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667节

  .......

  吃完饭,周扬跟着父亲以及大哥来到客厅喝茶!

  母亲则是在屋里哄几个小的,而李幼薇则是跟着大嫂到厨房收拾那几条大鲤鱼。

  这年头买鱼不像后世那么方便,买回来的鱼大多都是冰冻过的,很少有活鱼。

  这类冻鱼不但冻的嘎嘎硬,而且还没有去鳞去内脏,买回来后需要自己弄。

  客厅这边,周扬给父亲和大哥各倒了一杯茶水,然后便紧靠着大哥坐了下来。

  父亲刚刚喝了点酒,虽然不多,但却有些微醺。

  轻轻喝了一口茶,而后看着周扬问道:“小扬,你这次能在家里待多长时间?”

  “差不多一个星期吧,初六之前得回去!”周扬道。

  “那你媳妇儿和孩子们呢?”

  周扬一听这话,就知道父亲有点舍不得几个小的,当即笑着说道:“她们回去也没啥事儿,可以多待些天,等宝儿开学再回去也不迟!”

  “那行,让她们娘几个待到正月十五以后再回去!”周亚文拍板道。

  周扬点了点头,而后看了看大哥说道:“哥,卷子弄好了没有?”

  “弄好了,我回来后专门去学校那边调阅了不少之前高考的试卷和资料,已经将剩余的试卷全部弄了出来,你这次回去的时候就能拿回去了!”

  “行,回头等这些试卷出版的时候,我再根据发行量给你结算费用!”周扬道。

  “不用,一家人谈这个干啥!”周平道。

  然而周扬却笑了笑说道:“要是咱自己家的事儿,那我肯定不会说啥了,但这是公家的事儿,付出了就应该得到报酬!”

  “行,你看着办吧!”

  这时,父亲周亚文却看着周扬说道:“你真的认为国家会重新恢复高考?”

  “会!”

  接着周扬解释道:“爸,国内的情况您现在也清楚,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动荡,国家培养人才的体系已经彻底的乱了,国家高级人才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程度,重新恢复选拔人才的制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听到儿子的话,周亚文也陷入了沉思。

  他本身就是在高校工作,对于这一点比别人了解的额更为透彻。

  在高考消失的十年中,上大学的途径遵循16字方针,即“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但实际上演变成——领导批准,仅仅这四个字分量最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种说法就是眼下流行开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推荐上来的人才实在是一言难尽,国家人才确实出现了断层。

  “你哥弄的那些卷子我看过了,太简单了,你确定能用?”周亚文再次问道。

  话音刚落,就听大哥急忙说道:“我倒是也想出的难一点,但是小扬却让弄的简单点儿,可不是我...”

  周扬则是说道:“爸,这些年的情况您也清楚,大部分人都上山下乡了,也没有多少人认真学习,我想国家即便是恢复高考,头两年的试题也不会太难,大多是以基础为主!”

  周亚文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过现在上面一点消息也没有,你那边尽量低调点儿!”

  “明白!”

  想到父亲去年被调到西北的事儿,周扬心里一动,随即问道:“爸,您在西北地区咋样,什么时候能完成任务返回京城?”

  听到这个问题,周亚文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PS:第一章送到!

第797章 :谁说我们是贫钾国?

  周家老宅,父子间的聊天还在继续!

  听到儿子询问他工作上的事情,周亚文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说起他在西北的工作,着实是有些不太顺心。

  “不太好说,目前来看短时间内应该回不来!”

  听到这话,周扬皱了皱眉头。

  他知道父亲去年前往西北地区工作是应了化工部的请求,再加上京城大学那段时间实在是乱的很,为了跳出那个漩涡,父亲便离开了京城。

  但是具体调往西北地区干什么工作,化工部给他们安排了什么任务,周扬却了解甚少。

  “爸,我能问问您在西北主要研究的是啥项目吗?”

  随后,周扬再次说道:“当然了,如果有保密要求您可以不说!”

  周扬也是搞科研的在,自然知道有些科研任务保密等级很高,上不告知父母,也不告知妻儿。

  因此,他也不想为难父亲!

  周亚文笑了笑说道:“也不是啥秘密项目,就是在那边研究钾肥!”

  听到“钾肥”两个字,周扬点了点头,果然和自己想的差不多。

  其实父亲被调往西北的时候周扬就想过这件事情,他当时就认为化工部调父亲到西北应该是研究化肥去了,且很可能是钾肥。

  倒不是周扬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而是结合父亲的身份以及眼下的国情推断出来的。

  农业所需的三大肥料中,国内眼下已经解决了氮肥和磷肥,只剩下钾肥这一类尚处于起步阶段。

  而且,相比于氮肥和磷肥,钾肥更为重要,因为钾是植物生长发育必备的品质元素,它能够使农作物生长得更加健壮。

  同时它能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寒、抗旱、抗盐、抗倒伏、抗病等,增强作物抵御忍耐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可以明显提高作物的稳产、高产性能。

  而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的钾盐矿就在西北地区,父亲这个化学专家被调往那里,大概率是去研究钾肥去了。

  “看您的意思,项目进展不顺利吗?”周扬再次问道。

  “是很不顺利,我们接到的任务是改进钾肥的生产工艺,但是当我们来到察尔汗地区的钾盐矿之后,发现任务难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接着父亲再次说道:“那里的钾盐矿的储量虽然不小,达到了大型盐矿的标准,但是卤水中的钾盐含量却不高,开采难度远远高于国外的固体盐矿,这给盐矿的开发利用造成了相当的难度!”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技术太落后,基础条件也太差了,极大地限制了钾肥的生产,我们研究了半年多,结果并未获得像样的成果!”

  听到父亲的话,周扬也陷入了沉默。

  眼下国内钾肥生产的现状确实不是很乐观,产量低,纯度低、效果差。

  再加上我国人口数量的激增,需要的粮食越来越多,这对于钾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眼下国内自行生产的钾肥已经难以满足国内粮食生产的需求,迫不得已每年只能向国外大量的进口钾肥。

  可以说,钾肥这种严重紧缺的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下经济发展路上的一大阻碍。

  想到这里,周扬随即说道:“爸,我觉得造成眼下这种困局的原主要是资源匮乏和技术落后,化工部这便是想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提高钾盐矿的利用率,但我觉得还可以从钾盐矿的资源方面再想想办法!”

  周亚文叹了口气说道:“你说的这些上面何尝不知道,但是想要寻找新的钾盐矿又谈何容易,我们可是公认的贫钾国家!”

  贫油缺钾一直是我们长期存在的大问题,甚至于建国之初,一些外国专家曾断言我国是一个贫钾国家,根本无钾资源可循。

  尽管早在“一五”期间,我国便开始了找钾成矿预测工作,并最终在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地区发现了钾盐矿的存在,也正式掀开我国钾盐开采的帷幕。

  但是截止目前,找到的钾盐矿的数量还是非常的稀少,且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其它地区暂时还没有发现钾盐矿的存在。

  就在周亚文叹气之时,却听周扬突然说道:“谁说我们是贫钾国,我们国内肯定有钾盐矿?”

  听到儿子的话,周亚文先是一愣,随即摇了摇头说道:“真要有的话,探矿队的那些同志早就找到了,何至于像现在受制于人!”

  “那是他们没有找对地方!”

  接着周扬再次说道:“我国钾资源并不富余,但我并不赞成“贫钾”的说法。”

  “呵呵,这是多少年来公认的说法,你不赞成也没用,除非你能找到特大型钾盐矿!”周亚文笑了笑说道。

  “要是让我找的话,我肯定能找到!”周扬自信的说道。

  见儿子说的这样肯定,周亚文也不由得认真了起来,当即问道:“真能找到?”

  “能找到!”

  “在哪里?”

  “罗布泊!”

  “罗布泊,西疆的罗布泊?”

  “对,罗布泊在古代就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而且像附近的昆仑山、天山融雪形成的河流,都会汇集到罗布泊低洼的地形,形成湖泊。这些流水中含有钾离子,从而就沉积下来形成了钾盐矿。”

  接着周扬继续说道:“根据地质学理论,罗布泊是具备形成钾盐矿的条件的,所以只要去哪里找的话,肯定能找到!”

  周扬的语气很坚定,毕竟罗布泊有钾盐矿这对于后世之人来说都是公开的。

  再加上电影《生死罗布泊》宣传和渲染,即便没有学过地质学的人也知道这事儿。

  不过现在国家的注意力还是在柴达木盆地,直到八十年代才开始将注意力放到罗布泊,并最终在“八五”期间在罗布泊北部吐哈盆地中发现了硝酸钾盐矿。

  周亚文听完儿子的话,先是愣了愣,但还是摇了摇头。

  “你这只是自己的猜测而已,并没有什么依据,更何况罗布泊早就干涸了,想要从那个死亡之地寻找钾盐矿,无异于大海捞针!”

  尽管周亚文也觉得儿子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却依旧觉得去罗布泊找钾盐矿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哪里千里荒无人烟,就算是找到了也没办法开采。

  与其在这件事情上浪费时间,还不如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技术突破上。

首节 上一节 667/1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京都泡沫时代:从变卖亿万家产开始

下一篇:港片:新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