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600节

  而其他人则是留在冯家帮忙做孝服、孝帽子、搓麻、搭建灶台等等!

  一时间,冯家成了整个八宝梁村的焦点!

  只不过,像这样的焦点谁也不想要...

  周秀芳的丧事持续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这在村里算是比较短的了,正常的情况下,从死者去世到下葬,至少也得半把个月,长的可能要拖三四个月。

  由于冯六斤和冯七两兄弟向来与人为善,很少和人发生口角冲突,人缘不错,因此在周秀芳整个丧事期间,村里只要是有时间的都过来帮忙。

  所以,丧事整体上还算顺利,算是让她很体面的走完了最后一程!

  周秀芳的死对周扬的触动还是挺大的,倒不是因为她和老丈人之间属于亲戚,而是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认真的见证本地老百姓去世到下葬的全部过程。

  算上今年,周扬到八宝梁村已经有快7年的时间了,在这7年间村里前前后后也“走”了不少老人。

  但由于自身的原因,往年遇到这种事情他都是躲的远远的,完全和自己没关系,因此也没有什么想法和触动。

  然而,这一次他几乎是全程参与了周秀芳的葬礼。

  他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亲眼看到了冯家人的悲伤欲绝,同时还看到了村里“一家有事儿,全村帮忙”的团结友善...

  通过这次葬礼,周扬对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也让他默默决定了一些犹豫不决的事情...

  .......

  周秀芳的突然去世,虽说除了冯家外,对村里的其他人影响并不大。

  大家伙儿说起这事儿仅仅只是有些惋惜,或者是觉得周秀芳也算是解脱了,久病不愈乃至于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去世未必是坏事儿。

  总而言之,很快大家的生活就恢复了之前的状态!

  但是,对于那些几近疯狂的媒婆们来说就不一样了。

  由于这段时间大家都忙着帮冯家处理丧事儿,这些媒婆们总算是消停了些!

  毕竟人家这边正在办丧事儿,她们也不好意思天天往村里跑,给人张罗婚事儿!

  再就是,也不知道谁传出去的消息,村里今年要给社员们分红几十万。

  等分完钱,大家伙儿村里人的身份将更加的值钱,说不定连县城的姑娘们也会求着嫁到村里。

  因此,不少人便有了待价而沽的想法,之前本来有意思的大姑娘小后生都开始推脱了起来,这着实给那些媒婆们泼了一瓢凉水。

  八宝梁村前几天还颇为火爆的“婚恋市场”,离奇般的降温了!

  不用怀疑,消息就是周扬悄悄让人放出去的。

  没办法,这段时间那些媒婆们实在是太疯狂了。

  要真让她们这么高的话,以后村子里肯定是鸡飞狗跳,不得安生。

  趁此机会,周扬立即召集村里的干部们开了个短会,简单的商量了一下村里社员知青嫁娶的事情。

  很快,大队部这边就对社员群众以及知青们结婚的相关事情发布了一则紧急通知。

  根据这份通知,村里不禁止任何人正常婚嫁,且结婚后也可以将配偶的户口迁到八宝梁村,配偶也能得到和本村的社员知青一样的福利待遇。

  这是基调,但前提是,所有人结婚之前必须向村里打报告申请。

  除了要写清楚配偶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外,还需等待村里的批复。

  此外,鉴于知青情况特殊以及村里的居住条件,因此要和本地青年男女结婚的话,需要等一年的时间。

  而村里则是会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尽最大努力,去解决部分常住人口的住房问题!

  同时发布的还有村里的另外一个决定,那就是村里打算,在过年后再次进行新一轮的岗位竞聘,并将竞聘的岗位、人数全都一次性公布了出来。

  这两个通知一经发布,瞬间在整个八宝梁村引起了热议!

  对于村里的这个决定,大多数人都是支持的,也包括那些急着想要结婚的男女知青。

  不管大家伙儿如何的急切,但住房的现实问题摆在那里。

  虽说现在结婚不一定非要有自建房,要是父母能给提供合适的住所也行,但总归得有个住的地方。

  但是知青们都是外来人口,住的都是集体宿舍,而且还是那种一个大通铺上住七八个人的那种。

  这情况咋结婚,总不能结完婚让另一半和自己住宿舍吧?

  就算是他们同意,宿舍里的其他人也不同意,村民们更加不同意,有伤风化!

  更何况村里也不是不让他们结婚,只是让他们把结婚的时间往后推一推,给村里一个缓冲的时间。

  总而言之,关于结婚的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而处理完这些琐事儿,时间也进入了11月中旬,距离动身前往青城的时间只剩下不到三天的时间了。

  然而,就在周扬打算好好在家里陪几天老婆娃娃,然后就出门办事的时候,小文辉这边却给他带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一下子打乱了周扬的计划!

  

  (推书!)

  PS:昨天看书评的时候,发现不少读者朋友对前几章粮食产量有争议,有些朋友觉得一家产几万斤粮食完全是不可能的事儿,但老沧并不是在胡说。

  老沧家也是农村的,就说说我家自己的情况,坐标内蒙古中部乌兰察布市,村里人均分地30亩,其中20亩是登记在册的,剩下的10亩是没有登记的。(之前不登记是为了少交农业税,但现在这部分地也没有补贴,相辅相成!),老沧家有4个人的地,合计120亩。

  虽然旱田多水浇地少,但是每年粮食产量都有好几万斤,这还不算土豆、甜菜以及其它经济作物。

  所以书里大部分的粮食产量都不是老沧胡诌的,是能经得起推敲的!

第715章 :老张头病倒了!

  老张头病了!

  当文辉哭着将这个消息告诉周扬的时候,他的心里顿时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

  别看这小子年龄不大,但是性格却刚毅睿智,遇事儿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很少有方寸大乱的时候。

  现在这模样,肯定是老张头的情况不太妙。

  当下,周扬不敢怠慢,立即让范德彪回研究所开车,而他则是带着柳云龙赶往养猪场。

  路上,周扬详细询问了文辉老张头的情况。

  据文辉说,老张头并不是突发疾病,是上个月中旬的时候就不太舒服。

  刚开始只是有点感冒,文辉就去村里的卫生室给他弄了点“安乃近”,服用之后状态好多了,只是有点咳嗽。

  由于咳嗽的不是很厉害,大家伙儿都没有在意。

  毕竟当时正是秋收扫尾的阶段,大家伙儿都忙的焦头烂额的,哪还有心思管他一个失去劳动力的糟老头子。

  再就是,当时正是秋冬交际的季节,感冒咳嗽再正常不过了,比老张头咳得严重的大有人在,因此谁也没有在意这事儿。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老张头的咳嗽竟然一直持续了快一个月,还不见好,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今天家里蒸包子,文辉在征得李幼薇的同意后,端着几个包子给老张头送了过来。

  没想到到了屋里之后却发现老张头躺在床上已经神智不清了,于是乎就直接回来找周扬。

  听完小文辉的叙述,周扬对老张头的病情有了大致的推断,久咳未愈,突然神志不清,大概率是肺部感染。

  这种病可大可小,小的用点抗生素,很快就能好。

  但要是病情严重的话,可是极其的致命,比如说白肺。

  不要说是全白了,就算是白一半,以现在的医疗条件基本上等于宣告死刑了。

  想到这个可能,周扬的心里颇为自责。

  记得五月份闫耿东离开八宝梁村的时候,特意叮嘱周扬代他照顾好老张头,还说他的身份不一般。

  但是他刚走老张头就患上了出血热,踏踏实实的到鬼门关走了一圈,最终还是周扬费了老鼻子力气将他抢救回来。

  然而,后来周扬一直忙着搞研究,就将照顾老张头的事儿交给了杨秀兰。

  毕竟老张头现在还住在养猪场里,杨秀兰则是猪场的负责人,她照顾起老张头也比较方便。

  除此之外,文辉隔三差五也会去看看他,有时候还会给他带点吃的。

  但没想到这才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又病倒了,这让周扬对他的身体状况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周家新房子距离养猪场的距离不算近,几人连走带跑,走了七八分钟才赶到。

  当周扬推开房门走进老张头的屋里之后,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呛人的味道。

  就这居住环境,怪不得会生病,不生病才不正常。

  强忍着刺鼻的气味儿,周扬来到炕上。

  只见老张头双眼紧闭,蜷缩在破旧的棉被里,一动不动。

  周扬先是感受了下他的气息,虽然很微弱,但还有,就是不太顺畅。

  再一摸他的额头,很烫!

  虽然没有体温计,但以周扬的经验,应该不低于39度,40度也有可能。

  “周叔,张爷爷他...他还能救活吗?”

  听着文辉满是担忧的话,周扬略作沉默,然后说道:“暂时还不确定,我们现在需要将他送到卫生室进行治疗!”

  周扬不想欺骗他,这孩子早熟的很,很多事情都瞒不过他。

首节 上一节 600/1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京都泡沫时代:从变卖亿万家产开始

下一篇:港片:新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