨痛的伤亡代价。

  为了彻底摧毁天方联军,希伯来人将所有的战机都派出去了,同时西方也紧急支援了五百架战斗机。

  根据现在的数据统计,希伯来人至少投入了超过两千架战斗机。

  当然了,这些战斗机有的比较先进,有的已经落后时代。

  不仅有隐身的五代机,四代机更是主力,同时三代机的数量也不少。

  在战斗最激烈的那一天,单单是为了摧毁天方联军的地面防空设备,希伯来人的战斗机就损失了一百多架。

  而这样恐怖的损失,还在不断地持续当中。

  如果没有西方世界的鼎力支持,恐怕希伯来人都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开战之前,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迦南战场需要投入多么巨大的资源。

  但在战争爆发之后,这样的消耗着实让一个人口刚过千万的国家吃不消。

  幸亏,西方人这一次没有退缩,给予了全力支持。

首节 上一节 1801/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