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556节
但拿到北寒带以后,这一点地缘短板得到了极大的弥补。
地缘格局上,收复北寒带的东方能够控制欧亚中心地带,等于是拿到了完整的陆权。
而东方的海上军事力量在近些年来,也得到了突飞猛涨的提升。
几年前的马甲海战,足以说明这个事实。
这也就是说,东方实际上已经可以做到近海距离的安全保障,意味着拥有了一部分海权。
完整的陆权叠加少部分的海权,这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东方从一个边缘地带强国,一跃成为陆海复合霸主。
反观西方,只剩下了不完整的海权来对抗一个陆海复合体。
地缘上的劣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西方的力量投射。
长此以往,这种劣势会逐渐积累,直到西方无力对抗。
所以从全球战略的角度出发,这场战争的胜负决定了主动权是继续留在西方还是被东方夺走。
这个代价,东西方都不愿看到,也不想承担。
因此,西方必须以极大的诚意,让毛熊放下所有的顾虑和负担,毫无保留地发挥出最强实力赢得这场战争.
第二零六三章 智能化作战,特点和优势
前线的战况越激烈,西方对毛熊的援助力度就越大。
这场战争,也让毛熊打出了自我价值。
放眼全球,就连西方也不敢轻易开启如此大规模的决战。
况且这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智能化战争。
双方都跳脱出信息化作战模式,开始更多地使用智能化武器装备及相应的作战方式、方法.
战争形态的改变,引起了全球军事从业者的关注。
西方的防务机构掌握了非常详实的前线数据,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作战方式上来看,这是围绕着战场感知,数据分析的对抗。
双方的首要目标,不在于消灭了多少敌人,而是能否剥夺对方的智能信息控制权。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将敌方降级到传统作战模式。
通过智能化作战对传统作战模式的降维打击,取得最终的胜利。
从这一点来说,等于是打掉对方的脑子和眼睛。
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越来越注重人机协同、自主决策、作战体系认知速度和运行效能等关键因素。
没有前线的信息搜集感知能力,就没有战场的真实数据,自然无法进行大数据分析。
更加细致,更加清晰地感知到战场的信息,一直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古时候,有一句军事术语叫做如指臂使。
说的就是在感知足够清晰的前提下,能够对战场上的兵力进行细致的调整操作。
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
而且战争的规模越大,做到这一点的难度也越高。
想象一下,数百人的战斗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但数百万人的大会战,如果仅仅依靠人力指挥的话,根本不可能做到如指臂使。
所以在作战方式上,智能化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决策速度和指令运行效率。
各种数据收集的侦查装备,可以让指挥系统做到对战场全景感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调整决策。
而在做出调整决策之后,指挥系统下达的指令可以通信系统,及时且精准地传递到战场的每一个角落。
收到指令,前线立刻做出相应的调整。
高度灵敏的反应,能够极大地提升战斗力。
这是智能化作战方式的优势,而在作战力量方面,更是有着大幅度的改变与提升。
智能化作战力量体系,是由具有智能特征、具备自主和能动等特点的新型武器装备系统和人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种力量体系基于人工智能对于大数据的快速分析,将延伸发展出“大脑”功能。
智能化的程度越高,人就更多退居幕后。
在作战上,具有隐蔽突然、全域多维、极限生存、指控精确、效费比高等优势。
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算等技术优势,智能化作战力量将突破人类生理和思维极限。
一方面,拓展了作战空间和领域。
当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未来智能化战争空间将从传统的浅层空间领域,向极地、深海、太空等极限拓展,特别是向认知域、信息域渗透并贯穿其他领域,作战方式实现全领域、多维度的综合立体化。
另一方面,加快了作战进程,大幅压缩“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周期。
从信息化战争的“瞬时摧毁”发展为智能化战争的“即时摧毁”,通过预警时间提前、决策时间缩短,作战行动向前延伸,达到先手布局、先发制人的效果。
所以全世界才会看到,这场出乎意料的外北战争。
双方没有多少试探,也没有繁琐的部署,秉承着初战即决战的理念,一开始就展开了最激烈的对决。
从决战开始到现在,不过是短短一周的时间,双方的伤亡都突破了百万。
毛熊一方即便是不算盟友的伤亡,自身也损失了超过一百二十万兵力。
如果加上天竺人的话,那么伤亡接近一百八十万。
这个数字,堪称触目惊心。
在全世界军事专家的认知中,按照以前的作战模式,如果出现这么大规模的伤亡,战斗时间肯定持续了一个月以上。
像这种平均一天二十多万的伤亡,在整个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如此高烈度的战争,足以让前线化作一片火海地狱。
而这就是智能化作战的威力,大大缩短了作战的进程。
双方的攻击力在智能系统的辅助下,发挥出了百分之百的水准。
作战指挥系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将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的作战周期缩短到几秒钟。
这种速度,是极其惊人的。
达到这种效果的决定因素,就是智能算法。
算法是求解问题的策略机制,是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步骤。
智能化作战指挥将是人机协作为基本方式的脑机融合决策模式,而算法是这一模式的关键。
这里的脑机融合不是脑机互联技术,而是人脑和人工智能系统协作,最终做出决策。
就像现在的毛熊作战中心,里面的指挥人员根据西方智能系统提供的大数据分析为依据,做出下一步战斗的指令。
所以这里的脑机融合,是指的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充分合作。
智能化作战,掌握算法优势的一方能快速准确预测战场态势,制定出最优作战方法。
这有两大优势,一是算法优势主导认知优势。
大数据通过高性能、高效率的算法进行处理后,将海量数据快速转换为有用的情报,能突破人类分析联系事物的局限性,使得认知更为深刻。
第二点是算法优势主导速度优势。
在先进算法支撑下,人工智能的反应速度比人类快了上千倍,一个指令从做出判断,再到传递出去,这个过程越快就越有利。
第三点是算法优势主导决策优势。
先进的智能算法以其高速、精确的计算,实现作战指挥由“以人的经验为中心”向“以数据和模型为中心”的智能化决策方式转变。
具体的战斗过程中,可实现人机合理分工、人机高效交互,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指挥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
而在作战指挥方面,智能算法是不断迭代优化的。
就像陈锋依赖的人工智能作战指挥系统,与上次天竺战争时期相比,就已进行过一轮迭代优化了.
第二零六四章 毁誉参半,最具争议性的人
西方防务机构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智能化作战行动上。
通过对具体的战术打法进行分析,以明确下一步的武器研发和军事战略的思路。
传统作战行动与战法样式的形成,主要由指挥人员或指挥机构进行设计与筹划,战术方式的变化有限。
制定了一种战术打法后,通常会保持不变。
但在智能化战争中,人工智能能够提出极为丰富的作战方案,加上无人作战平台能够在不同功能角色之间快速切换,使得作战行动更为大胆冒险,战术战法更加天马行空。
真正的智能化作战体系呈现出无中心、分权化的特点,作战力量编组灵活、作战行动丰富多样.
其作战行动的主要特点,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小型作战单元集群协同作战。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