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721节

  到了现在东方崛起,全球最强大的两个国家都不属于欧罗巴的范围。

  现实中的欧罗巴人,就像是那些家道中落的旧贵族一样。

  理想与实际的落差,让他们无所适从,一厢情愿地认为欧罗巴依旧是世界的中心。

  特使想要反驳,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是的,欧罗巴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但这又代表什么呢?

  如果以历史的视角来进行分辨,欧罗巴也仅仅是在三百年的时间里成为过世界中心。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欧罗巴并不处于领先的位置。

  但这种观点,却让人无法接受。

  欧罗巴人习惯了高高在上,私下里甚至鄙夷米国的粗鲁。

  他们还是认为,自己脚下的土地就是世界的中心。

  “诸位,我们必须要明白,这次和东方的对抗是两大文明的碰撞,在这一过程中,不太可能出现像上个世纪那样的事情,东方不是毛熊,不会自动陷入衰败。”

  “所以这一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激烈的对抗,或则说是大规模的战争,而在制定战争的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那个地方才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安全保障的优先级别最高。”

  “如果以欧罗巴作为世界中心的话,那么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援助奥斯曼,阻止东方控制西域,同时加快武装毛熊,并督促天竺人改变现状。”

  “因为西方文明的中心地带不能成为将来的战场,未来和东方爆发战争的话,距离欧罗巴越远越好,那么我们就要将东方的军事力量吸引到海洋方向。”

  “当我们制定战略的时候,首先保护的是中心,其次是在侧翼和东方展开战争,可如果按照以上的设想,那么就等于是怂恿东方去挑战我们的海权。”

  “假如是这样的战略,当初我们又为什么要同意东方占领北寒带呢?为什么将陆权送给东方呢?这岂不是和我们的整体战略相违背?”

  “所以,事实就是我们的战略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米国为中心,这里有着整个西方最强的军事力量,最强的工业产能,最丰富的资源储备。”

  “我们首先要确保的就是以米国为中心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准制定接下来的行动,任何战术的规划都不能脱离战略的方向。”

  米国代表的话虽然不好听,却道出了实情。

  欧罗巴的辉煌早已过去,他们无法再次成为世界中心。

  当今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一方以东方为中心,另一方则以米国为中心。

  这就是现实,欧罗巴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就像米国代表所说的那样,欧罗巴必须服从于西方世界的秩序。

  只有认清楚了这一点,才能继续往下谈。

  基于欧罗巴不再是世界中心的事实,确定新的战略定位。

  也就是说,欧罗巴的行动必须符合整个西方世界的利益。

  如果将他们定义为世界秩序的追随者和拥护者,那么在面临东方的威胁时,就需要勇敢地站出来。

  “以现实的角度来分析,我希望欧罗巴的盟友们可以执行我们的计划,这是一场大博弈,不要过于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考虑整个大势的走向。”

  “我们需要东方将精力放在陆权的扩张上,需要坐视西域被东方控制,只有这样东方才会按照我们设定的轨道前进,一步步进入我们预设的陷阱当中。”

  “所以西域不重要,奥斯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给东方树立越来越多的敌人,一点点地钳制他们,直到他们被泥潭所吞没。”

  米国代表用一番精彩的发言,说服了大部分盟友。

  尽管欧罗巴特使心里非常不快,还是勉强接受了这种安排。

  东方有一句老话,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第二二六六章 主动改变,人是一切的基础

  西方正在加快内部的认同,尽量提高凝聚力。

  这次遭遇的对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可怕。

  东方文明极为古老,虽然在近代呈现出衰败的迹象,却还保留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人类所有的古老文明当中,堪称是奇迹一样。

  更何况,近代以来的打击让东方文明不断地新陈代谢,被动或主动地改变内核,适应新的时代。

  面对这样的敌人,西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所以他们需要团结所有的白人,一起对抗东方。

  如果从东西方阵营的人口数量做对比的话,狭义上的白人数量比东方人稍少一点.

  以前,东方人口数量占据全球的四分之一。

  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开始,人口自然生长率迅速降低。

  再加上东方的面积虽然不小,但耕地占比却很低,这也造成了资源上的供应不足。

  当时的东方是以世界百分之六的耕地,养活了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口。

  在没有完全工业化之前,这种土地承载力已经到达了极限。

  所以近几十年来,东方的人口虽然一直增长,可在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却是一直下滑的。

  到现在为止,东方人口已经不足全球的五分之一。

  不过,这个基数依旧是非常庞大。

  况且,人口数量只是一种因素,并不能直接决定胜负。

  否则的话,数百年前的东方也不会被西方打败。

  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口越多,意味着市场潜力越大。

  比如狮城,人均GDP全球前三。

  但人口却只有六百万,所以市场容量比较小,没有太大的抗风险能力。

  以专业的眼光来看,人口数量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就像天竺经历了一轮战争之后,几乎是全球最贫困的国家。

  可即便如此,那里依旧是全球资本比较青睐的地方。

  原因就在于天竺的人口足够多,超过了东方,成为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只要按部就班地发展,市场容量肯定会呈现指数级别的增加。

  这就和考试成绩一样,从十分提高到六十分和从九十分提高到一百分相比,前者的提升空间更大,但难度反而更小。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继续提升的难度就会加倍变大。

  东方作为一个单一的大市场,有着十四亿的人口基础,人均消费能力还比较强。

  只要这个基础存在,经济发展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现在的东西方想尽一切办法拉拢盟友,实际上并不是看重这些盟友的战斗力。

  更多的是出于经济层面的考虑,盟友越多,市场就越大。

  市场越大,经济发展空间越大。

  如果可以通过经济逐渐拉开差距的话,真的有可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当初的毛熊之所以陷入衰败,就是因为和全球市场脱节。

  在那个时候,他们的军事力量并不输于西方,可经济总量却相差悬殊。

  毛熊的人口数量不如西方,经济发展方面又比较保守。

  西方本就占据经济优势,又不断地拉拢各国,形成全球化的大市场。

  但这个全球化的市场是由西方创建,并且不允许敌对国进入。

  于是,他们可以借助全球化的优势,不断提升经济。

  而毛熊就像是被圈住了一样,经济空间被不断压缩。

  直到最后,经济崩溃,投子认输。

  尽管现在的东西方市场规模属于世界两极水平,没有其他任何经济体可以与之相比。

  但这并不代表,其他的国际市场不重要。

  因此,两大阵营一直都努力拉拢各国,不停地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朋友越多,市场越多。

  越多的人口被容纳到一个市场环境中,那么该市场的总量也会不断地提升。

  经济,说白了是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有人才有需求,然后才会产生交易。

  当初陈锋开启外北开发的时候,最担心的不是资金投入的问题,也不是安全保障的问题,甚至不是产业发展的问题。

  最让他头疼且不安的问题,一直都是人口的问题。

  没有足够多的移民,即便是他用黄金洒满外北,也无法建造出一流的城市。

  人口,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对于这一点,陈锋有着最深切的体会。

首节 上一节 1721/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