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改邪归正,重生成悟性学霸了 第619节
“这一次我去参加国际数学大会,大家也都知道了。”
“菲尔兹奖!”
“黎曼猜想!”
许青山话音刚落,那边薛雪情和方云海就没有让他的话落在地上,一人一句接了上来。
“你两可真行,直接概括了。”
许青山笑着指了指那两活宝。
“多余的内容我就不和大家多赘述了,我就是要来告诉大家一个消息的,菲尔兹奖只是一个开始,黎曼猜想才是我们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接下来,我们整个团队,将开始全力投入到黎曼猜想的证明验证工作中!”
“这个世纪难题的破解之路,不是只有我这一份,大家都有一份!”
“等后天我回来工作,我会开始把黎曼猜想拆分成多个部分,到时候我会把你们能做的部分细分到位。”
“所有人都好好努力,学生也好,研究员也好,都保持节奏跟进。”
“到时候,所有小成果,按照个人贡献来署名,我只录通讯,明白吗?”
话音落下,实验室里安静了片刻。
随后,爆发出了惊喜又疯狂的喊叫声来。
老板来给大家送温暖来了!
哪怕现在还是夏天。
第403章 《我在京大养死士》
原本黎曼猜想这种世纪难题,许青山想要自己独揽功劳的话,完全可以全部自己解决。
毕竟他做的是数学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
再说了,就算是其他问题,也不是没有教授把自己的工作分摊给实验室里的研究生们和研究员们,让他们拼尽全力、勤勤恳恳地为自己打拼当科研牛马。
到了最后自己名利双收,把所有的荣誉都归诸己身,实际上成果都是学生做出来的。
要是有些吃相难看的导师,甚至连这一种边边角角的小论文都不会放过,就为了让自己的履历看起来更漂亮,比如说发表过上百篇sci论文,有上千次引用这样的荣誉。
哪怕111篇和112篇在普通人眼里看来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也不愿意把那一篇给自己手下最得意的弟子,让他能够顺利毕业,并且在学术界打下一个坚实的求职基础。
博士毕业出来之后,很多实力很强的博士之所以还需要去做博士后,就是因为在读博期间并没有留下多少自己的署名荣誉,没有独属于自己的论文,所以才会去新的博士后工作站当一个流动的博士后牛马。
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当科研牛马吗?
他们是知道的。
但他们没得选,在科研这条单向道上,他们能走的路只有这条。
这是这个体系的问题,也是人性的问题,不管是国内和国外都一样,无法改变。
而在科研体系上,也就出现了更有意思的一幕。
由于科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他们有些专利被一些院校掣肘,让他们拥有了危机意识,会着重投入属于企业自身的研发部门和科研部门。
这就导致了,真正能够引领社会发生变革的前沿科技,出现在企业的概率越来越大。
真正的科研型人才流向企业的越来越多。
因为他们去的企业不仅能够拥有极高的年薪,同时也能更有目的性的去研发自己更擅长的东西。
至于专利?
且不说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留住有能力的人,才会授予他们专利的分润权,还会奖励他们成功研发的成果。
我们单单就说在院校里给别人手下当科研牛马的时候,不仅没有钱,也没有专利成果。
到了企业,虽然专利成果最终不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可起码有钱赚。
同样都拿不到成果,那哪边给的钱多,发展得好,那就去哪边啊!
众所周知,人民一向都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
许青山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他也很清楚自己改变不了这一个时代,毕竟他就算去做了,他也只不过是那群少数人里的少数人。
但他更清楚自己现在能做什么。
自己手里的这帮年轻人们都是科研的好苗子,只要自己培养的好,未来能够带动一个团体的变化,那他们的口碑和名声,都不需要宣传,别人看着他旗下的年轻学者们发展个顶个的好,自然就会向他这里涌来。
他甚至都不需要去做别的事,只需要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
自然会有天下英雄少年入我帐中。
更何况许青山建立属于自己的研究型大学这一计划已经提上日程,自己手中也有多家多行业企业能够完成校企合作变现。
只要他能够把蛋糕越做越大,每个人都能分到属于自己的小蛋糕,那这个盘子就能一直维系下去,一步一步地成为别人无法轻视的力量。
许青山甚至都能展望自己的青山大学成为国内的年轻学者们、有志之士们心目中最向往的学术圣地的未来了。
实验室众人闹腾过后,各个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等待着许青山给他们分派任务。
他们读了大半辈子书,有些做了好几年科研,有人还没做过科研,在此时此刻都同样对于科研工作充满了热忱。
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努力是在为自己努力。
同样他们也很清楚,他们能够拥有这样的机会,是许青山带来的。
如果没有许青山的话,不用说像黎曼猜想这样世纪难题能够有机会落到他们手上,让他们有能力去参与其中,就连他们甚至连合伙起来写一篇sci一区的论文,都可能处处受限。
毕竟别的老师可不一定能有像许青山这样好说话,还体贴,又强到爆炸。
像许青山这样的实验室老板,他们都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就只能遇到这么一位了。
如果许青山这个时候拥有系统面板的话,并且是管理系统,那他就能够看到此时实验室几乎所有人对于他的忠诚程度都直接上升到了爆表的地步,妥妥的一群死忠粉。
理论上来说,只有那种遇到事了可能马上就得死或者生不如死的人,你把救他下来,让他吃得饱、穿得暖、有目标,让他过一过人的日子,那他就会打心眼里把他这条命当成是你给的,他能多活这些年值了。
到了重要的时候,他会为了你,上刀山,下火海,死不足惜!
在现代社会,想要养死士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毕竟,命大过天。
而且整个社会的生活条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不断的提升,也因为国家的努力,让所有人都吃得饱饭不再是一句空谈。
毕竟,国家已经稳定地调控了最基础的维生物品的价格。
例如米,例如水。
如果有人经常到国外逛逛,就会发现国外很多地方就连最基础的维生物资,价格都不一定会低。
华夏真正做到了提高人民的生活下限。
但此时实验室众人的心中,俨然有一种甘为许青山死忠的念头在波动。
越是在科研这条路上走得越久的人,这种念头越是强烈,反倒是那些刚进来的大一新生和来预热的研究生们感受没有那么深。
他们不太懂许青山这样的实验室老板有多么难得。
也许多年之后,许青山再回顾这一段时光的时候,能去出本书,书名就叫:《我在京大养死士》,这书名绝对爆款潜力。
许青山见众人活力满满,也就放心地回到了办公室里,把刘若川叫了过来,师兄弟两人开始讨论关于流程分工的事情。
证明黎曼猜想是一件大工程,但许青山还是将其快速的拆分成了多个阶段,并且把第一阶段的任务布置了下去。
拆分成各个小版块,让研究员们带着学生各自分组分工,具体的分工问题,就交给刘若川来监管。
可不能他这个大老板做得这么好,下面没分好吵起来了。
把任务分摊好之后,许青山这才注意到,自己都已经半个多月没有回办公室了,可自己的办公室还是干净的很。
能够看得出来是有人每天都在帮自己打扫办公室。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王隗这个心细的姑娘,许青山问了刘若川一嘴,果然,王隗每天从工位离开后,都会到许青山的办公室里来仔细打扫一番,开窗通风。
否则,以京城这种空气质量和气候条件,都不用半个多月了,三天的时间就能让整个屋子里都蒙上一层灰。
许青山心里记下了王隗的好,便收拾了东西匆匆回家去了。
今天佟童和江浣溪去报道完之后,晚上还要回燕东园吃饭,三个人里可能就他最闲,自然也就要轮到他去买菜做饭。
这要是平常许青山可能就叫外送过来。
但今天心情很好,任务也安排下去了,又正值酷夏,许青山有些凉菜想做一做,干脆早点去菜市场买点东西回去慢慢做。
只不过,许青山的这个计划很快又被另一通电话给打断。
是邱静给他打来的电话。
“静姐,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呢?”
许青山蹲在小摊前,一只手拿着手机,另一只手挑着黄瓜,笑着问道。
“我的许大老板,咱们青春资本你是真不怕我卷钱跑路啊,回来了都没有过来看过,也没有打过电话过问一下。”
邱静那股浓浓的怨气透着电话都能塞进许青山的耳朵里。
许青山不好意思地干笑了两声。
他们俩这种聊天模式倒是无伤大雅,毕竟熟络起来之后偶尔开开玩笑也是正常的。
但许青山是真的心虚,因为他在去印度之前,邱静就有联系过他,希望他最近有时间回龙江基地一趟,去青山资本那边看一看。
上一篇:高武:一份努力,暴击万份收获
下一篇:华娱:票房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