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614节

  目前,龙腾医疗的利润仅次于龙腾电子。

  平均利润率,更是在八大子集团中排名第一。

  从一个拖后腿的子集团,变成了明星企业。

  同时,也迅速填补了东方医疗市场的空白,保障了医疗领域的需求。

  离开了西方企业,东方医疗行业也没有出现倒退,产业结构反而愈发的完善。

  行业的迅速复兴,也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目前东方医疗产业,已经可以给周边的盟友们提供充分的保障与支援.

第二一三三章 不切实际的幻想,成本制约推广

  每次谈起东方的问题,总是绕不过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陈锋。

  因为近些年来,东方崛起的背后总能看到这位世界首富的影子。

  无论是半导体突围,还是破解科技封锁,以及后来的历次边境冲突,陈锋都是深度参与其中。

  在西方与东方进行对抗的过程中,这个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此,西方的情报机构策划了多次刺杀行动。

  但每一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如何应付这个人,成为了整个西方最为头疼的问题。

  这次的空运方案,如果是其他东方人提起的,西方根本不会那么重视。

  可偏偏是陈锋发起的议案,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之前,在西方的高层会议上,很多人都着重描述了新空运比海运的优越之处。

  时效更快,运输和接收更加便捷,燃料成本更低。

  似乎,陈锋提出的空运是那么的完美,从各个维度都超过了海运。

  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或则事物。

  “刚才大家都详细地推测了空运的种种优势,但我要说是这种新运输模式的最大不足,那就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该运输工具的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的问题?”

  “一艘远洋货轮的造价在数百万到数千万米元不等,特殊用途的轮船更贵一下,比如目前最大的LNG船造价足足有两亿米元之多。”

  “可是,一艘十万吨级别的重型飞行器造价是多少?这个问题你们想过没有?会有几百万价格的重型飞行器吗?我觉得不太可能吧。”

  “根据目前航空业的数据统计,目前全球最大的运输机造价超过了五亿米元,起飞重量突破了一千吨,运输量超过五百吨。”

  “当然了,可能东方在空天技术上更加先进,而且他们的工业制造成本更低,但即便如此,一艘十万吨级别的重型飞行器的造价至少也在百亿以上。”

  “如果单纯按照吨位来换算的话,一艘空天飞行器的造价起码在两百亿米元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尤其是在商业范畴内?”

  “万吨货轮监造周期长,质量标准高,一般寿命都在三十年以上,由于大规模的应用,维修成本已经被压缩到了最低,每年几十万的维修保养费就已经算非常高了。”

  “可万吨飞行器的维修成本有多高?按照维修成本的占比来说,恐怕每年都需要上亿,这对于物流航运业而言,绝对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从造价上来看,没有那家企业能够承受这样的购买成本,而从后续的维修保养成本来看,也没有那个企业能够承受这种负担。”

  “如果陈锋提出的空运建议中,运费价格非常高的话,那么对我们海运就没有太大的威胁,成本永远是物流行业最重要的因素,甚至没有之一。”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即便是陈锋的提议成为了现实,一家运输企业需要筹集多少资金,才能购买一艘空天运输飞行器,每年需要拿出利润的多少进行维修保养。”

  “假如一艘万吨飞行器的维修保养费用是一个亿,使用年限是五十年的话,那也就代表着这艘飞行器每年必须为企业创造至少五亿的利润,这样才能和总成本打平,而且期间不能出现任何麻烦和意外。”

  “因为一艘万吨飞行器的价格是两百亿,五十年的使用期,意味着每年的使用成本是四个亿,再加上一亿的维修保养成本,光这部分就是五个亿,这里面还没有计算资金实际使用亏盈的问题。”

  “就像购买万吨飞行器的两百亿资金,按照银行利率进行贷款的话,实际成本是多少,用这笔资金投入到别的产业,又能有多少利润?”

  “我刚才的计算,只是最粗略,最乐观的一种计算方式,仅仅是在企业不亏损的最低要求,而想要盈利的话,这个标准还要提高。”

  “在这里我想问一句,五个亿的纯利润需要运输多少货物,企业又需要制定什么样的价格,才可以在保障利润的前提下,吸引到足够的订单?”

  这一番话,顿时让西方会议场上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原来之前的担忧,完全是不必要的。

  别的不说,单单是万吨飞行器的售价就足以让所有的运输企业望而却步。

  开什么玩笑,绝大部分运输企业的总资产还不到两百亿米元,怎么可能花费两百亿去购买一艘运输工具?

  这样的投资,等于是把企业的身价性命全部押上了。

  另外,一艘运输工具年盈利五个亿,也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

  物流行业的利润率并不高,绝非是暴利行业。

  根据行业内的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航运企业总体利润保持在12%左右,这已经是非常可观了。

  而且,运输业有着明显的周期。

  三年前是海运最赚钱的时候,一整年的利润达到了1500亿米元,比上一年度利润增长了九倍。

  但在此之前,整个行业经历了10年艰难挣扎。

  目前,全球海运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570艘船和超过10万名员工。

  全年实际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210亿米元,实际息税前利润为168亿,自由现金流为134亿。

  但持续高企的运输价格,已经开始影响这个市场的发展。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真的没有那家航运企业能够承担一艘万吨飞行器的费用。

  所以,陈锋的提议虽然非常美好,但目前来看并不现实。

  起码以当前整个物流市场来说,还没办法进行这样的转变。

  行业内的龙腾企业一年总利润,甚至还不够买一艘新型空运工具。

  这种新模式,还怎么持续推广下去?

  资本,都是逐利的。

  而陈锋提出的空运建议,暂时还看不到利润。

  即便是有利润,但巨大的投资规模也让人望而却步。

  除非万吨飞行器的制造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维修成本压缩到企业承受范围之内,才有可能逐渐普及。

  否则的话,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第二一三四章 超前一步是疯子,超前半步是天才

  关于开启新空权时代的倡议,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

  总体来说,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可行性非常低。

  这个倡议,缺少对现实的尊重。

  一艘空天运输工具的价格,超出了企业承受能力的上限。

  另外,所有人都知道飞机的维修保养要比轮船更贵。

  即便能够利用核聚变发电技术带来的低燃料成本,但对于整个运输过程的成本而言,并没有显著降低.

  光是资金使用成本以及后续的维修保养成本,就要比船运价格搞一个档次。

  这种空运模式与以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以前空运的特点就是时效快,价格高,运输量低。

  而在国际贸易当中,有很多商品并不是那么注重时效。

  比如大宗商品,通常运输周期两三个月也不影响企业的正常使用。

  人们无法想象,怎么用飞行器来运输上亿吨的铁矿石。

  这种时效上的大幅度提升,对于一家钢铁企业而言又有多大的意义?

  在实际经营中,企业有很多办法来弥补时效上的缺陷。

  就像铁矿石运往东方的周期平均在九十天左右,可这并没有影响东方钢企的正常生产。

  积累仓储,就是弥补时效性的最好方式。

  所以,专家学者都认为这只是陈锋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想象罢了。

  用空运来取代海运和陆运,目前来看并不现实。

  除非未来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准,重型飞行器的建造成本降低到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

  假如一艘万吨飞行器售卖价格在几千万,很多运输企业都会主动尝试一下。

  可问题是,现在这样的一艘飞行器的造价就要两百亿。

  对于运输企业来说,购买如此昂贵的运输工具,等于是押上了全部身家。

  一旦过程出现任何意外,都会让企业陷入破产的绝境。

  所以,各国的专家学者都不赞同陈锋的倡议,认为过于超前了。

  不过,他们也充分肯定了陈锋的眼光。

首节 上一节 1614/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