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全能大明星(天下第一白) 第1477节
来自华国几百位粉丝一下子优越性大涨,身心感到份外的娱乐。
“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里是中央电视台……”
“郎朗,你知道吗,这是我做音乐主持几十年时间最为激动的一天。”
“我也是。”
郎朗点头:“说真的,我很羡慕莫白。”
“不说你,我都羡慕。”
“当然,莫白这一次算是给我们华国音乐长了脸面,我们这一些搞音乐的也脸上有光。”
“不知道今天莫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演奏呢?”
主持人与郎朗无比的激动,好似他们亲自来到维也纳金色礼堂现场。
“这是维也纳百年以来第一次邀请华国音乐家。”
“不只是百年,是维也纳礼堂建成以来的第一次。”
“不得不说,莫白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是国外电视台主持人的解说。
其实这一些国外电视台本来是不想直播的。
毕竟,莫白不是华国人,他们直播为华国音乐宣传做什么?
不过,当最后的决赛莫白一曲权御天下,以及二次元虚拟偶像洛天依出现之后,莫白成功的震惊了世界。哪怕就是他们不想宣传,但面对这么多感兴趣的观众,他们也不得不直播。
“有动静了。”
“看起来要出场了。”
“咦,出场的不是莫白呀。”
电视机前观众看了一会,几分钟之后一位老者突然走了上来。
只看到他抱着一架古琴,盘坐正中,乐声响起,仿如看到山水之色。
“这首曲子是我们华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渔樵问答》。”
“该曲优美清逸,以对答式的旋律描写渔樵之间的对话。”
“你听,这是渔夫在问话。”
“这是樵夫在回答。”
华国古典乐曲讲究的是意境。
虽然没有歌词,但如果你细细品味,便能从中感悟无数的人生道理。
至于渔夫与樵夫到底说的是什么,有可能是两人好久未见,说的是一些当年的趣事。
也可能是虽是俗人,但却相互谈论国家大事。
也有可能只是两人之间对弈弹琴,饮一壶酒就此别过。
“这首曲子是华国古代的十大名曲,说的是一个打鱼的与一个砍柴之间的故事。”
“该曲诞生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虽然主要是五音为主,但意境深远悠长。”
“听起来有点意思。”
其他各国主持人对着镜头,不时解说着。
其他一些观众虽然并不是特别能听得懂,但却感觉很新鲜。
渔樵问答结束,随即,又一位老者上场。
“这首曲子是十面埋伏。”
“相传十面埋伏是楚汉之争时期的一首曲子。”
“该曲主要讲述的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战斗,当时项羽强于刘邦,但却轻敌,最后项羽失败,被刘邦十面埋伏于垓下,并唱起了楚歌,项羽感觉大势已去,拔剑自吻。”
华国十大名曲除了曲调悠美意境之外,同样,每一首曲子的历史亦源远流长。各国一些听众可能大部分听不懂这一些曲子的意思,但是,听着这一些曲子背后的故事,亦是不自觉心头一震。
“早就听说华国历史久远,没想到,在这一些曲子当中就体现了出来。”
“那个楚汉之争是很出名的华国历史,大家有时间不仿看下,非常的有意思。”
“有几千年的底蕴做后盾,难怪莫白这一次能胜出。”
各国听众内心震撼,一时仔细倾听。
随后,古曲高山流水,汉宫秋月,梅花三弄……十大名曲却是一一弹奏了出来。
“啧啧,十大名曲在维也纳礼堂展现,很好很强大。”
“也不知道国外的一些家伙能不能听得懂。”
“管他们听得懂听不懂,他们西洋乐曲我们也未必听得懂。但是,听得多了,他们自然而会就会接受。”
“说的对。不过,莫白怎么还不出来?”
“好像莫白是最后一个出来,做压轴收官。”
“我靠,这个装逼货。”
“不对,不对,十大名曲都出来了,莫白最后压得住轴吗?”
这一说,还真是一个问题。
压轴无疑是最为精彩的一个。
但问题是,现在十大名曲都出来了,最后一首还是无比经典的高山流水?
请问,莫白还能以什么曲子压住高山流水?
不要压不住,反倒是最后出丑了。
正说着,舞台当中一琴一萧突然响起……
琴似金戈,萧似剑影。
第1251章 笑傲江湖之曲
“这声音?”
“好大气,好有韵味。”
“郎朗,你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吗?”
此刻,舞台当中,莫白一人弹琴,边上小雅老师吹萧。
两人合奏,弦律当中的金戈剑影便从琴萧当中发出。
“这弦律怎么感觉好像很熟悉。”
“我也感觉,好有江湖气息。”
“我也感觉,大气磅礴之下又蕴含着不羁之意,这曲子太合我意了。”
“那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我也不知道。”
虽然这首曲子让大家感觉非常的熟悉,但是,到底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众人却并不知道。
“来来来,大家用微信摇一摇,看看能不能摇出来。”
“我试试。”
“好吧,摇不出来。”
不少人还真试了一下,但可惜,微信上并没有显示这一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难道又是莫白原创的?”
“应该是,不然不可能搜索不到。”
“妈呀,这首曲子感觉不下于十大名曲呀。”
其实中国古代倒是有比较多的琴萧合奏的曲子。
只是,却没有一首有这一首曲子那样大气苍茫,而又显示出洒脱之意。
“好美的意境。”
“这是一种身在江湖但又好像是超脱于江湖的境界。”
“难道说……”
看着众人的评价,有一些人突然一愣。
身在江湖,但又超脱于江湖。
“我靠,不会是那首曲子吧。”
“哪首?”
“就是那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