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110节

  有一大摞的泥板靠墙放着。

  “这是炕顶上盖的?”李铭伸手摸泥板,蛮坚固的。

  高连长回答道:“对,这是炕板,黄泥跟草一起和的,好用得很,耐热存热。”

  “不是石板,用泥板,这不是容易塌了么?”李铭有点没底。

  “不容易塌,大家都是用这样的泥板盘炕,没问题的。”

  “高连长,我力气比较大,加个水泥板进去行不?”李铭想到跟娄晓娥办事的时候,炕塌了,那得多尴尬。必须要加固!

  “现在没那么多水泥板呀。”

  “水泥板我叫人送来,等下你把尺寸写给我。有合适的,今天就送来。没合适的,我让人就送水泥、钢筋过来,咱们自己做。”

  李铭轻松随意的表演了一下徒手把砖头掰断。

  一看如此,高连长有点咋舌,不过也没有意见了,“那就按你说的做,到时候水泥板上再糊黄泥。”

  “我就提议中间加固一下,其他的肯定是按你们的经验来。”李铭向来不瞎指挥。

  “反正你也不急,我就安排他们慢慢弄。”

  “高连长,我们回大队部吧,我有点事和你们大队商量。”

  “那我们现在回去。”

  李铭是要和向阳花大队商谈建设专门的良种试验基地。

  上次李铭和高队长讲的只是一些良种的种植,这次他是打算要大搞特搞。

  刚好高支书也在大队部,几人凑一起商量。

  李铭把牧草种植、良种杂交、水果嫁接等等全都讲了一通,规划还是比较大的。

  高支书对自家生产大队能否完成李铭的设想表示了一些疑虑,他们向阳花没那么多技术人才。

  李铭表示会邀请其他地方的种田能手来向阳花实地教授。

  高队长倒是雄心勃勃,很是赞同李铭的计划,愿意把各个生产队的试验地都安排给李铭使用。

  高连长也是很信任李铭,认为按李铭的计划不会有什么损失。

  李铭建议向阳花先开个支部会议,征询好大家的意见,做事情的时候心才能往一处使。

  几人的碰头会也就是先沟通一下初步意见,很快就结束了。

  高支书也让李铭不用弄水泥钢筋,他会解决。李铭自然不会拒绝,这房子又不全是他的。

  李铭收好鸡蛋回城,采购三科陈科长还没能拿下李副厂长。

  违反规定,或者说是对规定进行变通执行的事情,没那么容易能搞成。

  这也是李铭没自己去操作汽车的事情,而是鼓动采购三科操作。

  李铭会开的是几十年后的小汽车。

  现在的货车,李铭还没把握开,起码要请人指导或者说跟车一段时间才合适自己开货车。

  再加上李铭之前一直是在南方开车,现在是北方的气候,注意事项他也不懂。

  这个年代的司机可是很难考的,当然也是非常吃香。

  采购三科的采购员们本来就是肥缺,一听到陈科长打算搞车,还是那么积极。

  不是说他们想转职成司机,而是有车会开可以少求人,开车也是非常值得传家的一门手艺。

  还是那句话,普通人想学车难上加难。

  地方上想成为正式的司机,即使有关系,也是要从维修工开始过一道道关卡,没被耽误也要好几年的时间。

  而现在的小汽车,司机是从最厉害的大货车司机里挑选出来的。

  能开单位小汽车的司机就不是工人身份,而是干部身份。

第144章 海洋物产丰富(五更)

  中午是在治安股吃的午饭,傻柱打包带给治安股的,感谢几人的帮忙。

  李铭询问了一下进展,就说了句,他明天有空了也会参与调查。

  他今天还有一件隐秘的事情要去办,李铭打算坐火车去海边。

  饭后,李铭自己溜去京城火车站排队买车票。

  京城去津城的车次还是蛮多的,普快硬座的票价2.9元钱,一百多公里,不便宜也不算很贵。

  他排着队伍买到了一张明天去津城的火车票。

  但李铭接着就不走寻常路了,趁着拥挤的人潮,上了一趟京城去津城的火车。

  他这还算是讲究的,有些人是半道先爬上火车,等列车员查票了才补票。

  哐当哐当的两个多小时,夏天还很拥挤,味道实在不大好描述。

  到达了津城,他用老套路补了一张到塘儿沽的火车票。

  津城到塘儿沽,40多公里路程又花了一个小时,这还是运气好没选到慢车,不然开开停停好几个小时。

  到了塘儿沽南站,离海边就只有几里地了。

  塘儿沽南站可以说在历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1888年4月,洋务运动的李少荃李中堂为了“便商贾,利军用”目的安排建成,是我国第一条标准化铁路的历史见证,‘铁路之父’也参与了建造。

  塘儿沽火车站在58年才改称塘儿沽南站。

  此时输送散装粮食成了塘儿沽南站工作的重点,也运输从津港上岸的旅客和货物,再通过附近海河岸边的码头,用小货轮把塘儿沽产的盐、碱、鲜鱼虾等运往全国各地,来自外地的煤、矿石、化肥、水泥等物品也从这里转运往华中、华东地区。

  李铭没理会繁忙的火车站与附近的津港码头,他走到没人的角落把自行车放出来,换上雨鞋,骑上车朝东出发。

  远远看去,沿着海河边,一大片的码头,工人在各种忙碌。

  也没人关注一个穿着海魂衫、背着斜挎包的骑车小年轻。

  海风徐徐夏也凉。

  10分钟都没有,李铭骑车到了渤海边,找了个没人的礁石地方,放出小木船。

  跳上船,李铭看了下手表是下午4点,用一副船桨往外摇,这海里划船跟河里划船就是不一样。

  小木船、船桨都是临时用气运能量造的,虽然他以前只在河里、湖里划船,但是他在海边城市生活多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有问题大不了逃回小世界,所以他大胆的出海了。

  李铭这次是来收海货获取生长能量的,也顺带点海货回京城,为了这个,还把中央平台的土全部弄到西片区搞了大片池塘。

  渤海太浅了,海域最深85米,平均水深18米;渤海湾就更浅了,平均水深只有12.5米。长江自然水深最深的是牛关矶的103米。

  李铭只需要开100米的探查就够了,探到海底绰绰有余。

  海底还是比较乱的,古代沉船,现代沉船,民船,军舰什么都有。

  带鱼、皮皮虾、对虾、梭子蟹等常见海鲜很多,马面鱼、拐子鱼等李铭也还能认识一下,其他各种各样的鱼,他是真认不出来。

  直接犁地一样扫过去,小鱼放过,大鱼是半只不留。

  小世界里生长能量biubiubiu的疯狂增长。

  此时我国沿海各大渔场的鱼类资源都很丰富,只有黄海东部中上层鱼类资源被脚盆国祸害严重。

  75年全国还只有1000艏钢制海洋渔船,85年就达到10万艏。

  李铭此时的大肆捕捞影响不大。

  去掉小动物,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00克/平方米,扫一次就有2300多公斤,也就是2吨多。

  他的收获速度只与划船的速度相关,以一秒5米的速度匀速前进,跟500米的世界冠军差不多速度。

  一个多小时后,李铭已经收获了500吨,还没什么疲惫感,劳累程度与平常跟秦淮茹嗨皮的时候差不多。

  但他还是停下了,闭目养神,任由小船随波逐流,他现在是边休息边把海里的泥沙土石垃圾一股脑收进小世界。

  海上民兵的望远镜里,这个二傻子终于划船划累了。

  李铭的小木船早已被发现,一会东西向,一会南北,时不时一个人傻笑,就在那划水,体能还蛮好的。

  小木船随波逐流慢慢漂向岸边。

  李铭嘀咕道,‘500吨的鱼分解只得到150吨的土,也就只有100立方米,鱼的水太多了。’

  来都来了,不收点土回去那真是亏大了,所以李铭现在休养生息,准备晚上再夜战一场。

  眼看李铭离海岸边近了,民兵准备去盘查一下。

  等他们走到近前,一大片湿地,却是不见人影,小木船也不见。

  民兵们四处查看也是一无所获,无踪无际,怀疑是沉船了又不是很像。

  小木船别看小,可不轻,压根不可能扛着跑他们还看不到,民兵们一头雾水。

  李铭早就发现他们了,提前加速登岸,船收进小世界,所过之处就从小世界里大放水出来,无踪迹的溜了。

  晚上天黑后,李铭又偷摸回到海边,再次划船进海里。

  这次不止收鱼,连土也收,收了500吨鱼获才停下,土也差不多收了200万方。

  海里的土收了就收了,最多影响生物生长,就一小片区域问题不大。

  河道里的土可不能乱动,一动可能就是河堤崩塌又或者别人不知道变深导致溺水。

首节 上一节 110/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遇见青梅,从幼儿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