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宝岛1992,从四小天王开始

宝岛1992,从四小天王开始 第463节

  这让诸多歌手大骂陈启明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华语乐坛是真的已经成为陈启明的天下了。

  他已经连续三四张专辑在发行前就开始屠榜了。

  当然,这一次,陈启明也不是完全没有对手。

  他这次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转战宝岛以后,获封新一代流行天后称号的王菲。

  八月,王菲发行了新唱片《浮躁》。

  这张专辑一发行,便迎来了口碑销量双爆发。

  这张专辑是八月末发行,发行以后,直接力压了任贤齐的《还有我》,拿下了八月最后一周的电台榜第一与金曲榜第一。

  任贤齐的火爆是有目共睹的。

  有人称他是1996年最红的新人,堪比当年陈启明。

  如此威势,居然被王菲力压,这不仅让媒体大为吃惊,就连陈启明自己,都特意去买了一张王菲的《浮躁》来听。

  听完这张专辑,他忍不住点头。

  王菲这张专辑的歌曲或许并不是传唱度很广的那一类,但如果论曲词,这张专辑无疑是一张经典。

  长久以来,大家对于流行歌手的界定无外乎“大众创造偶像”的所谓市场催生观点。

  认为流行乐天皇的诞生,是适应听众导向的直接结果。

  但这并非涵盖流行歌手全部内容的绝对评判。

  这一点在王菲身上体现得较为突出。王菲作为流行音乐界女歌手中的标签人物,她的音乐轨迹清晰可循。

  然而促使其成为流行乐“女皇”的,并不是因循市场的常规结果,而是锐步潮流的领军缘由。

  至少可以说,她模糊了引导听众与被听众引导之间的界限。

  这使得她的音乐先人一步,从而使得受众成为一种歌者的主动。

  这一点对于一个流行歌者而言,意义重大。

  在之前,王菲就以《十万个为什么》—《胡思乱想》—《DI-DAR》缔造华语乐坛另类潮流。

  而今年这张国语专辑《浮躁》则是更进一步,彻底完成了根源摇滚与英式摇滚的结合与蜕变。

  专辑对于中文流行歌曲既定模式的颠覆,对专辑整体概念的坚持使之界碑意义明显,甫一推出,即受业界肯定,好评如潮。

  这张打着面向国际旗号的原创国语专辑《浮躁》与以往王菲专辑庞杂的幕后创作不同,极力精简创作制作人员。

  张亚东第一次成功监制王菲全辑作品,窦唯+张亚东+王菲+COCTEAUTWINS的创作模式成功将王菲推向了颠峰。

  有乐评人甚至喊出了华语乐坛男歌手陈启明称王,女歌手王菲称后的说法。

  这张专辑以王菲自主自在的状态作为专辑主导概念,除去两手作品假手他人,一首纯音乐作品,其余词曲创作均由王菲一手包办。

  幕后编配制作上的BANDSOUD风格简化一切烦琐的的器乐铺陈。

  中文流行音乐词作往往左右著作品的重心,《浮躁》却刻意淡化作品中词作的地位,仅以标题叙述歌曲情境,歌曲吟唱则用简单重复的音节强化标题模绘的况味,于是成就了这张完全由“意识”或“潜意识”主导的概念专辑。

  虽然王菲在创作形式上无限接近她男朋友窦唯的创作风格,但王菲的驾御将京式小调的转音融合于英伦摇滚之中,邓丽君风格、COCTEAUTWINS、窦唯……王菲奔逸绝尘的悟性使得她能把这些深刻影响她的歌者的灵魂化合。

  而COCTEAUTWINS度身创作的两首作品在整张专辑中并为显得突兀,反与王菲自己的创作水乳交融。

  林夕与黄伟文,香港乐坛两大词作高手为王菲填下《分裂》与《扫兴》,在文学性与意象表达上的完美结合更为专辑生色。

  王菲自己的词作,更是即兴色彩浓厚的诗性作品。

  今年是王菲相对较为低产的一年,整年只推出一张专辑,一张EP,而这张《浮躁》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她出道以来最成功的唱片。

  专辑充满音乐品位与词作意象上的兴奋点,在工业化的今天,唱片一样做到尽量少考虑唱片的商业因素,做一张反映自我的,真实的,充满诚意的流行音乐作品,就是值得喝彩的了。

  而王菲作为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流行歌手,在这张唱片中走到了商业的背面,又获得了惯性化的成功,这又引证了那句老话——艺术的成功归根到底都是个人魅力的成功了。

  自《十万个为甚么》开始,王菲每张大碟都有进步,新的音乐风格逐一出现。

  经过《胡思乱想》、《讨好自己》等摸索阶段后,《浮躁》的推出可说是达到王菲音乐路的最高峰。

  继《誓言)和(出路》等作品后,王菲对BJ摇滚情有独钟,可能因为监制是窦唯和张亚东的关系,整张《浮躁》的歌曲均以此为主要风格。

  (堕落)可说是王菲亲自创作曲词的众多作品中较具代表性和水准的一首。

  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对爱情的执着,歌者决定与情人一起堕落,不再计较别人怎看。

  除《堕落)外,王菲还曲词包办创作了《无常)、《浮躁)和《末日)。其中(浮躁》只有简单的二十二个字,全歌以不知何解的吟唱为主要构成部份,可谓香港流行乐坛传统音乐概念上的大突破。

  其他如<想像》、(哪儿)和《野三坡》更进一步打破文字规限,以不知何解的语言为歌词,摒弃传统的国粤甚至英日语歌词,以自然的声音,毫无阻隔抒发内心最原始的感受。

  改编 Cocteau Twins的歌曲(知己知彼》曾成为不少人的谈论话题,而(知己知彼》一曲的受落亦肯定了王菲的音乐品味得到听众的支持和认同。

  放弃再单纯改编 Cocteau Twins的作品,制作这张《浮躁》时,王菲特别请了Cocteau Twins为她作了两首新曲(分裂》和《扫兴》,作更进一步的音乐交流。<分裂》承袭了《知己知彼)的迷幻精神,王菲放轻的唱腔加上和声的编排,确实达到分裂的效果。《扫兴)营造的感觉虽然跟《分裂》不同,但歌词的意境却很相像,都是那样的欲断难断,委曲求全。

  大碟以《无常)拉开序幕。没有前奏的编排,一开始便听到王菲的声线,唱着各样的自然景象。

  一个悠闲的画面,王菲却看到这一切美丽和洽之后,那世事的无常。

  一切安好的九月天,只是缺少了烦恼,却令王菲心浮气躁,胡乱想像,情绪分裂而不安,整个人冷静不下来。

  整张唱片的十首作品,歌者都是处于这种不安的情绪状态里,而且越后部份的作品,所展现的情绪越不稳定。

  不听不看不说,王菲独自陷入对爱情和生活的迷失里。

  明显的《浮躁》尝试展现一个较为精神层面的状态,将生活上、爱情上的点点不安感觉加以捕捉,乃王菲继《迷路)这带诡异味道的歌曲后另一更完整的深入精神领域的音乐作品,更是王菲历年来最统一而完整的概念唱片。

  《浮躁》不但在音乐上注入了BJ摇滚的元素,更将之与北欧迷幻风格融合无间,完成这实验性的概念创作。

  王菲亲自参与撰写大部份旋律及部份歌词,是第一张真正属于王菲自己的作品,成功摆脱过去一切被指抄袭的风格,突破自己,也打破了香港乐坛的传统框框。

  这样一张堪称完美的专辑,虽然在人气是或许比不了陈启明。

  但在口碑上,陈启明都有些震不住。

  在九月十日的一期宝岛乐坛杂志上。

  主编便直接提出了陈启明新唱片销量或许会超越王菲,但歌曲的艺术造诣方面会比不上王菲的说法。

  陈启明对这说法自然是不服。

  但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王菲这种另类歌曲的口碑是他难以击败的。

  因此,他干脆不去管口碑可能比不过王菲的事,开始专著于唱片的销量。

  人无完人,王菲在华语乐坛就像是影坛的王家卫。

  拿一坨屎出来都有人说香。

  过于计较反而会伤到自己。

  所以,他干脆不去理会这些,而是专著于销量。

  反正他陈启明本身就是一个以销量成就现在地位的歌手。

  销量才是他的基本盘。

  如果要想追求口碑的话。

  别说一张,十张专辑的歌曲他都能搞出来。

  反正乐评人的尿性都是什么歌另类就是好歌。

  他要是拿一些另类到极致的歌曲出来,保证这些乐评人会疯狂吹捧他。

  现在,他还是继续玩销量就是。

  在他心里,销量才是王道。

  口碑再好,销量有我高吗?

  乐评人吹捧再多,销量有我高吗?

第380章 周杰伦被欺负

  “其实我觉得媒体将陈启明夸得太过了,纵观陈启明的歌手生涯,我在他身上除了看到人气高这个闪光点外。

  就歌曲本身的艺术性而言,他与很多歌手其实都还有差距。

  不说罗大佑与邓丽君,就说乐坛现在非常活跃的王菲、叶倩文,陈启明与她们相比,都有一定差距!”

  翻看着手中的报纸。

  陈启明一点不奇怪会有人站出来攻击他。

  自他成为亚洲顶级天王那天开始,有些乐评人便一直以攻击他为生。

  可能有人不相信。

  而事实就是,依托于在报纸媒体上攻击以及疯狂吹捧陈启明,已然养活了一大批的人。

  专门有人依靠在媒体上撰写关于陈启明的各种文章而赚钱养家。

  因为这种人太多,陈启明早就见识了各种攻击他以及夸奖他的文章。

  只是,相当于之前,这次的这次文章火了些。

  而一切的原因都在他这张被定名为《朋友,你好》的专辑。

  这张专辑的歌曲在各大榜单上推出以后,便立刻在各大榜单上疯杀,将其他一众歌手的歌曲全部踩在了脚下。

  说来要可笑。

首节 上一节 463/6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华娱:大导演从拿下女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