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第717节

  “这可是少见的题材。”

  这幅画描绘的是城市街角,几个穿铆钉皮衣的年轻人——领头的女孩鼻环闪着冷光,正用喷漆在墙面涂鸦。

  “他们是布朗克斯区的街头艺术家,“姜哲说道:“我觉得好奇,就去看过一次。回来之后,根据回忆画的这一张。”

  秦教授说道:“虽然内容有些奇怪,但是,这也是才是纽约的心跳!看着作品,能感受到年青人击打随身携带的汽油桶,工业噪音在混凝土空间里震荡。女孩把铁锈颜料瓶扔过去,将暗红粉末撒向空中。这些都是真实的生活。”

  因为聊的高兴,秦教授还让姜哲拿来纸笔,试着作画。

  他来到纽约,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研究手痒。

  姜哲几人聊天,作画,相互指点。从五十层的高楼,到哈德逊河的船舶,竟然忘了时间。

  直到汪真提醒,姜哲和秦教授想起,明天还有活动。

  第二天,姜哲来到国内画家们聚会的展厅,看到很多人正在看报纸。应该说,是请懂外文人,帮他们翻译。

  几人看到姜哲来了,笑着恭喜他。

  “姜哲,你的作品上报纸了。”

  “对,还有报纸刊登了昨天的采访。”

  姜哲一一回应。

  汪真拿着几份报纸走过来,示意他自己看。

  姜哲接过报纸,扫了一眼都是组委会联络的媒体。在艺术评论圈子里,很有影响。

  “……当大多数移民艺术家忙于解构东方符号时,这位华国来的画家选择直面纽约的钢铁筋骨。他的笔触是焊接枪与舞裙的结合,让观者同时感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

  他有看另一篇专题报道。

  “值得玩味的是,姜哲拒绝被归入'亚裔艺术家'范畴。他的创作母题从未出现旗袍、书法或山水,反而充斥着纽约城市生活的工业意象和乡村牧场的狂野。这种去标签化的勇气,恰恰印证了当代艺术的成熟——我们不再需要靠贩卖异域风情闯入艺术圈子,而是以平等的锋芒切开全球化的蛋糕。“

  除了这两篇,其他关于画展的报道,只是提到了自己,没有专门介绍。

  汪真告诉姜哲,画展开幕的讯息当天就传回国内,已经有各种媒体开始报道。

  这种宣传会持续一段时间。

  汪真说道:“因为宣传到位,特别是看到画展的影响,很多人已经跑到美协甚至几个文化部门询问。这样的联合画展的形式,能不能持续下去,如果能持续下去,以后能不能多一些名额?依我看,国内的这些画家们比美国这边的画家更重视这件事。估计还会有人来找你。”

  姜哲不知道联合画展能否成为固定的合作形式。临时起意才想到了合作,以后自己也不想在这方面多操心。不过,这次画展的影响越大越好,自己的荣誉值等级,很快就要面临升级。需要更多的荣誉值。

  时间飞快。

  联合画展的最后一天,国内来的画家和米国这边的画家们,在撤展前聚集在展厅前的广场上,准备拍了一张合照。

  画展期间,得益于宣传,让所有参展的人大大的风光一次。有不少画家卖出了自己的作品,甚至达成更多的合作意向。

  对于真正有实力的人来说,这一次的联合展览,让他们拿到了真正的好处,得以展示实力。

  因为姜哲是发起人之一,他的朋友圈再次扩大。

  合照的时候,大家相互推让。姜哲被推让到前排靠近中心的位置。和策展以及组委会的几人站在了一起。

  大家的脸上洋溢着热情,开心的笑容。摄影师记录下了这一刻。

  国内的团队在纽约游玩三天后,准备回国。姜哲去机场送别秦教授和汪真。

  告别前,除了各种嘱咐,秦教授还建议姜哲毕业之后,回国工作。

  姜哲看着朋友们过安检之后,回到自己的画室,听到了久违的系统提示音。

  你的荣誉值,已经满足荣誉等级提升的条件。

  这可是期待已久的升级。最近几天,他经常关注荣誉值经验条。看着游标似乎到了终点,但就是没有提示。

  估计联合画展的影响,起到了促进作用。

  他点开系统,找到荣誉值页面,等待升级完成,立刻查看升级后的变化。

  当前的荣誉等级,已经从声名远扬,升级至名扬中外。

  随着荣誉等级提升,学习积累获得的奖励,也会随之增加,系统功能将继续丰富。部分功能,需要自行尝试。

  当然,想再次升级,需要更多的荣誉值。

第754章 ,创新,赚钱,毕业

  姜哲端着茶杯,看向窗外。

  夏天到了。

  窗户隔绝了外面的湿热空气。空调缓缓释放冷气,让室内温度十分舒适。

  半晌之后,他走进宽敞的书房,坐到大画案前。视线扫过几件文房,让情绪稳定后往砚台里滴入少许清水,开始缓缓研墨。

  墨,随着一圈圈转动,渐渐融开,散发出几种中药的混合幽香。

  想着要画点什么,该怎么表现,不知不觉,砚堂上的墨汁已经浓稠。

  醒墨的时间里,他铺好一张三尺楮皮纸,挑出一支半旧的狼毫笔,润笔,调墨。

  他端着笔,略一思索,就果断的将笔锋斜切入纸——顿挫——运笔。

  笔尖的浓墨在牙白的纸上,画出有利流畅的线。

  姜哲的手腕悬空抖动,国画的笔墨技巧,化作城市建筑的肌理。

  来到纽约之后,大部分的学习和创作时间,用来研究油画。但是,对书法和绘画的学习,也没放下。

  用系统奖励抽取国画技法的几率不大,但积少成多。此时的他,比刚到纽约时,掌握的国画技法越来越多。

  此刻,他用国画形式,表现纽约的城市生活。这是对国画技法的运用和创新,也是近一年时间里,经常思考的问题。

  探索新的绘画表现语言,不能生搬硬套,需要不断尝试。

  待到笔端的水墨将要用尽时,纸上出现飞白,他用笔肚蘸水后,侧锋横扫。墨色倏然变浅。画中远景的城市建筑,渐渐浮现出来。

  部份远景画完,他换了一支笔,重新调墨,用“屋漏痕“笔法,从晨边教堂的尖顶开始刻画。

  笔尖逆行,扭转,时快时慢。锥画沙折钗股等笔法陆续派上用场。

  描绘钟楼表面时,他略做休息,同时观察画面效果。看着用水墨表现的建筑。突然想起,去年自己与朋友们在这里游览,写生的场景。

  提笔,在建筑的空地上,点缀几个小小的人物形象

  松烟墨混合青色,在建筑的背光部分,晕染出青灰色块。在行笔过程中渐渐散乱的笔锋,刮擦纸面,画出自然的飞白效果,恰好符合墙面潮湿的痕迹。

  随着画面画面逐渐完善。尺整宣上,晨边高地的街景正以国画的特殊笔法,徐徐铺展;百老汇大街的车流化仿佛山涧溪水,消防梯是垂挂崖壁的藤蔓,连街角热狗摊的遮阳棚,也成了倪瓒笔下的茅亭。

  姜哲结束部分刻画,就会停下检查,思索。

  今天的笔法,有些犹豫,也许是受到情绪的影响。

  他放松心情,找出一支染色用的羊毫笔,开始调色。

  颜色有传统的植物矿物色,也有西方的胶质颜料。

  他最熟悉的哥大的教学楼,被画成小青绿山水的效果,楼前那棵橡树,茂密青翠。

  描绘这棵树的时候,他脑海中浮现出在哥大经历的许多事。

  在阅览室写《东方艺术》……

  在修复实验室中的忙碌,争论,探索,失败,成功……

  在一些珍藏手稿上窥见秘密的喜悦……

  因为学习的太晚,还有大雨,自己与几位学生留在研究室休息,几个人轮流讲故事……

  在教室,某位教授曾嘲讽国画家只会用平面思维解构立体。自己与之争论,从那之后自己研究国画的时间增多。

  除了哥大的景物,还有一些给他留下深刻记忆的物像,逐渐出现在画面上。

  拍卖行的大厦,几家画廊的展区,中央公园的树冠群,哈德逊河上的渡轮...

  一小时后,姜哲后退三步审视画作。觉得还算可以,就用板刷蘸清水,把有形象的画面润湿。

  墨色开始微妙晕染,笔墨渐渐交融。

  这幅表现纽约风光的国画,基本完成。城市建筑群替代了水墨群山,百老汇车流仿佛山间溪涧。

  虽然还能看到瑕疵,但是,这种有感而发的作品,能够抒发情绪就够了。他思考片刻,在画幅右上角的留白处,用行书写下一段文字:

  “世谓国画不宜描绘钢铁森林,余以勾皴点染法,写纽约风光,乃知笔墨当随时代。戊子年。“

  题跋之后,他盖上姓名印,还在不起眼的城市角落,留下一枚很小的肖形印,纹样是齿轮咬合水墨莲花。

  他取来相机,拍下画面。

  此时,一位朋友打来电话,约他聚会。

  姜哲以准备毕业的事情为理由,婉拒。

  他休息片刻,本想收拾画案,但是,想到毕业,似乎总有一些莫名的情感需要宣泄。

  于是,铺开一张比之前作品尺寸略小的宣纸。

  重新研墨,准备颜料。

  他思考画些什么,一些刻在记忆中的形象,自然浮现。

  自己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没有回滨海。因为研究课题,因为创作因为种种……

首节 上一节 717/7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86:我用游戏踹开世界之门

下一篇:四合院:一不小心截胡了秦淮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