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307节
工地那边已经磨合得比较顺了,而且每个区域有个小负责人,他自己一时半会不在,也不用担心施工问题。
担心也没办法,
抓思想抓正治的会议,
今天这个会不给请假,必须参加。
这次会议的主题,针对的就是他们这些业务线上的骨干,
‘必须反对重业务轻正治的实用注义和事务注义。’
李铭坐在比较靠后排的位置上,时不时的在记事本上写几个字,
看起来像是在认真听讲还做笔记,实际上他还是在处理小世界的事务。
这样的思箱教育,对于什么都有计划的计划经济来讲,确实很有必要。
比如他们采购三科的采购工作,完成了基础任务的指标后,做好做坏全凭觉悟高低。
钱进、胡来这样比较跳脱还喜欢摸鱼的,跟陈国栋科长这样时刻想着工作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比较可惜的是,今天的会讲得有些太虚了,教育提升觉悟的效果有限。
时间有点久,
李铭活动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
他发觉陈冬副科长还带了张报纸来开会。
报纸垫在工作记事本下面,
副科长跟他一样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像是在做笔记,其实是在看报纸。
李铭不由多看了两眼,
‘同资产介级争夺下一代。’
‘管好教好青少年是兴无灭资的介级斗争。’
标题好大,
不是小事。
马上就是4月份了,离5月不远了...
4月份已经很是躁动,不得安宁,
进入4月,周晓白、张海洋这样的学生,宁静的学校时光基本上算是结束了,
他们中的有些人,很快就要登上这个时代的舞台最中心处。
第410章 都想要合伙
李铭没管副科长看报纸的事,继续忙他自己的小世界。
之前建的藏书馆太小了,他把北片区种的蔬菜移动到了南片区鸡舍旁边的备用地,
在原来的蔬菜地上正在兴建一栋更大型的藏书馆,
长200米宽100米,一般的大学图书馆大小。
框架式建筑,他是连墙都不打算砌,
没有日晒雨淋,不要墙也行,就是有点不美观。
由于不需要设置阅览室,他这一个馆可以顶三个馆用,藏书千万本轻轻松松。(参考我的母校图书馆,一个新的分馆300万藏书量。)
60年代的大学,一个学校的图书馆也就几十万的藏书量。
66年停的是教学工作,很多大学是70年才停办,72年复办,
中间的两年,图书馆的书刊资料是被整体封存了起来。
这些书籍不需要他去保存,
他是打算存放附近的各种小图书馆的书,以及各种被人处理掉的四旧老物件。
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占空间,他这是提前建好一个五层的藏书馆备用,也可以称之为藏宝楼。
开完会,
陈国栋科长跟他边走边聊,
“工地那边一切顺利吧?”
李铭回话道:“经过一个星期的磨合,现在的配合比之前更顺,工作效率还提升了不少。”
“气温回升,母鸡也开始恢复产蛋了,向阳花那边收鸡蛋的事情,要不要我安排钱进他们替你去?”
土鸡怕冷,外界气温10度以下的时候,母鸡会停止产蛋,优先保证它自身活命的营养。
“我前两天已经问过了高队长,现在母鸡还比较瘦,还要养一养才会有大量产蛋。少量的蛋,我会一个星期问一次,有了就收上来。”
陈科长满意道:“科里的人,你是最让我放心的!”
“这都是科长您安排好了的,我就是按部就班。科长,养殖场的建设什么时候开始?我好提前安排人手准备。”
“养殖场后面一点建都行,春天这第一波的猪仔分不到,建了也空着发霉。你先忙好职工楼的建设。”陈科长现在的工作重点是协调转售大棚蔬菜。
“好的,科长。”
见两人谈完事,陈冬副科长这才开口道:“小铭,你要的汽油票在办公室里,你现在有空的话就一起去拿一下!”
“嘿嘿,副科长又是麻烦您了。”
副科长夸道:“你把可以在厂里报销的跟你自己用的分得一清二楚,这样挺好的。”
李铭有些无奈道:“报销,挺让我头疼的,不报又不行,太特立独行不合适。我把里程算给厂里,能给我发多少油票随他们发。”
“你的家底,吃点小亏没事,可以省得别人说闲话。”
副科长等采购三科的人都知道他家底很厚实,这是捐款500块的后遗症。
“我现在也是钱紧,等着温室大棚那边的分红。”
副科长小声问道:“小铭,你说我们也在乡下搞几个温室大棚怎么样?”
李铭并不感到意外,一般人都会跟风,何况是常走在政策边缘的采购三科的人,
“副科长您是打算跟谁合伙啊?”
“这个不违反规定的事情,科里的人都想要合伙。”
李铭提醒道:“今年冬天,大棚蔬菜的价格应该会比较低。而且四季青的产量会翻几倍,向阳花的产量,东风公社其他生产队的产量,今年冬天起码会有200万斤的大棚菜供应。”
200万斤的供应量其实还是杯水车薪,市场经济的话,销售价格会飞上天。
但这年头的销售定价不是按产品的稀缺性、科技含量之类的定价,
销售价是按成本加上损耗、货物税、摊提折旧、营业税、合理的利润等定价的。一般是增加20%左右。
蔬菜比较特殊,年度计划的价格由二商局制订,然后上报计委审批。
为了保证供应的品类种样繁多,均衡菜农在丰产歉收时候的收入,还考虑上市的先后,蔬菜收购有一套比较复杂的定价。
但是定价基础最主要还是看成本,
李铭大幅提高了亩产量,也就是大幅降低了亩生产成本,
成本降得多,定价的基数就低,今年冬天大棚菜的市场指导价相比去年就会低非常多。
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价格越低受惠的人群就会越广泛,更多人能买上那么一两次尝尝鲜。
副科长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价格下降是肯定的,但是产量高,一斤能赚个一两分钱也够多的了。”
“那肯定不止一两分钱。你们选好地方了么?”
“嘿嘿,还是跟你学的,我们打算让各家都出人成立一个生产合作小组。再以小组的名义跟生产队包一块荒山的地。地方就选在咱们科的养殖场边上。”
“你们已经计划得很完备了呀!”
副科长笑道:“讨论了两三天了呢,这两天你一直在工地那边忙,早想找你帮忙参谋了。”
“你们也打算选荒地,那土壤跟化肥就要解决好。其他的应该也不用参谋了。”
副科长点头道:“土壤、化肥这两个问题,我们还在商量怎么解决,不过应该问题不大。”
有说有笑回到采购三科办公室,
几天没见,热烈欢迎,一番嘘寒问暖。
李雪瑶问道:“小铭,上星期拍的新闻简报,什么时候有播?”
“我问了一下摄影师,可能是4月中的第15号。”
李铭给摄影师留了名片,让对方剪切好了之后给他一个消息。
那天中午吃工作餐的时候,他收好对方的粮票、饭钱后,就加菜了,
用的名义是,菜是他家里人送来的,大家都是为了愅命工作,有了好东西就应该互相分享一下。
几个保温桶的菜,看着确实像是家里带来的,摄影师也就凑合着吃了。
实际上,菜是小食堂傻柱烧的,手下人范家文送到工地的。
他早算好了,现在人大多都很讲原则,只有变通的法子才能说服这些人。
上一篇:遇见青梅,从幼儿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