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1122节

  他之所以如此强调领导权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前世四机部...不,应该是电子工业部就是因为失去了对整个半导体发展计划的领导权,最终导致整个计划的全面失败。

  话说为了全面推行半导体发展计划,上面于1982年组建电子工业部,主管全国电子工业。

  该部门继承了全国2500多家科研院所和电子工厂,下属职工总数达100多万人,主要研制通信、雷达、电视、计算机、无线电、元器件等设备。产业结构完备程度,仅有贼鹰、毛熊联盟可以相比。

  不说别的,光是电子工业部下辖的专业电子研究所就有上百家,如果整合这些资源,合理规划发展路线的话,我们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不会太差。

  然而在80年代初,由于上面全面停止对电子工业投资,各电子企业要自己去市场找资源。于是电子工业的技术升级全面停止,与国外主要的半导体发展国家的技术差距迅速拉大。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电子工业部没钱,被迫将绝大多数国有电子企业的管理权,甩给省市地方政府,所谓的全国一盘棋彻底失去了意义。

  于是乎,从1984年至1990年,各地的国有企业和大学纷纷从国外引进淘汰的落后晶圆生产线,前后总计达到33条,花费了巨额的资金。

  但这些晶圆生产线,多数根本没有商业价值,本就捉襟见肘缺乏发展资金的半导体产业雪上加霜,彻底被鬼子、棒子等超越。

  所以,在周扬看来,半导体产业想要止住颓势,重新振作起来,就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部门统一规划发展。

  不管是现在的四机部,还是以后的电子工业部,都必须牢牢控制住整个计划的领导权,决不能出现外行领导内行。

  贺部长则是想了想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也是你后面提出的整合资源,重点发展有潜力的电子厂的根本原因吧!”

  周扬点了点头说道:“对,我们没有那么多钱支持所有电子厂发展,那就要有所取舍。”

  “那些没技术、没资源、产品落后的厂子该关闭就关闭,该合并就合并,哪怕关掉一半的厂子,哪怕是砸锅卖铁,都要砸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企业。”

  “关掉一半的厂子?”

  听到这话,贺部长浑身打了个冷颤,这小子还真是疯狂!

  要知道全国现在有几千家厂子,从业人员足足有一百万人之多,关掉一半的厂子后那些工人怎么办?

  周扬知道贺部长在担心什么,当即说道:“领导,半导体产业本身就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还要遍地开花那是不现实的,我们既然要放开手脚大干,就要直面现实,不留任何幻想!”

  “但这可是几千家电子厂啊,关掉的话实在是...”

  不等他说完,就听周扬再次说道:“也不一定全部关掉,也可以将那些没有竞争力的厂子并入大厂,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先整合资源。”

  周扬提出的这个方案,或者说这种模式是经过市场验证的,当年棒子的三星电子以及脚盆鸡的那几个大型半导体企业,全都是他们的政府砸锅卖铁帮着扶持起来的。

  而我国的电子行业经过几年混乱之后,也吸取了教训,并于86年提出了“531战略”。

  所谓的“531战略”指的就是,普及5微米技术、研发3微米技术,攻关1微米技术,并落实南北两个微电子基地。南方集中在江浙沪,北方集中在京城。

  在此之后的1988年至1995年,在政策扶持下,国内诞生了五家具有规模的国有半导体企业:即无锡华晶电子(原742厂与永川半导体研究所合并)、绍兴华越微电子、沪城贝岭微电子、沪城飞利浦半导体、和京城首钢NEC。

  只可惜,我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在足足浪费了15年的时间后,此时的半导体技术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再想追赶已经非常的困难了。

  但周扬相信,如果这个时候按照这样的正确道路发展的话,效果肯定不一样。

  现在就看上面有没有这样的魄力,毕竟这么做的话,可是要砸几十万人的饭碗。

  贺部长略作沉默,然后说道:“周扬同志,你的这些想法波及的面有点广,我需要向上面汇报之后才能给你答复!”

  “明白!”

  这时周扬又将手里另一份计划递了过去,而后说道:“领导,这是我们研究院关于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初步计划,您可以看看!”

  贺部长接过计划,然后再次看了起来。

  过了一小会儿,他抬头问道:“你们要建集成电路洁净车间,而且还是建三万平米那种特大车间?”

  “对,建集成电路车间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还要建晶圆厂和半导体研究所!”周扬道。

  其实没有四机部的这个计划,在周扬的规划中,第十八研究院也准备建集成电路车间了。

  毕竟第十八研究院很多设备都要用到集成电路,比如说机载雷达、炮瞄雷达以及预警机航电设备等等。

  之前这些零部件儿他们自己不能生产,只能由京城和秦省等地的电子厂代为加工,良品率不高也就罢了,而且还经常断供!

  现在上面既然准备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这对于第十八研究院来说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趁着这个东风将建设集成电路的想法提出来,多少也能得到一些支持。

  “想法很好,但是你知道建一个三万平米的集成电路洁净车间投资有多大吗?”贺部长苦笑着问道。

  “3000万元吧!”

  “嗯,看来你小子还没少做功课,保守估计3000万元!”

  接着贺部长再次说道:“这么大一笔资金,就算是我想支持你们,也不好批啊!”

  话音刚落,就听周扬咧嘴一笑,说道:“领导,钱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只需要部里帮我们一件事儿就行!”

  听到这话,贺部长心里不由的打了个突突,这小子看他的眼神不太对啊...

  ...........

第1353章:闫耿北上门!

  办公室里,谈话还在继续。

  听到周扬的话之后,贺部长下意识的问道:“你想部里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项目审批权!”

  听到这话,贺部长的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随即,贺部长看着周扬说道:“就知道你小子所图不小,没想到你小子竟然敢要项目的审批权?”

  周扬叹了口气说道:“领导,我们此举也是没办法,现在我们半导体产业已经落后了,要是各个项目再像以前一样逐级上报审批,然后再返回下面实施,太浪费时间了,所以才希望部里能将项目审批权下放到我们单位!”

  尽管周扬也知道,上面的这些主管部门管理或者说是拿捏下面这些单位的手段只有两个,一个是财政拨款,另一个就是项目审批。

  不听话不给你批项目,再不听话就不给你钱,让你蹦跶!

  现在让部里给他们下放项目审批权,这确实是有点难为贺部长。

  但周扬也有自己的苦衷,主要是现在的国家单位办事的效率实在是太慢了,就像疯狂动物城的那只树懒一样,慢的让人心慌。

  要是其它产业的话,慢点也没什么,但半导体产业慢了的话可是致命的,而且我们在这方面可是吃过大亏的。

  前世,在一干国宝级科学家的强力推动下,国家决定在八五计划中启动“九0八工程”。

  该工程总投资20亿元,目标是将我国的半导体制程突破到1微米。

  而整个工程的核心是投资15亿元,在无锡华晶电子建设月产能1.2万片的6英寸晶圆厂。

  如果我这个计划成功了,那我国在晶圆产能方面将会有一个重大突破。

  但由于官僚体系拖延,九0八工程光是经费审批就花了两年时间。然后从贼鹰朗讯公司引进0.9微米制程,又花了三年时间。前后拖延五年时间,建厂再花三年,导致华晶电子投产即落后。

  与此同时,华晶还要为此承担沉重的利息支出压力,后来不得不甩给台商经营。

  而与华晶电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0年新加坡政府投资特许半导体,只用2年建成,第三年投产,到1998年收回全部投资,高效率的优势可见一斑。

  “你小子真是给我们出了一个大难题啊!”贺部长叹了口气说道。

  “领导,如果项目审批的问题解决了,我们愿意承担电子厂关闭合并后5万人的就业问题!”周扬道。

  “5...5万人,你确定?”

  “确定!”

  五万人虽多,但亿目前研究院的情况来看,也不是消化不了。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电子八厂就能解决几千人,现在他们那边还要建显像管厂,又能解决几千人。

  再加上秦省电视机二厂以及在建的塞北省电冰箱厂等,这些单位加起来解决两万人的就业不成问题。

  如果集成电路厂建成了,还能再消化个万八千人。

  还有就是晶圆厂,这也需要大量的人力。

  总而言之,只要上面的政策到位,周扬就有信心解决五万人的就业问题。

  听到周扬的话,贺部长再次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这才说道:“项目审批权影响巨大,部里需要开会讨论一下再给你答复!”

  “是!”

  贺部长看了看周扬,再次说道:“周扬同志,你的这两份方案的价值毋庸置疑,我们果然没有找错人!”

  “领导,您过奖了...”

  话音未落,就听贺部长再次说道:“我听说你在商业部和卫生部都有职务,有没有兴趣到咱们四机部挂个职?”

  周扬先是一愣,随即苦笑着说道:“领导,你们是真把我当成生产队的驴了!”

  “这叫能者多劳!”贺部长道。

  周扬有些无奈的说道:“挂职没问题,但是您也知道,我是没办法到部里坐班工作的!”

  “也没想着你小子来部里上班,挂着就行!”

  “行...”

  正说着,贺部长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

  周扬见状,当即说道:“领导,要是没啥事儿的话我就先回去了!”

  “行,等有消息我再联系你!”

  “好,您先忙!”

  说完,周扬便起身走出了贺部长的办公室...

  ...........

首节 上一节 1122/1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京都泡沫时代:从变卖亿万家产开始

下一篇:港片:新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