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17节
“我们为贵公司设计的这个企业构架,已经是综合考虑了贵公司的规模以及业务,尽可能的缩减了管理层级了!”
“继续缩减的话,反而会导致管理人员时间以及精力不够处理业务,继而导致出现效率降低,甚至出现混乱的情况!”
徐申学却是摇头:“那就不是组织构架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我会选用合格的管理人员,这一点你们不用有顾虑!”
“把行政管理成本再压一压!”
“股权构架以及财务方面倒是做的还行!”
(本章完)
第26章 人傻钱多速来
所谓的财务方案,就是成立若干子公司后,如何处理子公司之间的资金调配问题。
别看都是一个集团公司的,但是子公司的钱也不是你想随便抽调到其他公司账户去就能抽调的,这里头会产生一系列复杂问题,弄的不好就会产生税务问题。
对方的负责经理听罢后,然后和他们的几个人低语商谈了一番,然后道:“既然徐总有这个自信有魄力,那么我们也有一个备份方案!”
“这个方案更简单,行政成本更低,现有的功能机业务继续留在威酷电子,继续运营威酷以及小蓝这两个品牌。”
“重资产的制造业务剥离出去,成立威力实业有限公司。”
“最后以威酷电子母公司‘柳河投资有限公司’的名义,再设立一家专门负责智能机业务的全新公司,把智能机的研发团队从威酷电子里剥离出来。”
“而管理层级上,以智能机新公司为例子,管理层次可以缩减到五个层级,为了匹配酬薪,可以做到两级到三级酬薪对应一个管理层级,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又可以更好的控制薪资水平,并给予管理层一定的薪资上升空间。”
“中高级研发岗位上,也可以使用类似的级别管理制度,设立W5到W12多个层级,后续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再增多或减少。”
“而管理上,可能就要辛苦徐总你,这某种程度上来说,更类似那些互联网大企业常用的扁平构架,对管理层要求比较高!”
说着,这个经理又拿着厚厚一沓的文件给徐申学!
听罢后,徐申学又仔细翻看了文件,约莫半个小时就见徐申学放下文件,随即站立起来,朝着对方伸出手:“恭喜你们获得了我的合同!”
“现在咨询业务是你们的了!”
听罢,对方脸上露出喜悦:“感谢徐总的认可,相信我,我们翰林咨询不会让您失望的!”
“走,时间也到下班时间了,我请徐总吃个便饭!”
徐申学微微点头也没有拒绝宴请,做生意嘛,甲方也好,乙方也罢,都免不了应酬。
和翰林企业咨询公司的合作,可不仅仅是让他们一次性的给出一个调整企业构架方案,还涉及后续的企业咨询业务。
而且这个企业咨询公司严格来讲,其实不是为了威酷电子这家公司服务,而是为了徐申学个人服务,根据他们各种调查报告,方便徐申学及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市场变化等进行调整。
他们其实充当的是第三方智囊、监管的角色!
因为旁观者清……有时候企业内部的人员是看不到企业自身的问题,或者说管理层看到了但是人家不说。
甚至很多问题本来就是这些管理层搞出来的,你不可能指望他们自己抽自己嘴巴子!
这就需要一个第三方来进行调查以及分析,然后找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指导解决方案的实施,进而提高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
敲定了公司组织构架调整的方案后,后续自然会有这家咨询公司对接威酷电子方面,然后进行相应的公司构架的调整,管理层级以及研发层级的调整,用不着徐申学操心太多。
人家拿着不菲的咨询费,干的就是这种专业的事。
和翰林咨询公司的人吃过晚饭后,徐申学直接打道回府,也没回公司的打算。
如今公司是挺忙的,但是忙的是别人……他徐申学又不是搞技术研发,也不是搞生产的,连市场他都不是亲自负责。
他平日里主要做的事情其实是翻阅各种乱七八糟的企业报告,然后做出公司决策,调整公司战略这些……嗯,比如说今天这种企业咨询的事就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
而威酷电子也不是那种几万名员工,涉及多个庞大业务的超大型集团公司,他只是个一千多人的小企业而已,所以所谓的企业战略,调整这些事情也不多。
第二天,翰林咨询公司的人进场,开始进行调研,为公司构架变动做准备,同时也协助威酷电子进行新公司的注册以及其他事务。
不过知道这事的员工不多,威酷电子的组织构架调整,只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品牌运营,不会涉及到具体业务的变化。
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搞个中高端的智能机品牌,并且避免让新的智能机中高端品牌和现在威酷手机以及小蓝手机扯上关系……因为这两品牌都是典型的低端品牌,而且还是低端功能机。
这要是和未来新发布的两三千价位的智能机扯上关系,非但不会提供丝毫的助力,反而会扯后腿!
所以徐申学宁愿重头开始搞一个立足中端的智能机品牌,不惜成立新的公司,也不愿意让未来的中高端智能机品牌和现在的小蓝以及威酷这两个低端品牌扯上关系。
一个品牌如果一开始就被打上了低端的品牌形象,那么未来想要改变可就太难太难了。
远不如一开始就奔着高端去,然后坚持做,如果路子做对了,技术上又能跟上获得一些独特的产品性能或体验优势,这样才能够做出来一个高端手机品牌。
接下来的几天里,徐申学先后找了白启文以及谢建勇等经理级别的人进行了一对一的面谈,主要是向他们通知后续公司的一些组织构架调整的决定,同时询问他们后续的工作方向。
经过一番谈话后,研发部的谢建勇表示愿意到智能机子公司那边任职,徐申学斟酌了一番后觉得这人虽然技术上已经有些跟不上了,但是技术管理不错,也有足够的研发管理经验,研发部智能机项目里的那些技术大佬以及普通的技术骨干们,对这个谢建勇印象也很不错……觉得这秃头老家伙虽然技术渣了点,但是人还不错。
而最关键的是,智能机的研发在谢建勇的带领下,搞的还不错,哪怕是遇上一些困难那也不是管理上的问题,而是资金以及人才问题……
所以就让他准备去智能机公司那边担任研发总监,负责智能机硬件的研发项目。
系统部分,则是让前段时间挖过来的宋昌海担任研发总监,嗯,就是那个基础年薪就五十几万的技术大佬。
此人目前也是威酷电子里的第一高薪人士!
宋昌海以前在某家大手机公司里带团队的,但是他以前所在公司天天想着换壳捞钱,根本就不怎么投钱搞研发。
说起来也是个著名国产手机品牌,但是一年里正儿八经的研发经费还没如今的威酷电子多……对研发人员的待遇也不咋地,说白了就不重视研发。
去年十二月份,威酷电子委托的猎头找到宋昌海,说深城有家叫威酷电子的高科技公司,那老板傻乎乎的准备砸大钱搞智能机。
而且老板还是个身价好几个亿的真大佬,根本不差钱,主打的就是一个人傻钱多速来。
老板有野心还有钱,关键的是五十几万基础年薪可不低,除了基础年薪外还有大笔的项目奖金,各种补贴。
猎头挖他的时候,吹的天花乱坠,说什么只要他过去带队把那什么破系统给弄出来,就威酷电子老板那长的一副冤大头的傻样,说不准直接就给你上百万奖金,就算没有百万,保底也是有二三十万的。
甭管威酷电子以后怎么样,但是过去干一年捞个七八十万甚至上百万它不香吗?
香的很……
(本章完)
第27章 新品牌智云
到了威酷电子后,宋昌海干的还算顺心,上头的研发部经理谢建勇算是老好人,除了抓项目进度外其他的不怎么管,宋昌海自己带着个优化系统的项目组干,也没人指手画脚。
虽然老板一个屁技术都不懂的纯外行,有着众多乱七八糟的要求,但是提出来的要求还算明确……做软件开发的不怕老板提要求,就怕老板都不知道有什么要求,然后不管做出来什么老板都觉得差了点什么,改来改去最后老板一拍脑袋,得,还是第一个版本好。
而徐申学呢,对系统的要求很明确的,首先是页面漂亮,模仿IOS的操作界面,然后再弄点自家的后台服务,比如搞个系统内置的APP商城,然后再弄点一些其他基本的内置软件之类的。
最后也提出来一些功能性的要求,比如要求只采用三个按键,并且还要使用电容触摸式按键,操作上要尽可能的简化,不能搞得和现在那些所谓的智能机一样太复杂,要让人一看就懂,哪怕是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智能机的低学历用户,也要一上手就能用。
要求傻瓜式操作!
至于多点触控嘛,现在的安卓系统底层都不支持暂时没办法搞,但是要保留升级余地,因为安卓系统总归是能够搞出来多点触控的,而且这个时间段不会太久。
所以在线推送系统更新这一项功能要做好,要能让用户方便更新系统。
这些改动,和现有的原版安卓系统其实差别极大,改起来也很麻烦。
但是,总归是能搞。
项目人手不足,人事部门也一直在招人,这招进来的人大多虽然基础差了些,但是脑子一个个都灵活的,鬼点子也多。
因此整体做起来,宋昌海感觉还挺不错的……钱拿得多,上头又没人管着你鸡毛蒜皮的小事,老板需求明确,人手又给足,经费也充足。
这种项目做起来,那简直是搞研发的享受!
宋海昌做的开心,项目进度也不错,所以徐申学对这个三十出头的技术大佬还是挺满意的,打算直接让他担任系统优化定制项目的研发总监。
这有了谢建勇以及宋昌海两个人领头,智能机项目的研发框架也就差不多了。
然后再针对性的找几个做品牌,做营销,做供应链等方面的人才充实进去,那么智能机业务子公司也就算把框架搭起来了。
————
制造业务剥离出去后设立威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直接让生产部经理安大宇担任,他本来就是管这一摊子,实际上工作内容没啥变化,只是以后套了个威酷实业的皮,给他换了个头衔而已。
徐申学调整公司构架的时候,还是尽可能的不去变动公司的业务,避免构架调整导致业务动荡,现有业务还是以稳定为主,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把智能机业务给独立出来,然后弄个新品牌。
新的智能手机的品牌名都已经敲定了下来:“智云”。
这名字依旧是市场部那群人琢磨出来的。
‘智云’这个词也代表着智能机,或智能设备,直接表明身份,而云这个词这个字,纯粹是附带的,没啥特殊含义,只是为了顺口一点,没啥歧意。
这两个字结合起来后朗朗上口,念着简单顺口,同时又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倾向性。
倾向性这一点很重要,它不会让品牌过于显得年轻幼稚,导致大量中年消费群体不喜欢,同时也不会过于硬朗,导致女性消费群体看着不舒服……
怎么说呢,主打的就是一个没特色!
这两个字里除了有层智能机,智能设备的含义外,就没有其他含义了……
因为一个走大众主流的消费品品牌,除了品牌自身的历史所赋予内涵外,最好是不要其他什么内涵。
如果一开始就赋予特定的品牌内涵,这固然会让部分消费者喜欢,但是也会部分消费者讨厌,然后就把自己局限在这框架里了……
比如去年徐申学搞出来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小蓝’,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小而美,性价比的标签,如此固然迅速获得了大量年轻并且囊中羞涩用户的喜爱,但是后续连续几次推出高价机型也遭到了失败……连一千块的价位都充不上去!
搞到现在买的最好的还是449元的小蓝S1……
这并不是说小蓝的品牌定位出现了错失误,实际上徐申学一开始就这么搞的……没什么独特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不剑走偏锋,怎么可能获得成功?
能抓住一部分年轻用户那就已经是极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