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436节
“很多人都说西方不敢进行战争,不舍得死人,这种观点是荒谬的,还有许多人说西方不会终止贸易交流,没有能力阻止资本的运行,这种想法也是可笑的。”
“事实上,为了夺取最后的胜利,西方人愿意付出的代价是远超我们想象的,无论是生命亦或则是资本利润,都是可以舍弃的范围。”
“只要能够伤害到对手,他们宁愿忍受剧烈的疼痛,也会严格执行禁令,就像西方医疗企业在一夜之间,全部撤离东方市场,他们的损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执行的时候却依然果断坚决。”
“东西方之间的对抗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这个过程的时间有可能是十年,也有可能是五十年,一百年。”
“而我们做企业的,短期战略是指时间跨度在一年以内的计划,中期战略是三年之内的目标,长期战略是三到十年的规划。”
“相比于两大阵营之间对抗的节奏,企业的战略目标没有那么长远,再伟大的企业家也没办法预测到十年之后的市场变化。”
陈锋语重心长地劝解着郑富真,希望对方可以明白自己的苦心.
第一九一一章 时代浪潮,随波而动
关于战略预测的问题,是一个很难确定的事情。
有些企业家或则经济专家,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可以看到十年以后。
可实际上,没有人可以真正地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势.
不要说十年,真正的企业家连一年以后的市场变化都不敢确定。
曾经有一位西方著名企业家,上一代全球首富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我的企业距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
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激励企业员工,时刻警惕巨大的危机感,不断积极进取。
每时每刻都在努力的朝前发展,努力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未尝不是一句肺腑之言。
无论多么伟大的企业,在下一轮产品周期中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就有可能被时代所抛弃。
这是商场上的规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历史上,出现了无数伟大的企业。
但这些企业在历史潮流当中,起起伏伏,最终消失不见。
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往往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因此,那些声称自己可以看到三五年,看到十年后的企业家,大都是无知者无畏。
没人能够预测明天,所以企业的战略目光没必要放的那么长远。
想要做一家百年企业,首先要一年一年地做起。
每一年,都有可能遭遇到生死存亡的危机。
而陈锋和郑富真的观点分歧,也是基于这一事实。
东西方的对抗,是一种长期的局面。
双方谁都没有压倒优势,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当年西方和毛熊争霸的时候,持续了将近五十年。
直到毛熊彻底衰败,西方都不敢发起正面的军事进攻。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毛熊的经济崩溃了,但军事力量却依旧存在。
尤其是恐怖的核武库,更是让西方投鼠忌器。
在核平衡的作用下,即便西方占尽了优势,也没办法取得彻底的胜利。
经济碾压毛熊,常规军事力量也碾压毛熊,甚至核力量也远超毛熊。
无论从那一方面来看,西方的优势都是压倒性的。
可问题是,毛熊虽弱,却依然有能力拉着西方人一起下地狱。
于是,这种脆弱的平衡一直持续了很久。
西方占尽了优势,也不敢擅启战端。
这种僵持的局面,间接地给了东方崛起的空间。
在西方和衰弱的毛熊进入对峙的时候,东方在前无声息地成长着。
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个潜力恐怖的庞然大物。
东方的崛起,也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
但从过去的历史当中,可以借鉴出很多经验。
比如西方占据压倒优势,却依旧无法彻底击败毛熊。
反过来来说,东西方之间的对抗同样会非常持久。
目前双方还处于势均力敌的阶段,相互之间都奈何不了对方。
就算是未来有一天,东方占据了绝对优势,难道就一定能够彻底打垮西方吗?
恐怖的平衡,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对弱者的保护。
因为在军事技术方面有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进攻技术远强于防御手段。
比如,高超音速导弹是目前的一种军事进攻手段。
当前东西方都掌握了这种技术,毛熊也凭借自身力量研发出了成套的相关武器。
但防御高超音速导弹的措施,目前还没有问世。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任何一种防御系统都不敢说能对高超音速导弹实现百分之百的拦截率。
在实战当中,甚至连50%都达不到。
简单来说,当前最先进的防御系统,没办法抵御最先进的进攻手段。
攻,远远大于守。
这也导致了脆弱的平衡,具备着非常强的韧性。
优势一方,只要没办法确保自身防御可以抵御对手一切进攻手段,就不敢发起战争。
所以当年西方占据了绝对优势,仍旧没有对垂死的毛熊发动致命一击。
主要原因就在于,毛熊的军事攻击手段可以威胁到西方本土安全。
西方领先全球的防御系统,没办法完全拦截毛熊的核弹头。
根据上个世纪的案例,就可以推断出未来的世界局面。
以东西方的科技底蕴和经济实力来说,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分出胜负。
东方没办法彻底打垮西方,西方同样没办法彻底毁灭东方。
彼此之间,拥有着相互摧毁的能力。
所以陈锋判断,东西方之间的对抗大概率会走向长期化。
三五十年内,都不会有一个结果。
而两大阵营对抗的时间越长,全球市场被撕裂的就越严重。
为了赢取最后的胜利,双方都会绞尽脑汁,利用任何手段和方式。
全世界各国都必须站队,中立空间越来越小,直到彻底消失不见。
这是对弈的必然走向,也是东西方精英阶层的必须选择。
合作与交流,将成为一种禁忌。
撕裂和壁垒,将会成为下一阶段的主流。
在这种情况下,跨国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收敛保守。
相比于国际间的对抗而言,企业的命运又算的了什么?
“富真,到了你现在这个位置,想要把握战略方向的脉搏,就不能只关注商业层面,你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到对全球格局的分析上。”
“环境的变化对食物链的影响往往从上到下传递的,也就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往往最先被波及到,而我们龙腾集团在商业食物链中就处于这样的位置。”
“读历史才能知兴衰,未来的国际市场两极分化会特别严重,亲近东方的海外市场,我们不用开拓就能轻轻松松占领下来,可投靠西方的海外市场,即便是我们的决策再怎么英明,也没办法正大光明地进入其中。”
“所以我认为集团短期内可以将精力投入到海外市场上,但必须注意的是,我们要的是眼前的利润,而不是做什么长久的投资。”
“如果未来东方获得胜利,或则是占据上风,我们自然可以借助东方,在海外市场上攻城略地,可如果是另一种趋势的话,那也只能蛰伏了。”
说完这些话,陈锋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在时代浪潮面前,个人能做的非常有限,只能随波而动。
任何逆流而上的举动,到最后都是自讨苦吃.
第一九一二章 英雄所见略同,正视差距
对未来国际格局的预测,防务负责人和陈锋有着惊人的默契。
站在军事专业的角度上,他同样认为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对抗。
东西方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属于势均力敌,各有长处。
事实上,如果没有空天母舰的出现,东方是处于劣势位置的.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