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230节

段祺瑞等人站在开创号的甲板上,看着那辽阔的海面,不由心中豪气万丈。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此时。

“日本真是取死有道。现在他们近海都已变成了我中国的渔场,不久之后,他们的北海道也是我们中国的了。”谢葆璋乐呵呵的对段祺瑞说道,“段兄可曾想好北海道的新名?”

“呵呵!”段祺瑞轻轻的笑了笑,说道:“若顺利攻下北海道,可将这里改名为‘镇夷岛’。”

当天傍晚,在舰队的护航下,登陆部队来到了北海道西部海域。

第二日。在海军与空军配合下,中国陆军在北海道西部海岸顺利登陆。先头部队在北海道西部海岸上成功的攻占了一个港口,随后二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登上了这坐岛屿。

北海道是一座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岛屿。这里的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其中以鲱、鳕、蟹、贝蛙、墨鱼、海带等为主。农产品主要有豆类、马铃落、甜菜、稻米等。畜牧业居日本之首,生牛rǔ产量占全日本产量的30%。林地约占岛屿面积的75%,矿产有煤、水银、金、铁、锰、硫磺,其中煤炭储量占全日本的1/2。

这座岛屿如果占领了,中国能够获得很丰富的自然资源,日本则是雪上加霜。

北海道上的日军守备力量并不强,日本在中日战争爆发后,开始把兵力向本州、九洲、四国汇聚,其中力量最强的是本州岛。

以日本zhèngfǔ想来,如果中国要把日本往死里打,那应该进攻本州岛才对。

但显然日本zhèngfǔ是预估错误。

另外,北海道是一个以畜牧业、渔业、伐木、采煤为主要经济的岛屿,日本没有重要的军工放在北海道,更不可能在北海道布置多少兵力,因为北海没有军工存在,太多兵力也无法获得弹药补给,所以岛屿上的日军兵力不多,北海道上的守军被登陆的中国陆军像虐菜一样打得落花流水。

野战根本不是对手!

日本那么一点兵力敢打野战,两下就被中国陆军给包饺子。

日本守军只能退入城市,组织日本民众进行防守。

中国陆军就像是过境蝗虫一般,对北海道进行扫荡。

牲畜,抢光!

人,抢光!

东西,搬光!

北海道上的农村遭到了中国陆军的扫荡之后,顿时空空如也!只剩下一些房屋。被俘虏的日本人被押往港口,然后押上轮船,运回中国充当苦力。

那些牲畜,则留做军需。

至于nǎi牛则留着以后产nǎi,岛上的日本养马场数量不少,养的都是军马,也被运回中国。

中**马改良只是刚开始,同时经费也不多。

中国陆军很少用上马匹,自然拿不到多少军费,这些日本军马却是质量很不错的,正好拨给一些山地作战的部队使用。

对于城市里的日本人,中国陆军则直接用火炮发shè燃烧弹。

由于这些城市都是木构的,钢筋水泥建筑很少,也就是一些重要的行政建筑才是用别的材料,所以燃烧弹轰下去,整个日本城市都将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在大火之中,日本人惊慌的跑出城市,大多被俘虏,少数因为要拼命则被突突了。还有的则不愿意跑出城市,最后被活活烧死。

当大火将城市夷为平地之后,中国陆军这才进入城市之中进行搜索,依旧有不少日本人躲在废墟之中。

但地形已经简单多了,中国陆军很轻松的就把那些日本人给清理掉了。

段祺瑞制定了一个以战养战的作战计划,中国陆军在北海道的平原地区一路横扫,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一座又一座日本城市,接着将军队分成小股,向北海道农村进行扫荡,搬走一些物资,以防止日本人打游击战。

“入冬以前,我们要把日本人全部赶入山地之中,并占领所有平原地带。”段祺瑞对各部下达了这个作战目标。

登陆不到一个星期,中国陆军便攻打到了北海道最大的城市札幌!

在札幌,中国陆军故技重施,再次将这座城市彻底烧毁,札幌城内二十余万日本人被烧死近三分之一。

其余三分之一的日本人jīng神崩溃,跑出了城市被俘虏或被击毙。

剩下三分之一日本人躲在城内,被随后进入城中的中国陆军击毙了大部分。

中国陆军这种稳扎稳打的攻势,让北海道的日本人根本无法对中国陆军造成什么有效杀伤。

随后中国陆军又陆续攻下旭川、函馆、小樽、室兰等北海道主要城市。(未完待续。)

第142章:杂交水稻,出口增长

PS:六千字大章!晚上还有一更。

此时的日本已经一团糟,日本本州岛在中国空军的轰炸下,交通、工业完全陷入瘫痪,水电站、水库也遭到轰炸。

现在连电灯都不能用了。

日本在轰炸下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几十年的明治维新所积攒下来的建设成果,朝夕之间毁于一旦。

因为海运被切断,日本本州岛根本就无法支援北海道。..

中国陆军登陆北海道,让日本顿时察觉到中国的意图,显然中国是想先占领北海道,然后再占领库页岛。

至于日本本州岛,中国显然知道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因此根本就不打算登陆日本本州岛,而是打定了彻底封锁的作战策略。

而且中国陆军登陆北海道之后,采取的不是传统的占领方式,而是对北海道上的日本人采取俘虏和灭杀的占领方式。

首节 上一节 230/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冒牌大昏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