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令:开局抄诗就名扬天下 第229节
书香世家,最注重的就是规矩。
桌上众人推杯换盏,就连两位表妹都端着酒杯,向李牧敬酒。
都是自家人,倒无太大关系
两位表弟更不用说了,频频端杯。
穆老爷子坐在上首位置,看着一派和睦的气氛,抚着长须不住点头,多喝了两杯。
酒宴到了一半,李牧掏出了给全家人准备的礼物。
最开心的就属两位舅妈,手中捧着天香果,不住说道,“穆家有个好外甥。”
穆老爷子和穆老夫人,上了年纪,服下天香果之后,便起身回房休息了。
一直到了深夜,穆府依旧灯火通明,酒宴依旧继续。
到了最后,李牧索性也就收起了修为,全凭自身和两位表弟拼酒。
也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酒,反正最后是把两位舅舅和表弟全都放倒了。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过着。
接下来的几天,李牧也没有回平安县。
整日不是带着小丫头出去玩,就是和表妹们讲一些北境的战事,风土人情。
偶尔也会去外祖父的学堂,上个一两节课。
东城住的几乎都是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世家大族,或像穆家这样的书香世家。
穆家的学堂不大,就在距离穆府不远的一条街道上,环境清幽雅致。
教的也是一些东城富贵人家的子弟,有男有女,都是刚启蒙的孩子,倒是不用避讳男女之嫌。
一座青砖绿瓦,古朴典雅的宅院坐落在一片小竹林之内。
大门处还有穆老爷子亲自上书“致远书院”的牌子挂了起来。
李牧这两天没事的时候,就会替外祖父给孩子们讲学。
他也没有教学堂的孩子们学问,而是给他们讲一些故事,玩一些益智游戏。
李牧的教育方式和这个时代相差很大。
穆老爷在学堂外驻足过几次,虽然不太理解,但也并未说什么。
他相信自己这位外孙,既然这么去教学,自然有他的道理。
直到几天后,穆老爷子在课堂上考校孩子们的学问后。
发现这些孩子不但对他以前教导的学问对答如流,而且有的孩子甚至还能举一反三,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虽然回答的有些青涩,但穆老爷子却是极为吃惊。
当问到孩子们是怎么记住这些东西的时候,孩子们也是说不出个所以然。
只有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解释清楚,说是那位年轻的先生在给他们讲故事的时候说过,所以他们就记住了。
穆老爷子就更加震惊了,没想到竟然还能有这样的教学方式。
当下也就按耐不住了,找来外孙开始请教。
清幽雅致的书院内,秋风拂过,极为凉爽。
孩子们在在学堂中练着大字。
李牧陪着外祖父在院中的凉亭内喝着茶。
“外祖父有什么想知道的,就直接问孙儿吧。”李牧给欲言又止的穆老爷子倒了一杯茶,微笑着开口道。
“牧儿这么说了,那祖父也不藏着掖着了。”穆老爷子接过茶杯道。
“祖父说的那里话,牧儿从小跟着您进学,不但是您外甥,还是您的学生,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您直接说。”李牧紧忙开口道。
其实他大概心中也明白外祖父想要问什么。
毕竟以他的修为,不难发现外祖父经常在学堂外听他给孩子们讲故事。
可能是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些误人子弟吧。
穆老爷子喝了一口茶,斟酌了一下开口问道:“牧儿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从何处学来?”
李牧闻言,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试探问道:“祖父可是觉得有些不妥?”
说完,又沉思了一下,接着道:“孙儿也是第一次教导学生,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祖父见谅。”
“牧儿此言差矣。”穆老爷子一听,就知道外孙误解了他的意思,“祖父的意思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是新颖,今儿抽查了一些孩子的进学情况,让祖父没想到的是,这些孩子的学问竟然进步神速。”
“问了孩子们才知道,原来都是牧儿教导有方,但祖父也在学堂外听过你讲的故事,虽然很是精彩,但孩子们没什么会把故事中的一些学问记得那么清楚?”
在他想来,这样的方式,孩子们记住的应该是故事本身,而忽略了故事中的学问。
穆老爷子说完,抬头看向李牧有些不解道:“这才是祖父疑惑的地方。”
听完祖父的话,李牧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
看来自己套用后世对幼儿园孩子启蒙的教育方式,在这个时代还是一样有用的。
不但有用,效果还很显著。
对于这个时代的孩子来说,他们很早熟。
能上学堂的这个机会他们很珍惜,就是富家子弟也是一样。
而教育方面就只有一个,摇头晃脑的读,干枯乏味的背。
总结一句话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而李牧自然知道,这样学习的痛苦,所以他这几天教学方式,先讲解一篇内容,然后旁征博引的给孩子们讲一些和这篇内容有关的故事。
讲完以后,再让孩子们踊跃发言对这个故事里面的人物,事情作出看法。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让他们有参与感。
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再回头去背诵,自然而然就会印象深刻。
李牧依照着自己的理解,深入浅出的向外祖父解释。
穆老爷子听完,揪着长须陷入了沉思。
李牧见状也不在说话。
此时的他,也觉得自己脑海里突然开阔了起来,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对周围天地元气中的浩然正气也更加亲和了。
第272章 半步大儒
凉亭中。
“牧儿,你是个大才之人,以后成就不可限量。”
穆老爷子从沉思中回过神,不由得赞叹道。
李牧所说的这些,有些思想太过先进,和这个时代有些格格不入。
但他并非古板之人,对于外孙的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些地方觉得欠妥,但大部分还是能接受的。
就比如说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这样时间长了会有损师道威严。
“祖父赞誉了。”
李牧重新倒了一杯热茶递了过去,谦逊道:“这些都只是孙儿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很多东西还需要祖父的指点。”
这个朝代,对于尊师重道方面,看的是极为重要。
作为晚辈,哪怕天资再高,在长辈,师长面前,依旧需要尊敬,礼让,以示晚辈应有的孝顺之意。
穆老爷子看着眼前这个温文儒雅的外孙,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李牧对于各方面的表现,实在是完美无瑕,令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牧儿就按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好,一个新的事物出现,思想出现,总会遇到一些阻碍,祖父认同,但不代表每个人都能认同,这些东西需要时间去证明。”
穆老爷子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
“嗯。”李牧点头,也没在这个话题上多说,转而和外祖父说起了儒家浩然正气。
外祖父说的对,突然改变的教学方式,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古风古韵的书院中,孩子们的读书声朗朗。
凉亭中一老一少说着话,一切显得极为和谐。
天地间的一丝丝浩然正气,笼罩着整个书院。
学堂中的孩子们只觉得精神一振,身体上的一丝疲惫感顿消。
一直到散学,孩子依旧是神采奕奕。
离开书院的时候,外祖父的步伐如飞,面色更加红润了,似乎年轻了许多岁。
李牧知道,外祖父这是念达通透,领悟了浩然正气的真谛。
当他问外祖父是否突破到大儒境,外祖父微笑摇头,说是还差一些。
上一篇:四合院:怒怼贾张氏,送她去劳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