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87节

  他就一个工作,是靠自己读书挣回来的。但在职考上大学,直接把各种关系转到大学,这就没办法操作了。

  不过,估计也没谁多羡慕古大爷。他不是有这份祖产,还不至于家破人亡的。

  方明澈道:“不是我鼓动你,你顾虑这、顾虑那的,高考都不准备参加。现在好看又勤快的老婆有了,大学也考上了。就别不知足了!”

  高老师点头,那倒是。不是小方鼓动,他还在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病母。自己连件干净衣服都穿不上。有时候太累了,真的只能随意对付。他学生都说他没结婚之前有点邋遢。

  朱大海终于震惊过了,“小方,你怎么会想到做收废品的生意啊?”

  比起来,走街串巷当货郎可是要好太多。开茶摊给人冲茶,被呼来喝去也不算什么了。

  方明澈道:“我刚说了啊,我没根没基的。那种赚钱又安全的生意,轮不到我。就是我做了、也做好了,保得住么?就这个收废品,竞争不会太大,目前也就跟收购站去竞争。一斤废品上浮两分钱,那些拾荒者就会主动送货过来。也不会有什么高干子弟看上了,要强行入股。”

  嗯,现在已经开始出现拾荒者了。这也是一个营生。虽然工作环境脏乱差,肺上也容易得病。但比受穷好多了。这里头也有不少是盲流来着。

  你们还别看不起收废品。虽然腌臜了点,但八零年代工业大发展,出了好多废品王!有人抓住机会,年入百万呢。

  后来又靠这个本钱转入其他行业。而且,如果运气好捡个漏,收到点古董,搁那等升值吧。

  不过,他不会辨认古董。这是术业有专攻的事儿。看着像的都留下吧。如今国内古董不太值钱。当废品收回来,搁那怎么都亏不了。就算是赝品,都该是几十年前的赝品。多少是值点钱的,现在没人造赝品。

  朱大海道:“那货郎的生意.”

  “那我当然想做。但问题是,那个不受我掌控的。”

  姑父一次、二次的把滞销品让他转手卖掉,大赚差价,肯定已经落入人眼了。财帛动人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供销社那么多人,肯定少不了想撬走的。

  六月是他给姑父说的要以高考为重。但七月这都下旬了,还没什么能倒买倒卖的消息。

  朱大海道:“我先给你找地方吧。”

  他有点想打退堂鼓了。收废品也是成天都和废品打交道啊,比去翻垃圾堆的干净不到哪儿去。而且,小方刚才特地强调了是按如今的平均工资算。这就不可能再有五块钱一天的好事儿了。几分钱一斤的废纸皮,这怎么赚钱?

  便宜手工合作社那帮人了。就因为是集体企业,能得个大的摊位。就平白捡了小方这么赚钱一个生意去。

  方明澈道:“嗯,我要不了几个人的。人多了,回头会被人举报。目前就我们仨知道,都别给我说出去了啊。”

  有这一说,朱大海即便想打退堂鼓,也不会给说出去。他得给自己留后路。万一找不到别的营生,没奈何说不得还得干这个。而且,他还想当货郎呢。此时也不宜得罪方明澈

  朱大海先回去了,高老师问方明澈,“你不怕他把你这个生意撬了?”

  “他没这么多本钱。就算三轮车他用租的,秤先借。但房租是少不掉的。承包一个大院子,人家至少要求半年起付,至少200左右。他如果不租地方,骑着租的三轮车出去收废品,大杂院的人容得下他在院子空地上堆放?”

  高老师联想了一下,“那肯定不行啊。这么热的天,废品的味儿可大了。估计会群起而轰之!”

  他家的病人,怎么能成天跟废品、垃圾待一块儿?到时候就算碍于是几十年邻居没人牵头,他都要牵头的。人从众,只要他站出来,其他人肯定会跟他统一战线。

  “就是说啊。然后他还要有本钱来付给拾荒者。总得清理出来,攒到一定数量,再分门别类送到收购的地方。一个人拿不下来,至少得请一两个人。”

  高老师道:“收购的地方在哪里?”

  “设法找啊。这还能什么都是现成的啊?那还能轮得到我们?”

  高老师道:“要不,我去找找这个?”他是真的缺钱,非得为五斗米折腰不可的。

第103章 揽了活计

  方明澈愕然,三伏天啊。这么在外奔波可不轻松。这读书人可别中暑了!他还不像自己,是下过田的。

  “你这俩月应该也还有基本工资吧?如果毕业后肯回原学校,上学期间也能有基本工资。”

  当老师有寒暑假没错,但寒暑假就只有基本工资了。

  高老师道:“够干啥?”

  他母亲没有工作单位,是家庭妇女。没地儿报销一半医药费啊!要不然,他负担也不至于这么大。

  方明澈道:“那可只能给你一个打包价,事情干成了才付。你的车旅费也包括在内。”

  可不能到处东找西找,最后拿一堆车票回来要报销。这样一来,肯定就会开动脑筋、用最少的钱办成事情。

  高老师点头,“好。不过,这样的小本生意,真的用得上会计?”

  这生意搞不好还没有茶摊的生意大呢。毕竟茶摊一开始可是摆在天安门广场上。

  “以后会做大的。你当会计、管账,一个月捋一回。咱们按次收费。你不是本来就是来观摩的么,以后看看自己适合做点什么好了。我老婆到时候也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当出纳。”

  啧,第一批大学生还没毕业,国务院都还缺大学生的当口,他的废品站居然能有三个准大学生。

  高老师揽了个出差的活儿也回去了。10块钱给他,打听清楚废纸皮、玻璃、破铜烂铁等的收购方。如果能货比三家,打听到收购价更高的地方,还有奖金。

  他回去一说,小谢也是有些心疼,“这么热的天出门啊?”

  “农民不一样在地里干活。”

  小谢道:“可你是读书人啊!”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何况读书人。人家小方高考成绩还比我高几十分呢,还不是做什么都放得下身段。”

  一开始,高老师是连摆茶摊都觉得有些丢脸的。那会儿也真没觉得两分钱一碗,能挣多少钱。但是,人家几个月连房都买了。以后每个月就不用再出房租。

  这个废品生意,他暂时还看不出什么。但小方那样的聪明人,这里头肯定是有利可图的。

  晚一点,小谢去压水井那边挑水。这种活儿,她干得比高老师还好呢。

  遇上林嫣也过来挑水。水缸要见底了,她把剩下的舀出来沉淀了一下。

  能用的倒出来备着淘菜,下头带渣滓的部分倒到冲厕所的桶里。那桶里装的,通常就是两家淘过菜等的水。除了浇花,用来冲厕所正好。

  家里的水缸不大,两挑水就满了。

  方明澈看到她换水缸,就过去门后拿扁担和水桶。

  林嫣赶紧道:“你放着,澡都洗了就多歇着。省得还要再洗一次浪费水。”

  方明澈知道她挑水不是问题。毕竟当年还没当上老师的时候,粪都是挑过的。看她心疼自己大热天干了一天活,也没跟她抢着要挑水。

  林嫣挑着空桶过来,就和小谢在压水井这里喜相逢了。

  小谢道:“你放过来,我顺手就一起压了。”

  这个不费事,林嫣也没多客气。当真把自家的桶放了过来。

  小谢压了两下就满了五分之四,她再换了另一个桶过来。林嫣用挂钩把水桶勾好,抬头看小谢脸上有些发愁的样子。以为她是因为手头不宽裕的缘故。

  于是宽慰道:“你这么勤快,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小谢道:“我倒不是为这个。如今的日子,比我在乡下好多了。我是担心,高哥成了大学生,会不会看不起我。”

  大杂院的生活,真的比农村好太多了。在娘家,她一天干到晚,饭都吃不饱。如今可是天天顿顿白米饭。

  她也不嫌弃婆婆,多病还经常弄脏床铺。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轮得到大字不识几个的她来给高哥当老婆?

  村里人都说她好福气,是高嫁。她当然得把婆婆伺候好。可如今高哥能去上大学了,会不会更看不上她?

  林嫣其实也觉得这是个问题。如今是高妈妈还在,高老师需要小谢帮他照顾病母。以后高妈妈要是不在了,小谢的用处也就不那么大了。他不会负心吧?

  林嫣想了想,“大字不识几个怕什么?你得空就过来,我可以一天教你认二十个字。积少成多,以后就可以自己读书看报了。”

  可不能小看了一天认二十个字。明澈不就是一天背二十个单词么。如今在家拿着王德显给的英文报纸,都能自己看了。就偶尔才拿出《英语词典》翻查一下。

  高考都结束了,他还在坚持一天二十个单词,反复记诵。也在看那些英语的报刊杂志。带动得林嫣也开始背单词了。

  小谢眼睛一亮,“林老师,真的可以么?”

  林嫣点头,“可以。你家高老师去出差,你料理好婆母就过来呗。不过,你怎么不跟着他学呢?”

  这都过门这么久了,如果有人有心教、有人有心学,早该认得不少字了。

  看来,高老师对人家小谢确实是有点不上心啊。就不是拿人家当不要钱的保姆了么。

  “他要复习高考、要为生计犯难。”

  林嫣点头,“那就这么说定了。”

  小谢道:“以后你家三天一缸水,我包了。”

  她拿不出学费,甚至想送篮鸡蛋都拿不出来。就以此作为谢礼。

  林嫣弯腰挑水,忙不迭道:“不用、不用。大家邻里邻居的。”

  第二天一早,高老师就出发了。小谢煮了几个鸡蛋给他带上,回头可以当午饭吃。在外头吃太花钱了!

  家里鸡蛋都是给病弱的婆母和撑门立户的男人吃,她自己是一个都不舍得吃的。

  方明澈也不管高老师用什么法子,反正最后把结果告诉自己就行。

  这种情况下,高老师肯定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他戴着草帽混到收购站去了。也不找谁打听,就听排队交货的拾荒者聊天之类的。然后再到收购站送货的司机喜欢去的国营饭店吃饭。就坐在人家旁边那桌,或者说拼桌。

  三天之后,高老师回来找到方明澈,“都打听清楚了。破铜烂铁送首钢,烂玻璃送邯郸玻璃厂,收购废纸的地方多一些.我去首钢、邯郸玻璃厂等处打听了一下收购价格。”

第104章 准备开张

  高老师把价格报了,然后道:“废纸和烂玻璃、废铁一斤的差价只有几分钱,铜的差价有两毛。但我看到人家送货是用的解放牌的大货车,载重五吨。”

  五吨,一万斤。平均一下,一斤差价按七分钱钱算的话,那就是700块。

  这么仔细观察了几天,他也有些看出其中的巨大利润了。

  方明澈道:“解放牌大货车,咱们不知道几时才能有那规模。如今连载重一吨的农用小四轮都不敢想。最开始只能是骑三轮车,一车几百斤。”

  如今农用小四轮都要几千。以后规模扩大、有钱了也只敢打二手车的主意。

  80年代的车非常的贵!因为这时候工业水平低、生产的难度大。一辆夏利都要大几万了。相当于二环内一个小四合院的价格。

首节 上一节 87/3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庆余年开始,我在诸天当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