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拜占庭再起 第246节
他左顾右盼,旧日繁华的集市空无一人,曾经人潮汹涌的闹市区如今只剩下寥寥数人。
行人们神情惶恐,一样是穿得严严实实,笼罩在兜帽下的眼睛不安地打量著四周,绕过来回巡视的卫兵,前往当局安排的几处物资配给点,扔下钱币,拿上生活物资,随后立马走进小巷,以最快速度返回家中,确认左右无人后,将大门牢牢锁死,全程不发一言。
青年兴致勃勃地欣赏著城中的建筑和空旷的街道,时不时掏出炭笔和一册书本,在书本上写写画画。
他时不时停下,微笑著找路人搭话,缠著他们问这问那,尽管很少有人愿意理他。
卫兵们很快注意到青年的反常举动,在通往城墙的道路上拦下了他。
“把脸露出来,出示身份证明。”
青年取下兜帽,露出了金色的头发和一张明显带有日耳曼人特色的脸,显然来自欧洲。
“嗯?!”
卫兵们立马警戒起来。
突尼斯被围之后,为了维护城市稳定,避免产生内乱,叶海亚在大臣们的建议下,仿照法兰西王国的做法,对异教徒进行强制隔离,封锁在一小片狭窄的区域中,安排士兵们严密监视,只提供极其有限的物资补给。
卫兵们一时间犯了犹疑,右手抚上腰间的刀柄。
这个时候还能随意出没在外的欧洲人,要么是间谍,要么有著强硬的后台。
青年友善地笑笑,从口袋中掏出三封文书,分别是法兰克福自由市开具的身份证明,叶海亚哈里发签署的通行证和带有城防长官签名的自由活动许可。
“莱克·德里曼,法兰克福人,诗人,画家,准其自由通行,各地长官不应阻拦。”
卫兵拿著印有哈夫斯家族纹章的通行证,念了出来。
签名是时任哈里发叶海亚,时间是十年前。
“诗人?”
卫兵看向身边的队长,面露奇异之色。
“王子皇孙的弄臣,妃嫔贵妇的玩物。”
队长简略地说,没有隐藏脸上的不屑。
“咳咳,我虽然也写诗作画,但其实是个史官,理想是写出一篇能够真正流传千古的史。”
莱克听懂了卫兵的交谈,依然笑容可掬。
“随便你,但是……”
队长意味深长,看著青年。
见他们没有放行的意思,莱克识相地摸出几枚银币,塞进队长的口袋。
队长掂了掂口袋,方才满意地挥挥手,将莱克赶走。
莱克撇撇嘴,戴上兜帽。
他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兰克福自由市,家族成员世代担任宫廷文职人员,替各个贵族编纂家族纪事,也会写一些诗歌和英雄故事,博得骑士老爷的青睐和贵族小姐的欢心。
这个时代的欧洲大陆可没有什么系统性的史学体系,家族成员们靠著贵族的资助吃饭,编写出来的东西当然带有相当厚重的主观色彩,往往会掺杂大量私货,将自己资助人的家族描写得光彩照人,对敌对家族则是极尽贬低之能事。
莱克的父亲是家族中的佼佼者,曾担任布兰登堡选帝侯的纹章官,在泛著霉味儿的古老羊皮卷中翻找,最终拿著一张布满古代文字的霉纸找到选帝侯,声称他的儿子有著波美拉尼亚公爵的血脉,理应获得斯德丁城。
据他所说,波美拉尼亚公爵瓦尔迪斯拉夫四世的妹妹的儿子的私生女可是现任布兰登堡选帝侯的情人的母亲,选帝侯和情人的儿子当然是波美拉尼亚公国当之无愧的继承人。
这可是了不得的近亲,布兰登堡选帝侯大喜过望,要求莱克的父亲将这份宣称加以润色,写进家族秘史,赏赐给德里曼家族一幢位于柏林近郊的庄园。
莱克也因此有充足的资金留学意大利,前往佛罗伦斯大学修习法律。
在这里,他凭借着自己俊秀的外表和横溢的文艺才华,流连于贵妇和少女的枕间床头,得到了她们的资助。
小有名气的莱克开始像普通的意大利暴发户子嗣一样,开始游历世界,在各个国度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后来,他不再满足于吟诗作赋,试图将自己的家族传统发扬光大,编写史书。
恰逢其时,叶海亚哈里发励精图治,以开明而大度的胸襟广邀人才,无论出身和信仰。
生性乐天的莱克兴致勃勃地坐船来到突尼斯城,考察当地民情,为叶海亚和她的几位王妃写了几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很快博得了他们的欢心。
叶海亚哈里发给他提供了一份薪水,特许他在领地上自由行走,要求他在进行文艺创作的同时,测绘地图,考察各地风貌。
莱克走在阴暗的街道上,看著戒备森严的哨岗,心中不由得叹一口气。
遥想十年前,叶海亚年少有为,迅速平定了首都周边的乱局,大力发展生产,将首都突尼斯城治理得繁荣昌盛。
那时的突尼斯城像是一盏明灯,在混乱的北非大地上显得分外耀眼,人民富足而安定。
那时,每当谈起哈夫斯家族的荣光,就连突尼斯街头最卑微的乞丐也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可是,自东而来的罗马皇帝以一种极为野蛮的方式迅速将繁荣的表象摧毁得一干二净,露出丑陋的内在。
遭遇接二连三失败的叶海亚开始变得猜忌,多疑而易怒,当莱克带著十年间的成果试图面见他时,却连王宫的门都没有进去。
莱克无奈之下,只好拿著自己的成果,准备另择明主。
街道尽头,莱克敲开了一道门,屋内的女主人见到莱克,欢欣雀跃,将他拉进门中。
这是一个马林王朝商人的情妇,商人逃难之后,莱克住进了这里。
“1455年7月3日,罗马帝国共治皇帝,圣战士伊萨克率领十字军,在的黎波里以西的平原上与哈夫斯王朝联军爆发决战,大胜,伊本亲王当场战死,哈夫斯王朝大军溃退……”
商人留下的奢华书桌上,莱克翻开书本,开始继续编写自己的大作。
他用的是最古老的拉丁文,整个欧洲都没有多少人会,这样就不用担心巡逻卫兵的盘查。
“至此,哈夫斯王朝为抵抗十字军西征的最后努力宣告破产,哈夫斯王朝的灭亡进入了倒计时。”
“此后的一年间,伊萨克皇帝东征西讨,灭亡了杰里德苏丹国,置南境边疆区,迁移民以实之。”
“凯鲁万遭围,艾本尼为他的妄自尊大付出了代价,获得了名义上的哈里发之位,却丢失了自己的老巢,大军宛若无根浮萍,战心已失。”
“仁慈善良的伊萨克皇帝心怀怜悯,并不想将凯鲁万城毁于一旦,留下部分军队进行监视后,北上继续讨伐不服王化的哈夫斯乱党……”
女主人端来面包和饮料,莱克边吃边写。
“据绝大多数流民所说,伊萨克皇帝心怀天下,并不会多造无辜杀戮,至于坊间流传的屠杀和焚城之事,多为捕风捉影,全无依据……”
“1456年4月20日,正义的伊萨克皇帝历经鏖战,终于消灭了当地的死硬分子,进入了他忠诚的苏塞港,百姓欢欣鼓舞,游行庆祝,不慎将城市点燃,伊萨克皇帝救火不及,只能望洋兴叹。”
“如此大城一朝毁灭,可悲,可叹!”
莱克想了想,继续写道。
“据说,鉴于流民甚众,伊萨克皇帝经不住哀求,特许他们前往君士坦丁堡和摩里亚半岛务工,采用一对一帮扶制度,将他们分配给每一户罗马公民,耕种周边抛荒的土地……”
“不久后,皇帝进军本阿鲁斯,要求当地官员向新任哈夫斯首领马库苏姆效忠,由此可见,伊萨克皇帝对叶海亚的战争,纯属迫不得已,旨在帮扶正义。”
“1456年5月13日,迟迟不见本阿鲁斯城归降的伊萨克皇帝放礼炮庆祝,城中守军受到感召,当晚,城门大开……”
莱克琢磨了一会儿,
“由于伪王叶海亚的执迷不悟,突尼斯城很快被围,宛如一叶孤舟,在紫旗的海洋中流浪……”
“这里是哈夫斯家族的统治中枢,叶海亚提前有所预感,囤积了大量粮草和军械,要与伊萨克皇帝抗争到底。”
“据他所说,他能守著这座城市直到老死……”
莱克回忆起今天在街头的见闻,蘸蘸墨水。
“城中的物资暂时不是问题,可相比于物资的匮乏,人心的丧失更为致命。”
“前不久,扎亚尼德王朝占据了西境的几座城市,却拒绝向突尼斯城派来援军,这件事极大伤害了守军的士气,他们真的沦为了孤家寡人。”
“比起南面的游牧部落,突尼斯一带的居民以农耕为业,本就较为软弱,热衷于圣战的狂热分子已经在早些日子前往圣城凯鲁万,留下的都是些随遇而安的市民和农民,他们虽然对伊萨克皇帝的使命十分不理解,对哈夫斯家族忠诚度较高,但本身战斗力差,恐怕难以久守城池。”
“笔者在此久居多年,曾与突尼斯城的地下势力有著些许交集,他们掌控著突尼斯湾内的几座暗港,时不时有富裕的居民坐上小船,逃往城外,向马库苏姆和他背后的伊萨克皇帝效忠。”
“不少达官贵人也两头下注,安排部分亲眷出城效忠马库苏姆,提前混个脸熟。”
“叶海亚对城市的掌控已经大不如前,这些事情官商勾结,根本禁止不了。”
“不得不说,皇帝将马库苏姆推上前台的行为著实高明,有时候,人们在进行艰难选择之时,就是需要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脆弱的内心,哪怕这个理由十分荒诞。”
莱克摇摇头,留下一段空白,将史书翻到最后。
“笔者多年考察,几乎走遍了马格里布的每一寸土地,对这几个创建在穆瓦希德王朝废墟上的国家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归根结底,它们没有一种能够将底层人民团结起来的文化,没有一个完善的行政框架,没有一个合理的继承制度,甚至没有将宗教很好地利用起来。”
“他们有的,仅仅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勇悍非常的游牧部落和时不时出现的英明君主。”
“时代在发展,当海峡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当勇悍的游牧部落在更勇悍的入侵者面前败下阵来,当赖以生存的贸易被拦腰斩断,那么,偶尔出现的明君也难以改变他们注定衰落的结局。”
街上的士兵匆匆跑过,一片嘈杂,想必又是哪处城墙遭到了袭击。
“也许,不久之后,这座伟大的城市将在几百年后,重新回到罗马皇帝之手,到那时,蒙尘的美玉,一定会再度绽放光辉。”
“到了那时,我会把自己十年间绘制的马格里布地图和收集的人文风貌连同这本史书一起,递交给伟大的皇帝。”
“想必以他的慷慨,一定会给予我应得的回报。”
莱克合上自己的史书,静静捧起手边的酒杯,啜饮一口。
他突然来了灵感,将这本无名史书的扉页上写下了几个大字。
迦太基战纪。
远方的巨炮再度轰鸣,古老,苍凉,悠远又奋发昂扬,仿佛是一头被冰封的数百年的巨龙从幽深的洞窟中苏醒,感受著血液重新充满干枯的躯体,试著展开覆压天地的双翼,对著苍天,发出了久违的嘶吼。
嘶吼中带著重生的欣喜,带著对宵小的威压,也带著对宿敌的滔天暴怒,宣告著自己的重新君临。
百兽震惶。
上一篇:道德绑架?笑死,我根本没有好吗
下一篇:重生南美做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