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145节
无数人看衰龙腾集团,认为这家企业即将走向破产。
可最后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陈锋成功了。
他打造出了完整的电子产业链,并且开辟了碳基芯片的新赛道。
而龙腾集团也借此机会,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企业,奠定了辉煌登顶的基础。
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就没有龙腾集团的今天。
赌注越大,风险越大,收益就越大。
现在陈锋再次走到了相似的交叉路口,怎么选择早已有了先见之明。
他刚硬了一辈子,强势了一辈子,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退缩。
那怕是鸡蛋碰石头,他也要继续下去。
所以防务负责人的观点很简单,陈锋不会结束战争,反而会伺机在战争中寻找到胜利的关键。
“不可能吧,现在的形势这么明显,他根本没有坚持的必要,更没有坚持下去的底气。”
金融系统的负责人摇着头,否定了防务负责人的猜测。
如今的龙腾集团可不比过去,正面临着史上最大的危机。
以前陈锋在面对西方打压的时候,总是可以在东方寻找到后援力量。
但这一次,属于内忧外患一起爆发。
西方的凶猛攻势,让龙腾集团在海外的资产损失惨重。
同样,东方内部的暗招冷箭,也是极具杀伤。
“首先在失去了我们的经费支持后,龙腾集团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战争,因为他们现在的资金需要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而且海内外的融资渠道已经被全部掐断。”
“海外的金融机构在西方的震慑下,已经彻底抛弃了陈锋,而国内的金融机构也收到了风声,纷纷收紧了对龙腾集团参与项目的审批与核实。”
“没有足够的资金,战争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毕竟这不是一场小规模的冲突,像这种百万兵力之间的碰撞,需要投入多少资金,防务系统应该比我们更加清楚。”
“另外,即便是陈锋选择孤注一掷,暂停其他项目,将所有的流动资金全部都投入到战争当中,他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过大。”
“况且西方已经开始按耐不住,准备动用核武器速战速决,而我们也郑重警告了陈锋,不准擅自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进行对等报复。”
“在种种前提制约的条件下,我认为龙腾集团根本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虽然我对战争没有深入的了解,但我想防务系统应该做过详细的推演。”
说完这一番话,金融负责人将目光看向防务负责人。
“嗯,我们做过多次的推演。”
防务负责人凝重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在历次推演当中,龙腾集团无一例外都会遭遇到最后的失败。
区别在于,他们能够给西方造成多大的杀伤。
如果单纯以胜败来考虑的话,龙腾集团没有胜利的可能。
即便是他们启动对等报复,使用天基武器对西方进行大规模轰炸,也根本无法赢得这场战争。
双方的实力,压根不在一个层次。
西方联盟是一个囊括了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数十个国家组成的阵营。
反观龙腾集团呢,只不过是一家企业而已。
他们之所以能参与到战争,并且坚持到现在,一方面是自身具备一定的科技优势。
更重要的是,龙腾集团的背后一直都有东方的支持。
可如今东方已经表达了明确的态度,不希望战争继续持续下去。
这么一来,靠山倒了,龙腾集团还有什么指望?
战争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统虽然很先进,但终究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西方同样可以制造出类似的产品,只不过暂时没有成熟的应用。
况且,在核武器的轰炸下,机器人也无法保持以往的战争光环。
要知道,核爆炸产生的强电磁波和光辐射,对于电子类产品的伤害是致命的。
辐射范围之内的所有机器人,恐怕都会出现严重的故障,丧失战斗力。
所以在多次的推演当中,龙腾集团根本没有扭转局势的机会。
也就是说,陈锋面临的是一场必败的战争.
第一五五七章 利益冲突,战略方向上的矛盾
从目前的种种情况来进行判断,陈锋似乎都没有了坚持下去的必要。
还有另外一点原因,金融负责人没有直接说出口。
那就是龙腾集团的战略发展方向和东方的经济发展方向并不一致,甚至形成了冲突。
这也是东方内部出现各种针对措施的原因所在,否则的话,这么好的一家企业肯定是要倍加呵护的。
可惜的是,龙腾集团很明显是准备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外北地区。
外北的地理位置,处于东方的北部边界,是刚刚收复的故土。
那里连常住人口都没有几个,发展哪门子的经济。
在刚刚收复回来的时候,东方高层就已经把外北地区定义为资源开发地。
也就是说,外北地区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东方的经济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渔业资源和林业资源.
这个地方气候寒冷,地广人稀,本就不适合进行经济上的开发。
唯一的作用,就是提供各种资源。
目前东方的经济发展方向是拉近各地区域之间的经济水平,将精力集中在开发内陆地区。
在沿海地区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将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内陆偏远地区。
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内陆居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战略纵深,增强防务安全。
所以东方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很直接地提出,要拉动各地区经济一同发展,要让各地的东方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
由于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变化,所以内陆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招商,尤其是希望那些制造类企业可以深入内陆,投资建厂。
在这种情况下,龙腾集团非但没有积极响应,反而抛出了一个外北地区的开发计划。
而且陈锋利用自己的号召力,竟然也在企业界召开了一场招商大会。
要知道,在任何一个经济体内部,资源是有限的,企业是有限的,资金也是有限的。
如果那些企业家将资金投入到外北,那么内陆得到的投资肯定会降低。
尤其是制造类企业,对产能转移的要求非常苛刻,非常谨慎。
他们在外北地区开设分厂的话,就不可能将产能继续深入内陆。
陈锋的做法,等于是和东方经济相对抗。
说白了,就是抢饭吃。
如果让龙腾集团成功地开发了外北地区,那么内陆的大开发计划就要搁置。
想要让内陆经济完成转型,承接沿海的产能转移,就必须将所有资金和精力都投入到这个计划中,尤其是要排除掉外北地区开发项目这样的干扰。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各方势力对龙腾集团的打压才一直被默许。
目前来看,东方的利益和陈锋的利益,已经有了冲突的迹象。
当两者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龙腾集团自然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如鱼得水。
其实,内陆大开发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计划。
如果按部就班地发展,没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招商。
因为东方经济的迅速提升,已经完成了之前的产业升级目标,形成了经济上的内循环。
内循环就是,消费——生产一体化。
东方既是生产主体,又是消费主体。
得益于龙腾集团和朱雀集团的发展,让东方的产业升级道路走的比较顺畅,普通人的工资收入也在迅速提高。
手里有钱,消费升级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那些以外贸为主的企业,就算是转移产能,也会优先选择沿海地带,甚至不惜去海外建厂。
而以满足内部消费为主的企业,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就没有那么多限制了。
相比之下,它们会主动自愿地迁往内陆偏远地区。
因为那里的占地成本更低,人工也更低,还有各种免税的好处。
东方的物流运输网络相当完善,堪称世界第一。
依托良好的物流基础,内贸企业迁移到内陆地区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不过,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
但还是那句话,龙腾集团对外北地区的开发影响了整个大战略的实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