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524节

  但是在周扬眼里,炮瞄雷达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机载火控雷达,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因也简单,紧迫啊!

  要知道,不管是雷达也好还是其它武器装备也罢,其存在意的意义就是为战争服务。

  不出预料的话,三年后就会有一场边境战争爆发,即针对南猴的自卫反击战。

  虽说对手相比于二十多年前的联合国军弱了十万八千里,甚至于从开战到战争结束,敌军始终都没有突破我军的边境防线,反倒是被我们打的都宣布迁都了。

  但是这一仗依旧打的很艰难,伤亡也远超我军的估计。

  而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我们真正出动战斗机和对方空中厮杀的情况很少,大多数的情况反倒是和敌军进行丛林游击战以及阵地攻防战。

  因此,相较于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炮瞄雷达使用的频率更高,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更大!

  当然了,之所以说紧迫,主要还是国内的炮瞄雷达实在是太落后了。

  而我们的炮瞄雷达之所以落后,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原因,但也有不够重视的因素。

  毕竟炮瞄雷达这种“黑科技”之所以能够出现,完全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针对我们而研发的,这款雷达系统一开始就是以我们的炮兵当做参照物的。

  说起这就不得不说说建国初期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那场战争了,大家对于志愿军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炒面加步枪”,以劣势装备对抗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

  但实际上,志愿军也非常重视炮兵,只是榴弹炮、火箭炮这种“宝贝疙瘩”实在不够用。

  然而像无后坐力炮、迫击炮这些,当时我们能自行生产和保障弹药的轻便伴随火炮,便可以让前线的战士“可劲儿造”。

  有个数据恐怕大家都想不到,在阵地战阶段,志愿军的团营级轻便火炮的编制数量,甚至要高于“联合国军”。

  到了“冷枪冷炮”运动的档口,“联合国军”就彻底吃不消了,因为志愿军的迫击炮技术那叫一个炉火纯青。

  什么无炮架简便射击、单炮同时弹着,统统都是“基操”,超近距离极限射击、顶送炸药包等等花活儿,也都整成了“艺术表演”。

  志愿军甚至于还出现过将迫击炮当狙击武器使用,一人一炮就是一支军队,一场战斗干掉敌人上百人,电影都不敢这么演,可见志愿军炮兵的实力有多强。(感兴趣的同志可以搜一下唐洪章老爷子)

  而在当时,炮位侦测主要依靠前沿目视观察和声响测距交汇,手段极其的落后。

  最重要的是,迫击炮的烟火特征不明显,声音也不大,挨了揍的“联合国军”想报复还找不到对象。

  基本上是上午挨了炸,联合国军呼叫远程炮火和空中支援,乒乒乓乓一通乱打,到了下午还得继续挨炸。

  于是,痛定思痛的西方国家,下定决心要发扬技术优势,搞个“黑科技”出来,防止以后再被教育。

  先是贼鹰大漂亮的通用电气公司在1957年捣鼓出了AN/MPQ-4近程迫击炮侦查定位雷达,接着英酱的桑恩电子公司又在1962年推出了“绿箭侠”雷达。

  虽然我们也搞了一个370和372炮兵侦察雷达,但是反应太慢,等确定对方的位置了,人家早跑了,实战能力太弱。

  所以,这次周扬就要研究一款可以吊打南猴炮兵的超级炮兵侦察雷达!

  在周扬的脑海中,炮兵侦察雷达有好几种,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

  外国的有老一点的有英德联合研究出品的“辛柏林”近程迫击炮侦察雷达,再比如贼鹰的AN/TPQ—37雷达、AN/TPQ-48/49型炮兵雷达等等。

  至于国内就更多了,比如说辛柏林的国内改进版371,SLC-2系列、BL-904系列和YLC-48系列炮兵侦查雷达系统,完全涵盖了远、中、近程。

  这些雷达周扬前世要么深入研究过,要么指导仿制过,大多都比较了解,关键技术也都知道。

  真要搞的话,基本上都能搞出来。

  但到底研究哪一款,必须得考虑清楚。

  雷达这玩意儿不是性能越先进越好,还得考虑国情。

  当下,周扬伏在办公桌上,仔细的思索起了国内部队的装备情况以及军工部门的生产能力。

  同时也扥考虑国内兵员素质,国家财政等等情况。

  不仅仅如此,还得对我们的对手南猴国的情况进行分析,毕竟他研究这款雷达就是为了收拾这些上蹿下跳的猴子,得对症下药。

  很快,面前的稿纸上就写满了各种要素。

  经过分析,周扬认为眼下国内急需的是一款性能优越的近程炮兵侦察雷达,主要对付的是迫击炮以及榴弹炮这种火炮,而非弹道导弹。

  而且这款雷达还得具备操作简单、造价便宜、易于生产、快速列装的特点。

  要知道从现在开始到战争爆发,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三年的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要通过装备研发,还要做到军方验收并列装部队,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前线的部队熟练的使用,这可不容易。

  太复杂了也不行,没人操作的了。

  毕竟眼下军中的战士可没有几个大学生,甚至于有个高中文凭都不会去当兵,你整个复杂系统出来,这不是难为人吗。

  综合了这些要求之后,周扬最先想到的是贼鹰的AN/TPQ-37雷达以及它的国产改进型373型弹道定位雷达。

  这两款雷达属于后者仿前者,表面上看像是国行正品和山寨的关系,但实际上性能上却属于青出于蓝胜于蓝。

  就性能而言,这两种雷达都能满足战场需求,完全可以吊打南猴国的那些破烂火炮。

  但是...这两款雷达都是使用的是固态有源相控阵体制,这在眼下绝对属于最尖端的技术。

  如果真的要立项研究这两款雷达的话,那就不是小工程了,首先得带着团队攻克固态有源相控阵技术。

  这个倒也不难,难的是以国内现在的科技水平,就算是他设计出来了也未必能生产的出来。

  毕竟我国真正生产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可是在90年代中期,与现在相差了20多年。

  思之再三,周扬最终决定先把国产371雷达整出来。

  之所以是371,主要是因为这种雷达技术上比较简单,采用的还是老式的“福斯特”扫描器,便于研发和生产。

  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儿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且已经在对南猴的反击战中经过了战场的检验。

  当然了,真正接受检验的并不是371,而是他的本尊老前辈辛柏林雷达。

  当年这款我们花了96万美元买回来的炮兵侦察雷达直接将南猴国的炮兵信心给打没了,留下一连串的战场神话。

  现在如果将它的改进型号371搞出来的话,那战争真要爆发了,还不打的南猴满地找牙!

  想到这里,周扬正式拍板,目标——371!

  PS:第二章送到!

第626章 :设计图搞定了!

  既然有了研究目标,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如何研发了!

  相比于机载火控雷达,炮兵侦察雷达整个系统并不复杂,所以也不需要像机载雷达这样整什么理论研究。

  只要列出研究项目和目标参数,并且理顺研究思路就行。

  不过由于眼下脉冲多普勒雷达设计图案正处于最后的冲刺阶段,所以周扬为了不影响郭老、郑老等人,暂时没有公开研究炮兵侦察雷达的消息,而是自己独自一人进行相关的准备。

  他打算等脉冲多普勒雷达的设计图完全搞定了,再宣布炮瞄雷达项目上马的消息!

  接下来的几天,周扬每天往返于家里和研究所,连大队部和医药实验室也不去了。

  在研究所他就专心搞炮兵雷达的准备研究工作,如果机载火控雷达这边有啥问题,周扬也会跟着一起处理。

  而他们这边的研究模式也让聂老和牛老等人大开眼界,啧啧称奇。

  他们这些人待过的科研院所也有不少,做过的项目更是不知凡几,但是像周扬他们这样搞研究的还真没见过。

  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周扬一点都不像是带头人,更像是一个甩手掌柜,或者是大家长。

  没问题的时候你们自己干,有突破了汇报给我,没事儿不要来烦我。

  如果遇到问题了,不是特别严重的,周扬会让所有人开会解决。

  要是开会都解决不了,或者是问题很严重,周扬就会亲自上手。

  而且让聂南孙和牛伟彤等人感到震惊的是,不管是多么艰难的问题,在周扬面前都像是小儿科一样。

  他不仅能轻松指导这些研究员解决掉问题,而且有时候还可能会提出好几种思路。

  这种感觉就像是,这些难题在他面前犹如小学数学题,而他是一个大学生。

  不但会做,我还能这么做...这么做以及这么做!

  而郭亚民、郑爱国、杨红光等人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研究模式,整个研究所就像是一部严密的机器一样,不管周扬在不在,都能有条不紊的运转。

  以至于在如此紧张的时候,周扬每天还能回家陪老婆娃娃。

  而聂南孙也特意问过柳云龙,问他周扬每天回家都干啥?

  得到的回答是:哄娃、做饭、洗衣、做家务!

  这个答案让聂南孙等人是既惊讶又羡慕,他们也是研究员,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

  想想他们那个时候,哪一个不是一结婚就一头扎进了研究所,让妻子过上了守活寡的日子。

  还有些时候因为国家需要,动辄调到外地三五年不回家,期间也不让你和家里联系,甚至于你的户籍信息以及个人档案都封存了。

  妻儿老小都不知道你这个人去哪里了,是不是还活着!

  哪像周扬这样,白天搞科研,晚上照顾老婆娃娃,事业家庭两不误。

  这个时候,聂南孙终于明白了,周扬为什么死不挪窝,无论如何都要留在村里。

  试想一下,他要真的离开了八宝梁村,回到了青城。

  哪怕就算是把他的妻子儿女都一起调过去,也不可能像这样自由自在,想回家就回家。

  事实上,青城那边不要说是周扬在这个级别了,就算是他聂南孙和杨东海都做不到这一点!

  了解了这些之后,这让聂老和牛老等人对周扬的佩服又多了一层!

首节 上一节 524/1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京都泡沫时代:从变卖亿万家产开始

下一篇:港片:新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