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第660节
虽然大家都没撕破脸争论,但是这种争议很明显是为各自专业争取利益。
系主任已经习惯这种争议。几乎是讨论到切身利益的时候,必然发生。
……
纽约。
姜哲对于来支持自己的嘉宾和朋友一一进行回访,表示感谢。
他在拜访克里教授时,与教授进行了一次长谈。
克里教授不但出席收藏仪式,还在建议姜哲可以考虑读雕塑专业。
他的理由是,雕塑看起来冷门,但是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在西方社会中还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
姜哲表示会认真考虑。
仪式结束后的第三天,他和汪真提前结束纽约之旅,这带着礼物和邀请创作的订单,返回首都。
之所以提前回国,是因为汪真和姜哲都接到了美术协会的邀请。
因为姜哲的作品被收藏,在国内圈子里穿的沸沸扬扬。
美术协会希望借助这件事情,增加一些业绩。
姜哲考虑到还要在国内的圈子里混,也不好拒绝邀请。
回到首都,二人立刻来到协会。
协会对这类工作,早有关成熟的方案。
在宣传协会工作成绩的时候,无形中帮姜哲打响了名气。
很多人以前不认识姜哲的人,如今已经知道,有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被国外博物馆收藏。
这一过程,与姜哲在纽约的名气变化过程很像。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姜哲这个名字,是因为雕塑,就以为他的专业是雕塑。由此产生的误会,让姜哲花了不少时间去解释。
忙完在首都的宣传,姜哲回到滨海,配合学院的宣传。
姜哲的别墅,陆续迎来许多的客人。直到半个月之后,别墅逐渐恢复平静。
姜哲放下了这件事,开始全力准备读研的各种资料。
对于他来说,语言观不是问题,参加考试就行,真需要认真准备的是作品集和面试。
为了增加申请的成功率,他把被收藏的作品资料进行整理,准备陈述的文稿。
准备作品期间,他没有放松学习积累,
他抽空为佳士得在纽约的总部,以及汪真在首都的画廊,各做了一件雕塑。
这两件雕塑都是以运动员作为素材。
他擅长写实风格创作,所以重点表现雕像的力量和运动感。
某个周六的上午,姜哲准备好画纸,拿着铅笔,准备开始新的创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创作构思已经比较完善。
他想把在纽约参加聚会时的一些瞬间,作为素材,进行创作。很多画家曾经表现过纸醉金迷的场面。
姜哲打算画出不同的感受。
铅笔在纸上画出一根根线条,笔尖摩擦,发出沙沙的声音。
纸上,一个人物形象渐渐呈现。
第716章 ,准备考研
姜哲背着双肩包,走向教室。
因为申请研究生的资料有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需要学校开出的证明,其中要有老师的签字。
他已经找过几位老师签字,最后还需要胡老师的签字。
推开教室的门,看到好多同学在教室里等待。
胡老师正在讲桌上,给学生们签字。今天来到教室的学生,都是准备申请读研,来找她签字。
每签完一份儿,她都会询问学生的具体安排。
几位同学们看到姜哲,都尽可能小声的打招呼。
姜哲一一回应。
他发现,班里的同学来了一半。
“你着急,就排我前面。”班长小声对姜哲说道。
姜哲回应:“不着急,我排队。”
一个班里的同学,大家也没争抢,轮到谁就过去签字。不需要像挤公交那样排队,
姜哲随意找了处位置坐下。
读大四的时间,除了班级的专业课,很少能聚集这么多的人。
因为在坐的人,都要准备读研,所以正在相互询问,准备申请哪所学校,什么专业?哪位导师?等等事情。
面临毕业,很多人做了多项准备。
尽管之前的时间里,同学之间少不了相互打听,但是在最终确定之前,事情充满变数。每个人都希望了解更多信息。
几个在等待老师签字的同学,与姜哲谈论起国内和国外的申请研究生的区别。
国内读研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包括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通过初试的考生需要参加复试,复试内容包括作品分析、创作分析和理论论述等,通过复试的考生将进入最终录取环节。
国内学生申请国外的研究生,流程简单一些,但是初选难度很大。初选过后需要经过评议委员会面试,面试通过就可以被录取。
付敏请胡老师签完字,看到姜哲和几位同学聊天,便走过来在旁边坐下。
姜哲问道:“你不用去教务处签字吗?”
“不急,这时候那里的人多。你打算先去哪里?”付敏问道。
很多同学已经知道姜哲要申请国外读研。
姜哲刚才正说道这件事。“先去佛罗伦萨,然后去巴黎,最后去米国。”
“你不去伦敦吗?”
姜哲说道:“不去了,时间来不及。”
另一位同学问道:“你不申请国内的研究生吗?可以有一个保底的选择。”他直接选择报考国美的研究生。
班里许多同学选择在国内读研。
听到姜哲不会申请国内的研究生,周围好几个人悄悄松了一口气。
毕竟姜哲的专业水平有目共睹,而文化课成绩,特别是外语成绩,他们都能看到。如果与姜哲报考同一所学校,他们是很难和姜哲竞争的。
“本以为你会去英国,我还想和你一起去。”付敏因为专业成绩好,家长也支持,自己能够卖画,所以打算申请国外的研究生。因为外语的原因,她只能去申请需要英语的研究生。
姜哲笑着答道:“你是读研究生,不是读初中,怎么还要需要别人陪着一起去?”
“去异国他乡,有个熟悉的人作伴,更方便。”
几位打算留在国内的同学,很羡慕能出去读书的人,开始询问一些外出的细节。尽管不能去,多知道一点,作为谈资也好。
胡老师给一位同学签字后,对姜哲示意。
姜哲看到胡老师已经闲下来,急忙说到:“你们先去教务处,咱们等一会儿再聊。”
姜哲拿着资料去签字,其他同学去教务处办手续。
胡老师看了姜哲的材料,在指定位置上签下了姓名,然后问道:“准备的怎么样?时间来得及吗?”
姜哲说:“材料备齐了。已经尽可能的分配好时间。”
“需要什么材料,及时给我打电话。”胡老师问道:“你的作品集,要不要我帮你审一审。”
姜哲说:“我请画廊联系印刷,等把作品集拿回来,请您过目。”
“祝你顺利通过。”每签完一位学生的材料,胡老师都会送上一份祝福。祝申请通过,考试顺利或者被录取等等。
“谢谢老师。”
看着姜哲和其他学生陆续离开教室,胡老师心中感慨万分,不知不觉,自己的第一届学生,快要毕业了。
……
在材料上盖好鲜红的印章,教务处的老师叮嘱姜哲,因为材料表面较为光滑,不要把印泥抹花了。
姜哲谢过老师,小心的拖着自己的材料来到走廊上,看到其他同学没急着离开,都在聊天,等待印泥干燥。
他找位置坐下。
“姜哲,等一会儿你要去画廊吗?”付敏问道。
姜哲说:“我去画廊取作品集。”
“能不能带我一起去?”
“可以。”
上一篇:重生86:我用游戏踹开世界之门
下一篇:四合院:一不小心截胡了秦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