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946节

  怪不得周扬说村里的老百姓不会有意见,都分到这么多钱了,确实应该很满足了...

  而就在李长青震惊之际,李幼薇端着一盘切好的西瓜走了进来,同时对着两人说道:“饭好了,准备吃饭吧...”

  ........

第1142章:假期结束,准备回城!

  时光飞逝,转眼间半个月过去了!

  在过去的两周,不管是云山县还是八宝梁村,都发生了不少大事儿。

  最为重要的当然是中央考察团下来的事儿,这可以说关系到云山县上上下下几十万人的前途和命运。

  8月12日,就在我们与大洋对岸的脚盆鸡签订《和平友好条约》的同一时间,由6位省部级领导以及五十多位其他级别的领导组成的中央考察团,正式抵达云山县,对这个刚刚声名鹊起的边塞小县展开全方位的考察。

  与此同时,塞北省、宁市地委行署也对这事儿非常的重视,派出三十多位中高级领导陪同考察。

  加上他们的随行人员,整个考察团的规模达到了惊人的200人,而这还不算云山县本地陪同考察的领导干部。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这个庞大的考察团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对云山县的农业、工业以及政治生态、治安等诸多方面展开考察。

  而云山县的领导干部以及群众社员,秉承实事求是的宗旨,不弄虚不做假,将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了考察团。

  经过为期一周的考察,中央考察团终于带着一份完善的考察报告,满意的离开了云山县。

  而在考察团回到京城后,京城方面就依据考察报告,针对云山县的发展模式召开了7次会议。

  终于,在8月21日,中央在充分肯定了云山发展模式的前提下,向全国各省市县发出了向云山县学习的号召。

  这可以算是平地一声雷了,彻底让塞北省云山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一夜之间名动全国!

  紧接着,省里迅速跟进,将云山县列入全省重点发展县区之一,同时省市两级政府,这边对云山县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展开支援建设。

  好不容易出这么一个典型,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不管不顾,任由他们自己摸爬滚打了!

  一时间,云山县境内多个基础工程迅速上马开工,包括道路、桥梁、车站等领域,也包括国营饭店、招待所等配套设施。

  为了支援云山县的建设,省里拿出了1200万元,市里也拿出了500万。

  云山县第一次尝到了省市重点发展的红利!

  与此同时,塞北省除宁市之外的十多个地区行署纷纷行动起来,组成考察团前往云山县进行考察学习。

  随后,靠近塞北省的几个省级兄弟单位也快速行动起来,纷纷向省里提出考察申请。

  面对其他外省兄弟单位的学习申请,塞北省政府自然不会拒绝。

  一时间,大批的考察团涌向云山县,这让李长青等人单单接待这些考察团都快忙麻了!

  虽然忙,但是云山县上上下下都非常激动。

  毕竟这可是在全国人民面前露脸的好机会,现在不管是央视还是省里的电视、广播、报纸,都在报道他们云山县的事情。

  眼下的云山县可是风光无限,与大寨、大庆一样,成为老百姓眼里的“圣地”,他们也算是与有荣焉。

  ........

  县里忙,八宝梁这个样板村、模范村就更忙了。

  不管是哪一级的考察团、观摩团、视察团过来,都免不了要来八宝梁村来转转。

  有时候一天之内要来好几个考察团,村干部们都不够用。

  除此之外,这么多的领导干部们来村里视察,也给村里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毕竟这些领导们来村里,总的安排吃喝,有时候还要安排住宿。

  而这些可都是领导们啊,且不少人还是其他省市的领导,伙食不能太差了。

  以至于村里的集体饭店,每天都要杀五六头猪、三四只羊以及上百只鸡。

  好在村里养殖场足够的多,要是换了其他村子,连这些人的伙食都供应不起。

  但即便是如此,在接连接待了一周之后,王平还是忍不住向公社以及县里叫苦了。

  县里随即开会研究决定,让县里那些陪同的干部,尽量在饭点前将那些考察团带回县城。

  要是实在是需要村里接待,那就按市价给村里付钱。

  短短几天的时间,村里的集体饭店以及招待所就赚了不少钱!

  接待任务虽重,但村里的干部们却知道那头轻哪头重,村干部全权负责接待,而普通社员、知青则是该上工的上工,该上班的上班。

  所以,这段时间村里虽然热闹,但各项建设以及生产却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还做出了不少成绩。

  首先是村里最大的工程村名活动中心顺利完工,并进入了紧张的装修阶段,预计秋收后便可以投入使用了。

  与此同时,村里饲料厂、农机厂的规模和产能也稳中有升,效益日渐怎增加。

  尤其是农机厂,不仅仅在本县范围内打响了名头,就连附近几个县区也都知道云山县有个地方能造脱苞米器,还能生产各种农具,价格还不贵。

  于是乎,进入八月份之后,小农机厂的订单增加了不少。

  除此之外,村里还办了一件大事儿——建中心校!

  没错,就是中心校!

  以前的八宝梁小学虽然规模还可以,但是却依旧属于普通的村办学校,学校里的所有老师依旧是民办教师,没有编制,吃不上供应粮。

  但是现在事情却有了变化,随着开学的时间日渐临近,老张以及安邦国答应支援村里的师范生也陆续到齐了。

  在这两位大佬的周旋下,京城和青城两地的教委直接给八宝梁村调了52名大学生,其中就包括叶文琪。

  这些大学生抵达八宝梁村之后,除了个别几人被调到大队部担任会计出纳外,大部分都被分配到了学校担任老师。

  一下子,八宝梁小学鸟枪换炮,不得了了。

  眼下学校拥有各类老师84人,学生1200人,且还在快速增加中,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村办学校的规模。

  见此情况,县里当即作出决定,八宝梁学校正式升格为地区中心校,学校所有的老师全部转正,工资由县财政拨款。

  此外在周扬与村干部们商议后决定,学校在拥有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的完整学制的情况下,又增加了毅哥设施完整的托儿所,为村里的社员、知青以及研究所这边的职工家属看护婴幼儿。

  至此,八宝梁中心校就实现了对刚出生的孩子,到高中毕业生的完全教育和看护,彻底打通了孩子大学之前全部教育壁垒。

  再加上今年的高考成绩也全部出来了,八宝梁村的高考补习班以55%的上榜率,再次震惊了全省的教育界。

  连带着八宝梁中心校,也成为了不少家长心里的“好学校”。

  在得知学校可以住校后,附近几个公社的社员纷纷将自家娃娃送到八宝梁中心校读书,就连县城以及市里的家长也托关系将孩子送往八宝梁村。

  一时间,八宝梁村外来人口大增!

  县里和村里一片喧嚣的时候,周家同样热闹。

  由于快要开学的缘故,在乌城待了近半个月的文辉,终于也跟着七姐叶文琪回到了八宝梁村。

  在文辉回来之后,整个暑假也快结束了,李幼薇和孩子们便要面临回京城上学的问题。

  经过一番商量之后,周扬决定尽快将李幼薇和孩子们送回京城,顺便他也回家看看!

  最终,在准备了两天之后,回程的日子被定了下来——8月26日!

  ........

第1143 章 :你小子要升了!

  京城.周家老宅!

  当周扬一家人回到老宅的时候,刚好中午十二点。

  今天之所以回来的这么早,主要是因为动身的比较早。

  知道上午十一点以后到下午四点前比较热,所以周扬等人凌晨五点钟不到就跟着上工的社员知青们起床了,简单的吃了口饭,将需要携带的东西装上车就离开了八宝梁村。

  所以同样是6个小时的车程,但是今天刚到中午就回来了!

  此时,周家老宅的大门紧闭着,但是外面没有上锁,显然是家里有人。

  周扬伸手推了一下院门,发现轻轻一推门竟然开了。

  当下,他便让李幼薇、李倩先带着孩子们进去,而他则是同陈北玄、柳云龙等人一起从车上往下卸东西。

  几人正忙着,就看到父亲周亚文和母亲叶莉芳急匆匆的从屋里走了出来,然后大步来到了大门口。

  周扬也看到了父母,一边搬东西一边打招呼道:“爸、妈!”

  不善言辞的周亚文点了点头,轻轻“嗯”了一声,随后就要上前帮忙。

  但却被陈北玄和柳云龙给拦下来了,说这事儿交给他们就行了,他们可不敢让首长的父亲帮着干活儿。

  而母亲叶莉芳则是看着面前塞的满满登登的军用卡车,有些惊讶地问道:“小扬,你和小薇这是干啥呢,带这么多东西干嘛,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们是在搬家呢!”

  周扬笑了笑说道:“这可不是在搬家吗,我们将家里的粮食都拉来了!”

  “啊,这是干啥呀,家里缺你们这口吃的吗?再说了,都拉来你们不吃了?”叶莉芳皱眉道。

  “呵呵,妈,现在都八月底了,再有半个月不到村里就要秋收了,到时候就会分新粮了,必须将这些旧粮处理掉,得给新粮腾地方!”周扬道。

  当然了,这只是周扬的一个说辞而已。

  他家屋子那么多,不至于连这点粮食也放不下。

  真实的原因是,他想让父母和兄嫂以及自己的妻儿在京城这边生活过的好一点儿。

首节 上一节 946/1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京都泡沫时代:从变卖亿万家产开始

下一篇:港片:新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