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536节
比如战争机器人在战场上的一切数据,通过天网系统,直接被输入到龙腾集团的数据库中。
这些数据在传输的同时,还会被复制下来,移交到防务机构。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防务负责人就派遣了一批专业的军事人员进入外北。
他们的任务主要是两个,一个是直观地感受新型战争的特点,另一个就是拿到战场上的数据。
像这种大规模战争产生的数据,都是非常珍贵的。
现在的东方,缺少的就是这种真实战场的数据。
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方几乎一直都没有进行过实战。
反观西方,几乎每年都会发动一场战争。
所以他们的实战经验非常丰富,战场数据更是极其的全面。
相比之下,东方在实际战争中既缺乏作战经验,又缺少战场数据。
没有这些实际的战场数据,就没办法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训练。
一旦东西方爆发了全面战争,到了战场上会吃大亏。
要知道,这些经验和数据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会战数据,代价更是惨重。
看看毛熊人的损失,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就出现了六十万伤亡。
这么一比的话,西方给予的武器和物资援助,似乎也算不上什么了。
毛熊和陈锋的机器人在战场上惨烈的厮杀,庞大的数据不断地输入系统。
这些宝贵的数据,为新型武器的研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越是惨烈的战争,提供的数据价值就越大。
热武器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属于能量武器的新时代缓缓拉开帷幕.
第二零三九章 棋逢对手,惊人的消耗
巨大的伤亡代价,让双方都有些叫苦不迭.
即便是陈锋,也忍不住眉头紧锁。
尽管伤亡的只是机器人,可依旧让他感到了紧迫的压力。
三天的时间里,四十万台机器人被摧毁。
那些机器残骸在战场上收回后,也没办法进行修理或者换用。
因为毛熊使用了电磁脉冲武器和电浆武器,将机器人内部的电子元件摧毁。
瞬间的强电流,足以改变电子元件的内部结构。
这种伤害,非常的彻底。
只有那些不包含电子元件的纯机械零件,才有重复利用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个伤亡数字超出了陈锋的预估。
开战之前的时候,人工智能系统做过无数次的战争预演。
所有的预演结果中,都没有出现这么严重的伤亡。
三天时间,四十万台战争机器人。
要知道,这些可不光是以前的老型号产品。
损失的机器人中,超过一半是龙腾集团最新退出的改进版。
陈锋本以为加强了电磁脉冲防御,有了新的化学涂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可现在看来,他还是低估了对手。
西方在武器研发方面的速度非常快,反应很及时。
深厚的科学底蕴,成熟的研发体系,充足的顶级人才,西方的这些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
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开发出了成套的武器体系,用来对付战争机器人。
这样的研发速度,堪称全球第一。
即便是现在的东方与之相比,也颇有不如。
西方的深厚底蕴,可见一斑。
全球顶级人才都汇聚在那里,数百年来形成的科研体系不可小觑。
战争机器人的弱点,已经被他们研究透了。
针对这些弱点,进行了相应的反击。
说白了,战争机器人也是一种电子产品。
从本质上来看,机器人和手机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一个是民用消费品,一个被应用在战争当中。
可两种产品的本质逻辑是一样的,都是电子类的产品。
但凡是这种产品,都有着相同的弱点。
比如说电磁干扰,比如说脉冲损伤……这些弱点就是战争机器人的破绽。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武器。
那怕是空天母舰,也有着弱点和破绽。
只不过,这款武器过于神秘,以至于让西方暂时束手无策。
但等他们研发出同类武器之后,就能逐渐发现其弱点。
西方人非常骄傲,非常自大,但他们却并非是那种故步自封。
在骄傲的背后,西方人也在与时俱进。
这一次支援毛熊的武器装备中,不仅有各种能量武器,还包括了一定数量的外骨骼机甲,并且有一部分刚刚生产出来的西方版战争机器人。
从各种武器的搭配而言,他们只是在应用技术上稍有落后,并没有被拉开差距。
东方有的武器,西方也有。
同样,西方研发出的武器,东方也在研发。
从科技的角度来看,双方在同一个跑道上。
西方的起跑线,甚至比东方更早。
趁着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些西方人将所有的新式武器一股脑地应用在战场上。
反正死的不是自己人,让那些毛熊去当试验品吧。
他们躲在后方,只负责搜集各种武器数据。
等到数据完善之后,在进行下一步的研发。
对于西方人的谋划,毛熊也看的非常清楚。
但他们没有选择,只能乖乖地充当武器试验品,提供各种数据。
因为除了西方之外,再也没有人能够为他们提供这么多,这么先进的武器。
而没有了这些武器的加持,毛熊根本不是战争机器人的对手。
上次的边境冲突中,他们沿用了重火力进攻的老思维,最后被全歼了百万精锐。
事实证明,老式的武器在战争机器人面前起不到多少作用。
重火力轰炸,并不能给机器人带来大范围的杀伤。
人类战争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诞生了新的武器体系。
东西方都在不计成本地进行探索,每年投入的资金是毛熊所无法想象的。
他们现在除了抱紧西方的大腿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
如果是配置毛熊制造的那些武器,这三百万精锐就算是拼光,恐怕也没办法给战争机器人带来如此大的损耗。
1.5:1的战损交换比,看上去有些吃亏,但已经实属不易了。
要知道,现在的陈锋都心疼直抽抽。
四十万台战争机器人的成本,那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虽然进行大规模生产之后,可以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
但战争机器人的结构非常精密复杂,而且改进版更是进行了特殊材料的处理。
整体算下来的话,一台机器人的成本保持在五十万上下。
四十万台战争机器人的总成本,那就是两千亿。
这还仅仅是机器人的损耗,此外还有能量武器的使用,后方各种物资的消耗。
所有的消耗加在一起的话,统共有三千亿左右。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