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214节
集中度以市场中最大的4家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来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垄断程度,但是由于它在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和其他因素考虑上的不足,其应用受到一定局限性。
赫芬达尔指数等于各个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其采样范围涵盖了整个行业的所有企业,因此具有更大的广泛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集中度。
如果以龙腾集团为例子的话,用这些指标参数进行判断,会发现垄断程度非常高。
因为在东方的手机市场上,龙腾品牌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优势。
而其他的手机厂商,也都搭载了龙腾集团研发的智能操作系统。
可以说,整个东方的手机市场上,龙腾就是唯一的霸主。
除了自有品牌之外,其他的手机厂商也深受控制。
对于这一点,从交叉弹性指数上就可以看的很清楚。
交叉弹性指数反映的是两种相关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替代性越大,则竞争性越强。
龙腾集团为其他手机厂商提供的软件服务,还有硬件供给,以及生产设备的采购上,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至于朱雀集团,如果按照各种参数进行判断的话,更是毋庸置疑的垄断企业。
这家企业垄断了全世界的核聚变发电技术,是未来能源领域内的巨无霸。
很多专家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上,对垄断现象深恶痛绝。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任何事物都有着两面性。
对于垄断行为来说,同样如此。
当一个行业被高度垄断后,也会出现一定的好处。
首先,垄断有利于规模效应的产生,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规模效应。
当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固定投入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降低,就能够产生规模效应。
龙腾集团能够在市场上呼风唤雨,成为全球电子产品领域的霸主,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规模效应。
除了技术上的领先之外,陈锋在产业布局上坚持打造全产业链。
龙腾电子产品从研发到设计,从生产到销售,全部都是独自完成。
甚至原材料的采购,也是通过集团内部之间不同下属企业的分工来进行。
这种规模化效应,极大地压缩了成本,形成了无法抵挡的优势。
同样是生产一款电子产品,其他企业的成本需要一千,而龙腾集团只需要五百。
对于企业来说,降低成本能够增加利润。
对于消费者来说,企业成本降低,就有更多的让利空间。
不过,垄断后的企业都有着不肯让利的逐利性。
这一点,在龙腾集团身上也不例外。
龙腾手机的价格依旧非常高,是高端人士的首选。
一方面,这是为了品牌定位。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得到最大的利润。
当然这样做的另一层目的,也是为了给中低端手机厂商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
从手机市场的占有额来看,龙腾集团不算是特别明显的垄断。
可如果从手机产品的上下游产业市场分布来看,垄断的特点就非常显著了。
其次,垄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节约各类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龙腾集团部署承建的充电桩。
如果不是进行整体操作的话,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了自己业务的开展,势必要在各地建立充电桩,搭设线路。
虽然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但所有这些设施都重复搭建,成本会大大增加。
如果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些重复建设的设施成本最终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竞争带来的让利跟这些成本比起来,也许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了。
另外,垄断能够让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研发,生产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而不是陷入价格战。
很多人抨击垄断行为的原因,就是担心垄断产生以后,企业没有动力去研发质量更高、价格更低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但在一个行业内,如果处于激烈竞争的阶段,所有企业都被迫卷入到不停的价格战当中。
价格战,是商业竞争中最惨烈的一种方式。
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去,企业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降低成本生产出价格更低的商品上。
导致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精力投入研发,生产出新一代性能更好、价格更便宜的产品。
最终,损失的还是消费者本身的利益。
从这一角度来看,无序的竞争远远不如垄断更加高效。
从龙腾集团和朱雀集团的发展,以及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上,可以充分的证明这一点。
当垄断市场的企业主动承担责任,愿意将大部分利润拿出来投入到研发领域,那么会对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带来非常高效和显著的帮助.
第一六四五章 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命线
任何事物,都具备两面性。
市场垄断行为有一定的好处,也有很大的隐患和坏处。
当初西方制定反垄断措施,就是因为坏处大于好处。
垄断好的一面,第一是激励创新,第二是获取超额利润和用于新产品的研发,第三是规模化的优势。
但俗话说得好,福祸相依,好坏一体。
首先第一点,很明显的是垄断行为对企业是有利的,可以轻松地从市场上获取超额利润。
但这种情况对于消费者是不利的,因为利润高就意味着价格更高.
特别是那些缺乏科技含量,又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更是如此。
服务和技术上没什么创新和改进,只是依靠垄断地位不断地提高价格。
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很大的伤害。
龙腾集团之所以没有被扣上垄断的名声,就是因为产品一直在创新,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即便是利润高,价格贵,消费者也是自愿选择,物有所值。
这也是陈锋不认同自家企业属于垄断的原因,他没有滥用垄断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不过,像龙腾集团这样的企业毕竟是极少数。
绝多大多数垄断企业,都存在着滥用市场地位的行为。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
龙腾集团只是其中的一个特例,并不具备代表性。
全球各国之所以对垄断企业如此的反感,就是因为这种行为对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大部分垄断企业都是依靠市场地位,进行恶意竞争,先降价把竞争对手都熬死,垄断之后再加价。
但龙腾集团不一样,陈锋也没有进行恶意竞争。
相反,他始终坚持高端品牌,将中低端市场让给了同行企业。
至于说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上的垄断,那也只是一种技术上的领先。
龙腾集团提供的混沌智能操作系统和各种硬件设备,全都是市场上最好的供应。
同类企业也是站在利益的角度进行衡量,最终选择采购。
虽然龙腾形成了实质上的垄断,但出发点和市场行为却并不涉及垄断。
只能说龙腾集团的技术太先进,产业布局太齐全。
因此,陈锋对所谓的龙腾集团垄断了电子行业的观点非常不认同。
事实上,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也并不认同专家的这种结论。
第二点,对企业自身来说,垄断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容易滋生出自我遮蔽效应。
当一家企业在某个行业内形成了垄断地位,因为垄断带来的利润丰厚,又过于轻松,所以很容易对新的颠覆性的创新不太重视,或者无法跟进。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发生在手机行业,上个世纪初的时候,还是功能机的天下。
当时的诺基亚在那个时代有绝对的垄断地位,被誉为手机行业内永不沉没的航母。
但几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到来,行业格局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诺基亚手机从行业霸主,沦落成为末流,后来更是被直接收购。
行业技术的创新,直接导致这个老牌霸主翻车。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诺基亚才是最早尝试做智能手机的厂商。
但是发展智能手机会影响功能机的业务,所以即便看到了这个方向,也无法完全自我颠覆,最后的结果就被别人颠覆了。
如果当初诺基亚愿意放手功能机上的利润,将精力转移到智能机的开发上,或许直到现在依旧是手机行业的龙头老大。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