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21节
不一会李鸿章走到关绪清跟前,伏在地上:“臣叩见皇上。”
“平身吧。”关绪清说到。
“谢皇上。”李鸿章站了起来。
“李中堂,军机处有什么事吗?”关绪清问道。
“回皇上,去年臣通过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向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购买了两艘铁甲舰。如今两舰已经造好,准备今日回国。可是……”李鸿章说道。
关绪清两眼放光道:“已经造好了?就是超勇号和杨威号吗?最高航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6海里。是我大清速度最快的铁甲舰啦。赶紧让他们回来啊。遍入南洋水师。”
李鸿章面露难色,尴尬的说道:“可是,皇上。日本跟法国两国公使同时向英国施压,说不能厚此薄彼,日本也要两艘同样的军舰。可是又不愿意再等一年,居然打起了我们的两艘……所以……”
关绪清听的直想骂娘,什么东西。小日本现在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
“你是洋务大臣,这跟洋人交涉的事情还是交给你吧。英国人总不能不顾国际信誉吧。已经卖给我大清的东西能要回去吗?他日本要买,让英国人自己想办法。朕令你一个月内把超勇跟杨威弄回来。”关绪清气愤的说道。
“可是……皇上,法国在英吉利海峡上有一支舰队。臣怕,臣怕两艘军舰刚出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就被法国人击毁了。”李鸿章担忧道。
“好哇,法国人为了小日本是决议要与我大清为敌了?”关绪清愤愤道。
“李鸿章,你去与英国交涉,由英国负责运送两艘铁甲舰回到我马尾造船场。提供技术培训、帮助培训我大清水师官兵。再引进部分造船技术。过两天我让李震给你拨一千万两银子过去。我告诉你,银子都要用在刀口上。谁要是敢动这笔银子的主意,朕不是不会杀人的。”关绪清咬牙道。
关绪清说着话,原青年营一连长、现御林军统领张玉适时的举起枪对这李鸿章。
“张玉,你这是干嘛?把枪放下,这是朕的重臣。”关绪清不满的说道。
“喳”张玉立刻放下了枪,退到后面。
李鸿章是亲眼见过这些人的厉害,当初一百人在一炷香的时间就解决了将近三百御林军啊。战斗力之强悍可称之为恐怖。
“臣不敢,臣一定把银子用在刀刃上。”李鸿章跪下说道。
“办差去吧。”关绪清又坐回了躺椅,闭上了眼睛。脑海中规划着美好的蓝图……
雄狮苏醒 第二十一章 意外之财
上书房内,关绪清正看着从云南发来的电报。正报告着法国对越南的侵略。关绪清皱着眉头,一言不发。正在这时,王商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奴才给皇上请安。”王商跪下说道。
“嗯,什么事啊?”关绪清继续低着头看奏折。
“皇上,叛逆李莲英、桂祥等党羽的家产已经全部查清封存。已经由李大人亲自在户部点收存入国库。现李大人在外求见。”王商跪在地上说道。
“噢?叫他进来吧。”关绪清抬起头说道。
“喳”
一会时间,李震兴奋的跑了进来。“皇上,皇上,您看啊……”
“看你这点出息,抄个家把你兴奋成这样?”关绪清笑着说道。
李震忽然意识到什么,急忙跪下。“臣叩见皇上”
“平生吧,在这上书房没有这么多规矩。”关绪清上前扶起李震。
“君臣之礼在哪里都不能忘啊,臣刚刚失态了。”李震惭愧道。
“什么事情把你乐成这个样子?”关绪清转身回到了龙椅上。
“皇上,臣刚刚点收了御林军查抄的李莲英、桂祥等逆贼党羽的家产。您看……”李震兴奋的说道。
关绪清接过帐本,看的两眼发直。好家伙,就一个太监。京城之中居然有三处宅子,夹璧藏金五千两,白银六百万两。各种玉器首饰不计其数。
“臣粗略估算了下,光李莲英一人。所有房产、当铺、首饰拍卖之后,预计折合白银有三千多万两。所有叛逆总共查抄折合白银一亿零三百五十六万两。”李震继续说道。
“靠,这么多……哈哈哈,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关绪清高声笑道。这可能是最近最让关绪清高兴的事情了。
“皇上,国库一下多了这么多银子。还要发什么国债吗?”李震说道。
“发,当然发了。越多越好。现在大清最缺的就是银子,你给朕再多的银子,朕也有地方用。再有,百姓把钱存在大清的银行里,他们的利益跟国家的利益就是捆绑在一起了。你说有了百姓的支持,我大清如虎添翼。自古军民就是一体的。”关绪清说道。
“其实,我大清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只要官员上下一心,奉公守法。不用两年,国库就会充盈的。”李震实话实说。
“你说的没错,如果是一只狮子,你说它肥倒没什么。可是如果换成一只羊,或者一只猪,你说它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关绪清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继续说道:“况且我大清官员还远没有达到人人洁身自好,廉洁守法的地步。就算是这样,国库的银子充裕了,富足了。朕也只是做了个运输大队长的活,把银子收上来又转手交给了洋人。”
李震皱起了眉头,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所以,朕要发展军事。大清的军队强大了,才可以抵御外敌的入侵。洋人想从我大清占便宜?休想!我大清是一只雄狮,而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关绪清看着远方,愤愤的说道。
“皇上圣明”李震不由的也热血沸腾。
“你先下去吧,大清银行还得快些筹办,朕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起码京城附近、江浙一代要先开几个分号。”关绪清吩咐道。
“喳,臣一定不辱使命。”李震跪下道。
雄狮苏醒 第二十二章 科教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