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225节

  眼睛中年男子有点惊讶:

  “这么低的产量,我只听说过历史上那three年自然灾害有过,现在可真没听说过哪里还有这么低的产量,哪怕是甘肃最缺水的武威地区,那边的玉米亩产量平均也超过了500公斤。”

  林三七心想,我说的就是three年自然灾害时间的事情。

  突然,林三七眼睛一亮,急着追问道:

  “请问,您刚刚说甘省最缺水的地方玉米亩产量起码都有500公斤?”

  甘省林三七是知道的,这个地方是有名的缺水,哪怕是省城兰州周边的山上也是光秃秃的,很少有植被。

  当初那部让人流了无数眼泪的《隐入yan烟》林三七也看过,那边的农村因为降雨太少,农民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哇。

  像武威地区,一生只洗几次澡在那里绝对不是传说,这里的居民日常的用水更是反复多次的使用。

  网上还有一个段子,说一个甘肃农村的父亲去探望在浙省工作的儿子,结果大半夜找不到老头了。

  等第二天天亮了,儿子才在河边找到父亲。

  当时父亲指着眼前的河水心疼地说道:“这么多水都白白流掉,太可惜了。”

  由此可见,水,已经成为了甘肃人民心中的执念,在这样的地方种出来的粮食,那肯定、必须是抗干旱品种呀。

  林三七心想,自己这回是找对方了,1960年的北方可不就是不下雪也不下雨,大面积长时间的干旱,导致庄稼都难以存活嘛。

  “请问您是……”

  那个中年男子笑笑:“我是丰收种子公司的副总,叶国勇。”

  “叶总你好,我叫林三七,我这次过来就是想来购买一些耐干旱的种子,您一看就是行家,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可推荐的?说实话我买种子也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受人之托,想替农民们找个出路。”

  叶国勇这才认真起来。

  他相信林三七的话,因为从林三七的言谈举止,以及身边女秘书的漂亮程度,都表明眼前这位年轻人绝对不是普通农民,或者哪个村干部。

  这样的公子哥来买粮食种子,显然不可能自己拿回去种地,那么最有可能就是帮助别人。

  从事农业工作的科研人员,最能体会农民的苦,叶国勇一下子就产生了共鸣,也对林三七肃然起敬。

  “林老板是吧,推荐种子问题不大,不过你得跟我说说你要种在哪个地区,因为每个地区的土壤土质、气候温度、水源水质等等都会影响最终的产量,所以得根据地区不同挑选不同的种子。”

  林三七心想咋种个地还这么多讲究,不是把种子扔到土里就行了嘛,看来真是隔行如隔山呀。

  但他又不是明说自己是要穿越到1960年的,看来只能打哈哈了。

  “叶总,我准备带去的地区呢,跟咱们首都昌平是一模一样的,您就按昌平的环境来帮助挑选一款种子,要求就是能抗旱,非常干旱的地方,另外最好是产量越高越好。”

  “昌平啊?”

  叶国勇想了一下,

  “如果说产量的话,玉米肯定比小麦要高,比如这个龙高l2,是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高产育种室培育的一种玉米品种,该品种产量高,不易倒伏,抗旱能力也可以。

  但如果真的要抗旱的角度讲,小麦肯定比玉米更耐旱,比如这个郑麦119,育期200天左右,长方型穗,长芒白壳,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耐后期高温。

  所以你到底是想要产量更高的玉米,还是耐旱性更好的小麦,是要有所取舍的。”

  林三七追问道:“这两个品种之间产量有多大差距?”

  叶国勇又心算了一下回答道:

  “一般来说,同样的昌平土地,同样的干旱,龙高l2玉米的亩产量大约在800~1000公斤,如果是黄淮地区,亩产能达到1300公斤以上。而郑麦119的亩产量大约是在300~500公斤之间。”

  从口感上来讲,肯定是小麦粉更好吃,但人都要饿死了,肯定挑选产量更高的,这个选择题并不难做。

  林三七接着又问出了一个相当外行,但又相当重要的问题:

  “叶总,你这龙高l2玉米能留种吗?”

  林三七想的是,如果龙高l2玉米产量真有那么高,那中医院农场的种出来的玉米完全有可能被当作种子推广开去。

  到时一传十,十传百,如果在1960年的全国都推广了龙高l2玉米,那全国粮食产量不就可以翻几番了?可以少饿死多少人呐。

  林三七的想法是好的,可惜现实是骨感的。

  叶国勇听后呵呵笑了起来:

  “看来林老板平时应该不常关心农业呀,一般来说,我们种子公司生产的粮食种子,无论是玉米还是小麦、水稻,几乎都是杂交技术,还有部分转基因技术。

  这样一来,我们的研发就有一个专利在里面,所以是不允许留种的。如果硬要留种,第二年种出来的粮食完全达不到第一年的产量,可能三分之一都不会到。”

  尹涟漪在旁边听得奇怪了,脱口而出:

  “为什么?古代的育种,不就是第一年收获的粮食里挑选出来的嘛,代代如此,怎么现在不行了?”

  叶国勇对美女的好奇还是很有耐心回答的:

  “你说的是普通种子,可以一代代培育下去,但杂交品种不一样,这些种子从开始就采用了绝育技术,所以完全不能当种粮用。如果可以当种粮,那我们种子公司早就亏到家了。”

  林三七一听,大失所望。

  站在商人的角度来讲,这样做无可厚非。

  种子研发都是有成本的,公司投入巨大,当然要利润最大化,所以给种子绝育,逼得农民年年购买种子,可以一年一年的赚钱。

  但是站在林三七的角度讲,这样就没办法推广到全国去,也没办法缓解饥荒,顶多只能解决中医院农场的粮食危机。

  叶国勇不知道林三七的心思,还在继续介绍:

  “像这个龙高l2玉米种子,已经是我们的第三代技术了,光这一只产品,我们就投入了上亿元科研经费,不赚钱不行啊,否则以后的项目都没办法开展了……”

  突然林三七脑袋里响起“叮”的一声,找到灵感了。

  “叶总,你是说这个龙高l2玉米是第三代产品,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们手上还有第一代,第二代的技术储备?”

  叶国勇不知道林三七心里所想,随意点头道:

  “对呀,科技在不断进步,我们也要适应市场,需要推出一代又一代的新产品。”

  林三七强压心中欣喜,继续套话道:

  “那你们这第一代技术应该很落后了吧?亩产能达到多少公斤?”

  叶国勇脱口而出:“第一代产品是20年前的技术了,亩产大约是500公斤左右吧。”

  林三七突然急切问道:“叶总,这

263.第261章 购买第一代技术

  26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普通粮食种子第二代,第三代仍然可以当种粮,但无论是产量,还是抗旱抗虫能力都不强。

  这样的粮食种子运回1960年,加上天灾影响、缺少化肥农药等多种不利因素,粮食产量并不会提高多少,了不起翻一倍,亩产也不过150斤左右。

  所以想要提高产量,就必须用到高产的杂交种子,哪怕是转基因种子都可以,人都要饿死了,你还管他健不健康?

  但杂交种子的弊端是不能育种,种一季就要买一季的种子,这对缓解全国灾情没有丝毫的帮助。

  可是单单靠林三七一个人在两个时代之间不停穿越,不停运种子显然也不可能,这是本“伪医疗文小说”,可不是“种田文”,医疗变成了农业建设?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杂交技术整个买走,让1960年的农科专家们自己去研究杂交技术,然后大规模推广,这样才能缓解国内的粮食紧张。

  林三七是知道历史进程的,国内粮食紧缺可不止3年的问题,而是未来20年都紧张。

  哪怕是改开以后,那些贫困地区吃不饱饭的还大有人在。

  如果1960年的专家们能吃透杂交技术,再一代代研究下去,或许能在未来,让我们国家的杂交技术远远领先于国外,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高科技拳头产品,出口赚外汇呢。

  要知道2013年,国内的杂交或转基因技术是落后于国外的。

  袁隆平老爷子一个人的贡献,毕竟敌不过人家国外整个科研团队每年几十上百亿美元的研究费用。

  想到这里,林三七更坚定了要购买“落后杂交技术”的决心。

  叶国勇听到林三七想要购买第一代杂交玉米技术,说实话真是满脑袋问号。

  “林老板,我没有听错吧,你要购买第一代杂交玉米技术?这,这有什么用啊?我跟你说,这第一代玉米产量只有500公斤,这产量可不乐观。

  现在第三代技术普遍都已经达到亩产1000公斤以上了,达到1500公斤,2000公斤也并不少见,同样一块地产量相差一倍,我说你要第一代技术图啥?”

  尹涟漪也有些诧异,她是管财务的,知道现在公司账上有几个亿的现金流,说明林三七根本不差钱。

  这样的有钱人哪怕对农业突然感兴趣了,那肯定也是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呀。

  哪怕是头猪也知道,500公斤和1000公斤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那要这落后的一代技术干嘛?有钱了开始飘了?于是赶紧劝阻道:

  “对呀,你哪怕要技术嘛,也要高端点的技术呀,干嘛要这过时20年的老技术?”

  林三七心想,我也想要三代技术,亩产2000公斤谁不眼馋,可怜十三陵的农民亩产只有70多斤。

  可三代技术人家正靠这个赚钱,怎么肯卖呢?

  而且技术太先进,这里面有个“科技代差”。

  拿到1960年,那个年代的农业专家未必看不懂,或者看懂了没有相关仪器设备供实验,那也是白搭。

  所以拿这个时代最落后的杂交技术,送到1960年,足够用了,而且还是妥妥的黑科技噢。

  “是这样的,叶总,我要这技术不是自己用,而是拿到贫困地区去使用。我实话实说,一年购买一次种粮,对于贫困人群来说成本还是太高,他们根本买不起。”

首节 上一节 225/3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同时穿越,我制霸了诸天万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