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 第1372节
何家丽抚摸着圆鼓鼓的肚子,笑容里都透着母爱:“快了,下个月十二号。”
“姐夫,孩子的名字取好了没?”秦浩心中一动。
张建国将刚泡的茶递到秦浩面前,随后伸手摸了摸何家丽隆起的肚子:“我跟家丽商量过了,这个孩子要是男孩就跟她姓何,名字的话,就让爸来定。”
何家丽闻言用感激的目光看向丈夫,她比谁都清楚,连续生了六个女儿的父亲对没有一个儿子这件事有多耿耿于怀。
秦浩闻言却是眉头一皱,张建国的儿子何向东之所以后来变成一个赌徒,很大程度上就是何家给惯坏的。
“姐夫,我觉得这事你还是得再慎重考虑一下。”
张建国摆摆手,态度坚定:“我考虑得很清楚了……”
“姐夫,我知道你是孤儿,对家庭没什么概念,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们家,到你这一代,都经历过什么?”
秦浩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们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每一个姓氏流传到今天,都是一部家族史,或许早在几千年前,你的祖先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一代一代经过漫长的繁衍,中途不仅要遭遇各种天灾,还有战乱、人祸,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传到你这里。”
“你的父母也在战乱中死去,现在你就是这一支张姓的最后一根独苗,再怎么样,你第一个儿子也应该姓张,以延续你们家族这一脉的香火。”
听秦浩说完,张建国陷入迟疑,之前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他只是觉得自己是个孤儿,无依无靠,所以他很喜欢何家这样大家庭的氛围,一心想要融入进去。
“建国,我觉得浩子说得有道理,不管怎么样,咱们第一个儿子还是跟你姓吧,反正咱们还年轻,大不了第二个儿子再跟我姓。”何家丽握住丈夫的手说道。
张建国望着妻子的眼睛:“你真这么想?”
“嗯。”
“那好吧,可是,我也没给孩子准备名字。”
何家丽看向秦浩:“浩子学问好,不如就让浩子给孩子起个名吧。”
秦浩微微一怔:“这有些不太合适吧?”
“合适,合适,你不是说今年就要恢复高考嘛,以你的学问肯定能考上,也让我们孩子沾沾文气。”张建国正色道。
在何家丽跟张建国期盼的目光中,秦浩思索片刻。
“要不,男孩就叫图南,女孩就叫若华怎么样?”
何家丽有些疑惑的问:“男孩怎么还叫图男?”
“图南是南方的南,出自《庄子·逍遥游》「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喻志向高远的意思。”
何家丽不好意思地掩嘴笑道:“看我,不学无术闹了笑话,图南,张图南又好听,寓意又好,不愧是未来的大学生。”
“嗯,若华这名字也不错,听着都有一股子书卷气,这个名字又有什么讲究吗?”张建国问。
“若华出自:《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若木在古文献中被描述为生长在西方日落处的神木,其花光彩夺目,象征着即使在黑暗或未明之时,也有光明和美好的存在。”
“好,那就这么定了,咱们这第一胎,男孩就叫张图南,女孩就叫张若华。”
秦浩暗自松了口气,总算是没有让张建国继续重蹈覆辙,男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在女人窝里长大,贾宝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就是不知道计划生育来临时,何家丽会不会后悔今天答应让唯一的儿子姓张。
一个月后,何家丽被送往保健院待产,何家全体出动,秦浩也跟着去了保健院。
产房外,何常胜由于经历过一次次失望,他也担心万一大女儿生了个女儿,大女婿会不会嫌弃。
张建国斩钉截铁地表态:“爸,男孩女孩我都会喜欢的。”
“好,那就好。”何常胜暗自感慨自己没有看错人。
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护士终于从产房里出来,大声问。
“何家丽家属在不在?”
一向沉稳的张建国,愣是一时没回过神来,愣了好几秒才跑上前:“我就是,我老婆怎么样了?”
“一切顺利,母子平安。”
“什么?男孩女孩啊?”何常胜感到一阵恍惚。
刘美心拍了拍他的胳膊:“母子平安,母子,是个男孩。”
“男孩,男孩好……”何常胜一屁股坐在地上,内心五味杂陈。
张建国见状有些于心不忍,刚想说些什么,就见护士把孩子抱了出来。
刘美心看着孩子胖乎乎的小脸,问张建国:“孩子名字取了吗?”
“图南,叫张图南。”
张建国忽然醒悟过来,见刘美心不解的眼神,于是又把图南的意思解释了一遍。
一时间,一双双敬佩的眼睛纷纷投向秦浩。
第1160章 高考
1977年10月21日,重阳节。
这天,何家丽带着儿子张图南回到何家,已经四个月的小家伙成了何家几个姑娘的“玩具”,一个个抢着要抱。
“难得家丽回来,咱们今天包饺子怎么样?”
何家奶奶看着曾外孙,嘴角压制不住的往上翘。
“好啊,我来和面。”何家丽撸起袖子就准备干活。
忽然,外面电线杆子上的大喇叭传来一阵刺耳的电流声,然后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恢复高考!
四个看似不起眼的字,组合在一起,却像是一声惊雷,响彻整个华夏大地。
“二姐,浩哥没说错,高考真的恢复了,你可以上大学了。”何家欢激动地拉着何家文的手。
何家文也一改往日的温婉,激动的跟何家欢抱在一起。
何家丽羡慕地望着妹妹,当初她的学习也是非常不错的,可惜高中还没毕业就碰上了高考中断,之后的十年学业也荒废了。
“家文,好好复习,你一定能考上的。”
“嗯,姐,我会努力的。”
从10月21号开始,高考就成了全社会最热门的话题,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在闲暇之余都充斥着关于对高考的讨论。
与此同时,媒体也开始将高考的规则相继披露出来。
首先就是扩大招生范围,不再搞群众推荐那一套,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都可以报名参加。
不过最少都得具备高中毕业,或者是中专毕业水平。
当然,也不全是好消息,对于1966年和1967年这两届高中毕业生来说,年龄跟婚姻状况成了横在他们参加高考面前的天堑。
按照高考的报名条件,考生年龄在20岁左右,不超过25周岁,未婚。
听到这一文件后,不少人都捶胸顿足,白白蹉跎这么多年,竟然超龄了。
不过,很快又传来一则好消息,仅仅一周之后,因为群众反响强烈,招生文件又特别规定了: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
与此同时,那些繁琐的政审条件也进行了修改,实行择优录取。
坏消息跟好消息纷至沓来,让66年和67年这两届高中毕业生的心情犹如坐过山车一般,先是坠入谷底,又飞上云端。
由于恢复高考的消息太过突然,也造成了一个现象,市面上所有高中相关的书籍,全都被一抢而空,至于复习资料,高考都中断十年了,市面上压根就没有关门针对高考的复习资料。
“二姐,你是不知道现在那些学习资料有多抢手,以前狗看了都摇头的东西,现在放到黑市里,转手就能翻好几倍呢。”
何家文斜了三妹何家艺一眼:“你怎么知道黑市的?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我……我也是被朋友拉着去的。”何家艺心虚地缩了缩脖子。
“朋友?什么朋友?男的女的。”
“哎呀,二姐你现在怎么也跟大姐一样疑神疑鬼的。”
何家艺落荒而逃。
“老三该不会是跟什么坏孩子一起学坏了吧?”何家文正要追出去问个明白,却被秦浩拉住。
“你现在还有心思管老三,还是担心担心你自己吧,再有半个月就要高考了。”
“可是……”
“别可是了,等你考完了,再去收拾她不迟,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备战高考。”
何家文不吭声了,苦着脸埋头做秦浩给她出的习题。
1977年12月10日,秦浩带着何家文挤上了前往考场的客车,车上的人基本都是参加高考的年轻人,一开始气氛还有些压抑,随着一个长相有些老成的男子唱起“东方红”,一时间整个车箱都响起了娓娓歌声。
一路颠簸,秦浩护在何家文身前,见她有些紧张,于是安慰道:“放心,高考中断了十年,你的基础算是很好的了,肯定能考上。”
何家文还当秦浩是在安慰自己,只是轻轻点头,她担心万一秦浩受自己影响耽误了发挥。
二人赶到考场时,还没到开放的时间,考场外的空地上,早已聚集了一大批考生跟考生家属。
何家文顾不上乱糟糟的环境,拿出秦浩给她的笔记复习,按照何家艺的说法,这叫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正看着呢,身后一个穿藏蓝工装的女工挤过来,她列宁装口袋里露出几个煮熟的鸡蛋:“同志,拿三个鸡蛋换你笔记成不?”
“不用了,鸡蛋我带着呢。”何家文只能冲对方歉意的笑了笑。
对方还不死心,紧挨着何家文偷看她的笔记,何家文也不好拒人千里之外,二人就这么一直看到考场铁门开启。
上一篇:一人:重生黄仙,开局讨封冯宝宝
下一篇:重生2010:我加点做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