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211节

  专业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

  从普通型研发人才,渐渐进化成为高端研发精英。

  有了高端专业的培养平台,才能诞生出高端的人才.

第一六四一章 技术的应用,基础科学的探索

  空天母舰平稳着陆后,陈锋没有顾得上和研发人员们一起进行庆祝。

  因为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亲自拍板做决定。

  他只是简单地交代了一下舰体的养护和检测,就匆匆地来到了办公室里.

  听着外面的欢呼声,陈锋的内心也是此起彼伏。

  从投资空天母舰项目的那一天起,他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没有人能为他分担,也没有人理解他的选择。

  在很多人眼里,花费如此高昂的代价去研究一款太空武器,属于不务正业。

  这么大的投资额度,更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很多专家在节目中指出,这种投资是无效的,损害了龙腾集团的发展。

  按照常理来说,这么重大的科研项目,往往需要通过举国之力来完成。

  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西方跟进的诺亚方舟项目,也是由官方拨款进行垫付。

  否则的话,没有哪家企业可以承担这份责任。

  不仅仅是金钱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资源的调配。

  想要开展这种超大型的科研项目,需要大量的科研人才加入。

  以当时东方的科研人才储备和技术能力而言,不具备开展这种项目的基础。

  所以陈锋提出该项目之后,东方没有跟进投资。

  可以说,这个项目从资金投入到研发团队的组建,全部都是由他个人完成。

  如果没有系统的帮助,这个项目十年之内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而且投入的资金会翻几倍,技术的突破也不会如此的富有成效。

  可以说,项目的成功一半的功劳是系统。

  但不可否认的是,另一半的功劳绝对是陈锋。

  他将所有的流动资金都拿了出来,并且亲力亲为,四处寻找科研人才。

  即便是费尽心思,也没有找到足够多的科研精英。

  但项目还是一步步搭建起来,并且慢慢走向成功。

  回想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即便是陈锋心硬如铁,也不近泪盈满框。

  他的眼圈泛红,滚烫的热泪不知不觉间从脸颊流淌。

  项目终于成功了,他的内心无比的欣慰。

  事实上,支撑到现在龙腾集团也已经油尽灯枯。

  如果空天母舰项目试飞失败的话,将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继续下去。

  这个项目是一头吞金巨兽,吃掉了最近几年来龙腾集团的大部分盈利。

  集团内部,也到处都是反对的声音。

  郑富真和秦瑶,在私底下也无数次地劝诫他。

  有些事情,不应该是个人去做。

  但陈锋还是义无反顾地这么做了,而且几乎投入了全部。

  当初做选择的时候,他还有着一腔热血。

  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那种理想化的情绪也渐渐淡去了。

  现在的他,更注重的是利益。

  如果在这个年龄段让他做选择的话,可能不会有空天母舰项目的成立。

  该项目从投资回报来看,绝对算不上什么好的投资选择。

  只不过,当初的陈锋有理想,有情怀。

  更重要的是,朱雀集团的上市让他有了一大笔现金。

  这些现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也没有满意的用途。

  数万亿乃至十几万亿的现金,一旦流入市场,无论进入那个行业,都会引发剧烈的震动。

  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消化这么大一笔资金。

  唯独研发领域,投入的资金再多也能找到用途。

  因为研发的投入是无止境的,就像科学的进步没有尽头。

  从资本循环的角度来看,陈锋投资空天母舰项目对东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十几万亿的资金,进入研发领域,流入到各个相关行业。

  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借此机会,也实现了收入的跃升。

  收入提高之后,他们在国内的消费也随之猛涨。

  这就像是一条传导链条,从最高端的研发产业,逐渐传递到其他相关行业,然后再流入到千家万户。

  可不敢小看十几万亿的资金流动,这是一个经济体内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

  最近几年来,东方的经济之所以可以保持高速迅猛发展,陈锋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正是因为他对研发领域的重视,还有不遗余力的投入,让东方的消费实现了升级的目标。

  同时,这也夯实了东方的科研基础。

  十几万研发人才的就业,带动了整个科研行业的发展。

  在巨大的资金支持下,东方在基础科研上的不足被迅速弥补。

  很多人都在说,东方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道路。

  这句话,听上去是一种称赞。

  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走捷径的坏处就是基础不牢。

  东方在很多行业领域的发展,都是靠着模仿起家。

  这样发展起来的速度快,但走到路的尽头就会出现大麻烦。

  因为走在道路的最前面,就失去了追赶和模仿的目标,只能依靠自身的创新和摸索。

  而这种特质,恰恰是东方最为缺乏的。

  更为关键的是,在科技的追赶和模仿过程中,东方只是懂得了如何进行应用,却没有触及科技运行的本质。

  简单来说,就是只知道一加一等于二,却没有研究过为什么等于二。

  用东方的哲学思维来解释,那就是只学会了术的运用,却并未领悟道的本质。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直到今天,东方可以发展应用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

  但东方的科研人员,却并没有研究这种技术的原理和本质。

  这也是外界一直担心的地方,基础科学的不牢固。

  对于一般的经济体而言,这算不什么什么隐患。

  但对东方这样有志于主导全球的超大经济体来说,那就是非常重要的先天不足。

  通常来说,对术的学习和运用,会在短时间内看到显著的效果。

  但对于道的探索,却是一种天长日久的煎熬。

  很可能数年,十几年都看不到效果。

  因此基础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创造性、长期性及研究结果不易预测等特点。

  以前东方注重发展经济,将主要的资金和精力都投入到技术的应用上。

  而在基础科学的探索领域内,一直都是泛善可陈.

第一六四二章 陈锋坚守的底线,绝不妥协

  古代东方哲学中,道为科学规律,术为规律之用。

  道为本,术为末,不可本末倒置。

首节 上一节 1211/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