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122节
一开始建造之初,就是为了防御海岸线方面可能面临的打击。
虽说现在经济力量崛起,建造了更大,更多的战舰。
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一直存在,那就是没有必要的后勤保障。
想要让一支舰队在远离本土海域的范围进行作战,就必须讲后勤保障做到位,不能总是停靠在海面上等待补给。
因为这样做等于是暴露了位置,成为海面上的靶子。
相比而言,西方舰队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得到充分的后勤补给。
东方做不到这一点,短时间内也无法做到。
即便是大造舰计划完成之后,也不足以形成真正的蓝水能力。
因为东方舰队主要是围绕着沿海防御建造,这些舰艇在设计之初就只适用于较短的航行。
它们的设计方案中没有留下足够多的食物存储空间,也没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巡航支持。
由于一艘舰艇在短期巡航中可以轮换睡眠时间表,所以不需要为船员提供足够的床位。
而且与远洋航行的舰艇相比,它们的巡航规模也少了40%左右。
这就是为什么东方不能派遣舰队,逼近西方的海岸线进行威胁。
双方的海上军事力量,从一开始的设计就有明显的差别。
一个更注重近海防御,一个更注重远洋打击。
在当今这个时代,空天母舰没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今天,通过海洋航线进行军事力量的投放依旧是主流。
这方面,西方具备了先天上的优势。
“我相信在海上军事力量的威慑下,东方不会太过冒险激进,但如果我们在地面开启了遭遇战,那么海上军事力量的对抗也会同时展开。”
“到了那个时候,我会紧急向上面申请扩大作战范围,将东方的海岸线城市列入打击范围之内,当然我们的本土也会受到类似的遭遇。”
“不过,这是最悲观的预测,相比这种局面,我更愿意相信东方不会直接出兵,而是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将龙腾集团的机器人彻底摧毁。”
布莱顿也是一名战略高手,早已做好了多套预备方案.
第一五二六章 避免失败,就是最大的胜利
西方在战争前线投入了百万兵力,龙腾集团同样也投放了百万机器人大军以及各种先进的武器设备。
而且,这次提供的战争机器人属于升级版本,用了更多的新型材料,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同时,龙腾集团还提供了更先进的防御武器和数量庞大的小型无人机。
这种无人机的造价不高,体型小巧。
飞行的速度快,仅携带小型激光扫描仪,极大的减轻了自身重量。
一旦用激光锁定了目标,无人机就会进行自杀式攻击。
为了追求速度和飞行的灵活性,无人机没有携带任何杀伤武器。
没有武器,并不代表没有杀伤力.
事实上,这种小型无人机的高密度储能电源就是最直接的杀伤武器。
锁定目标之后,无人机就会爆发出最快的速度俯冲过去。
接近目标的距离足够近的时候,高密度储能电源就会自动爆炸,启动自杀式攻击。
这种高密度储能电源的爆炸威力非常可观,释放当量等同于小型对空飞弹。
从设计的意义上来说,这批小型无人机就类似于巡航导弹的功能。
只不过制造成本更低,使用方式更加灵活。
在战争开始之前,人工智能指挥系统就根据天网卫星监测的画面,对敌人的实力进行了准确的评估。
一系列的战争模式,也有了新的改变。
因为双方的硬实力差距较大,所以普通的无人化作战模式已经不足以应对这种规模的进攻。
西方投入了四分之一的军事设备,这是一股足以横扫全球大部分地方的强横力量。
想要正面赢得这场战争的可能性,已经是微乎其微。
从实力对比上,可以明显看出差距。
龙腾集团虽然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战争机器人,但在综合武器系统的构建上却远远无法和整个西方的战争机器相提并论。
要知道,这次西方派遣了重型隐身战斗机,远程轰炸机,无人机,侦察机,还有各种巡航导弹,以及更多更先进的武器装备。
海陆空协同的作战模式,需要一个庞大无比的武器补给系统。
轻重武器的搭配,近远程火力的协调,海陆空一体的打击力量。
这些都是龙腾集团目前所不具备的,除非东方放开武器系统,任由陈锋进行挑选。
否则的话,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足以匹敌西方军工复合体的完整武器系统。
反观龙腾集团,目前在军工行业的招牌产品只有战争机器人,无人机,还有天网卫星系统,以及大型激光武器和次声波武器以及电磁武器。
从武器种类上来看,非常的单一。
没有先进的重型坦克,也没有什么装甲车,更没有五代机和六代机。
至于海上军事装备,基本等同于零。
虽说龙腾重工集团收购了几家造船企业,并且承接了防务部门的一部分造舰订单。
可这部分产能还没有转化成为真正的武器,所以在海上军事领域基本没有建树。
至于空中军事力量,除了各种型号的无人机之外,也没有重型战斗机,轰炸机等产品问世。
甚至连普通轻重武器,重工集团都已经不再生产。
从武器的数量和搭配种类来分析,对战双方不在一个维度上。
在这种实力对比的前提下,龙腾集团如果想要获得战场上的胜利,已经变成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无法取得胜利,却并不等于是彻底的失败。
人工智能指挥系统通过对西方的社会以及人文还有军事方面的资料搜集和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
当前线战事的惨烈程度到达一定水平的时候,战争就会陷入一种诡异的僵持局面。
简单来说,就是战争机器人兵团如果可以给西方人造成足够的杀伤,那么未来就有可能避免失败的状况。
也就是说,避免失败,就是龙腾集团最大的胜利。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足够的杀伤事实上,让西方感到彻骨的痛楚。
无论战争的结果怎样,只要西方的伤亡足够惨烈,他们的战略执行力就会出现波动。
因为前线的西方士兵,毕竟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思维能力。
但他们面对的敌人,却是一群冷冰冰的机器人。
一支队伍的伤亡率如果太高,或者是超出某个临界点,那么就有可能意味着失去战斗力了。
根据以往战场上的数据来看,当伤亡率达到30%以上的时候,就会出现士气低迷,甚至是崩溃的现象。
而且西方内部也流传着一种默认的规则,人员伤亡超过30%,就意味着队伍的崩溃。
当然,这只是以常规兵力的战斗力来计算的,也许在很多时候,会因为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规定。
根据西方的计算方式,所谓的歼灭效果就是30%的伤亡率。
因为在这个数字之内,可以将对方的作战意志彻底摧毁,使得对方无法再继续作战。
30%是一个坎,不超过它,那队伍的作战能力就不会受影响,或者说受影响不大。
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当一支队伍的伤亡率达到23%的时候,可保持有效战斗的人就只剩不到一半。
而如果超过了30%,那剩下的人员便是溃兵,他们完全谈不上合作与攻击,只剩下躲藏的消极应对。
所以,超过30%的伤亡率,一支队伍就基本失去了作战能力。
当然了,对于一些精锐兵力来说,能够承受的伤亡率要更高一些,毕竟兵力组成不同,其能力也不一样。
但在正常情况下,即便是精锐兵力的承受上限也在50%左右。
因为人类是一种富有同理心的动物,眼睁睁地看着同伴死亡,内心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惧感。
这种恐惧感在战场上,会极大地削弱战斗力。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情绪还具备了一种普遍的感染力。
能够在很快的时间内,影响到周围的同伴。
不过,这个缺点在战争机器人的身上却并不存在.
第一五二七章 战略目标的不同,真正的对手
战争机器人即便是全体阵亡,也不会出现任何的情绪波动。
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冷冰冰的机器,没有感情,更没有任何情绪。
在面对惨烈的伤亡时,它们的承受上限是没有限制的。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