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1116节
“也不全是,我们对你也算是知根知底,知道你在电子技术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诣,所以希望你们单位也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说到这里,贺部长不由的叹了口气,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周扬同志,你可能对我国眼下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形势了解不多,这么说吧,如果我们再这样沉寂下去,以后在这个产业当中将再无我们的容身之地,数以十万计的前辈们之前几十年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听到贺部长的话,周扬整个人都沉默了。
他怎么可能不了解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情况,事实上周扬不仅了解,甚至于他还经历了我国半导体产业没落之后的黑暗,并亲眼目睹了我国是如何被欧美日韩在半导体产业卡脖子。
事实上,不同于其它从废墟中建立的产业,我国的半导体行业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落后的,甚至于我们在这一行业曾几乎实现了“超英赶美”。
我国电子工业发展,起步于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当时为解决军队电子通信问题,国家成立电信工业管理局,并在酒仙桥筹建京城电子管厂(即现在的京东方),由民主德国提供技术援助。
当时该厂总投资1亿元,年产1220万只电子管,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
除此之外,酒仙桥还建起了规模庞大的电机总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京城有线电厂、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单位,整体实力非常的雄厚。
再后来国家提出“向科学进军”,并制定科技发展12年规划,将电子工业列为重点发展目标。为了支持电子工业的发展,政策、财政、教育等方面的力量集中向这一领域汇集。
比如说,培养电子工业人才,教育部集中全国五所大学的科研资源,在京城大学甚至于专门设立半导体专业,千禧年之前我国半导体产业几乎全部的顶尖人才,都来自这个学校。
正是在这种力度的支持下,我国的电子工业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变化,各个耳熟能详的科研单位和大型电子厂拔地而起。
比如说,在1958年沪城组建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及沪城元件五厂、沪城电子管厂、沪城无线电十四厂等企业。
1960年科学院成立半导体研究所,同年组建冀北半导体研究所(现为中电集团第13所),进行工业技术攻关,随后又组建全国半导体测试中心。
即便是在那个特殊时期,各行各业都受到极大地影响,甚至于衰退的时候,我国电子工业却依旧得到快速发展。
在此期间,京城酒仙桥电子工业区基本成型。电子工业开始与纺织、印染、钢铁等行业结合,实现自动化生产。
接着,京城组建国营东光电工厂(878厂),沪城组建无线电十九厂,至1970年建成投产,形成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南北两霸”。
其中京城878厂主要生产TTU电路、CMOS钟表电路及A/D转换电路。沪城无线电19厂,主要生产TTL、HTL数字集成电路,是国内最早生产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的专业工厂。
与此同时,我国在半导体产业的研究上也是成果频出,硕果累累。
先是沪城无线电十四厂首家制成P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拉开了我国发展MOS集成电路的序幕。接着永川半导体研究所、上无十四厂和北京878厂相继研制成功NMOS电路,之后又研制成CMOS电路...
再后来,国内第一台每秒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105机研制成功。
还有京城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研究小组,设计出我国第一批三种类型的1K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它比贼鹰英特尔公司研制的C1103要晚五年,但是比棒子那边要早四五年。
也就是说,如果延续之前发展路线和势头,我国在电脑和集成电路产业应该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赶英超美。
但很可惜,一切的好运到此为止了。
抛开我国半导体产业急速衰落的原因不谈,周扬非常认同贺部长刚才说的那句“如果我们再这样沉寂下去,以后在这个产业当中将再无我们的容身之地”。
经历过那个被严重卡脖子的时代,周扬对于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可谓是非常的清楚。
如果再不重振我们的半导体产业的话,我们面临的可不仅仅是没有容身之地,更重要的是不得不接受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割韭菜,同时尊严还要受到对方一次次的侮辱和摩擦!
只可惜,前世这个半导体产业发展计划最终还是失败了,连带着我国的整个电子工业都陷入了长达三十年的衰落和沉寂。
既然老天爷给了他这个机会,周扬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到这种灾难的发生。
想到这里,周扬当即语气坚定地说道:“首长,我们第十八研究院愿意加入这个计划,并全力配合部里,重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荣光!”
“好,我们果然没有看错你小子!”
接着,贺部长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而后继续说道:“这是我们初步的发展规划书,目前还没有正式下发各单位,你先拿回去看看有没有什么补充或者是修改的地方!”
“是!”
“此外,你可以结合我们刚才的谈话以及你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你们单位的半导体发展方案,到时候我们上会讨论!”贺部长道。
“是...”
.........
第1345章:方案成型!
周家.新宅!
周扬从四机部回来之后,就一直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就算是李幼薇和孩子们放学了他都没有出来。
前面几个小时,他都在认真的阅读那份半导体发展计划的草案。
对于这个发展计划的规划方略,周扬前世看过不止一次。
当然了,他看到的方案和眼前这个草案还不太一样,相比而言,眼前的这份草案还是有点粗糙,很多问题都没有考虑到。
反观前世看到的那份方案就不一样了,虽说框架和眼前这个草案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内容方面就详细的多了。
怎么说呢,他前世看到的是真正的方案,显然是这份草案的完善版本,不仅仅规划的目标明确,且有详细的发展步骤。
如果真的按照这个计划推行下去的话,那么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即便没有领先世界,但也不至于像后来那样被人卡脖子,更不用经历那三十年的市场换技术的悲哀。
但即便是如此,那个计划还是失败了。
所以,现在周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完善这个方案,更重要的是分析前世这个计划失败的原因。
同时,最重要的是想出解决的办法,避免重蹈前世的覆辙。
至于前世我国在半导体行业的全面失败...不,应该说是溃败更为贴切,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外部势力不希望我们在这一新兴产业方面超越他们,所以进行了超乎想象的技术封锁,并针对我们的半导体产业设下了一个天大的陷阱。
就比如说,1973年,借着中美关系缓和及欧美石油危机的机会,我国希望从欧美国家,引进七条3英寸晶圆生产线,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技术。
我国的这一决定要比南韩早4年,即便是半导体发展最为迅速的贼鹰,其国内第一座4英寸(100mm)晶圆厂也是在1975年才开始建设,在此之前他们最先进的也是3英寸晶圆。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西方国家一边答应卖给我们,一边却以各种理由拖时间,导致这个计划硬是拖了七年。
最终我国才得以引进三条已经落后的3英寸晶圆生产线,分别投资在京城国营东光电工厂(878厂),航天部秦省骊山771研究所,和贵省都匀风光电工厂(4433厂)。
此时,已经比主要竞争对手晚了好几年,落后已成定局。
这和后来的“和平珍珠”计划几乎是如出一辙,对方就是画了一个饼,然后吊着我们,让我们错失自主研发的时间。
等时间到了,再将一些落后的技术卖给我们,更甚至于以一些可笑的理由直接中断谈判或者是合作,让我们之前的投入化为飞灰。
当我们再回头准备自己搞的时候,却发现时不待我,错过了黄金发展时间,就算是我们勉强研究出来,技术也落后了,“八爷”的遗憾和无奈也是因此而来的。
就是在这种技术封锁以及各种阴谋、阳谋的算计下,我国半导体产业从领先绝大多数的国家,然后迅速被对方超越。
所以,周扬认为想要重振我国的半导体产业,首先就是要让掌握决策权的高层意识到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性。
技术可以买,也可以偷学,但是我们的科研人员却不能等,决不能被欧美国家牵着鼻子走,这是底线。
只是相比于这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才更加致命,且似乎无解。
前世造成我国半导体产业全面衰败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自身出现了问题,不仅仅是政策方面,还包括经济以及认识方面。
除了八十年代甚嚣尘上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言论外,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一条政策,彻底的斩断了半导体产业的未来...不,应该是斩断了整个电子工业的未来。
如此恐怖的政策就是大名鼎鼎的“拨改贷”,这条政策普通人可能知道的不多,但是在国企工作过的肯定听说过,因为很大一部分企业就是因为这条政策走向绝路的。
按照我国国有企业早期的运行原则,绝大多数的企业是先从政府财政获得拨款,作为工厂流动资金或技术改造经费,企业盈利后将利润上缴国家财政,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但就在1984年,为扭转财政亏空局面,上面盲目实行“拨改贷”政策。
按照这一政策,将政府财政拨款改为企业向银行贷款,还要支付高额利息。而另一头,企业的利润照样要上交财政。
这样政府不仅不投一分钱,反而像从前一样,抽走企业的大部分收入,导致国有企业迅速陷入亏损困境。
作为当时国民经济中利润较高的产业,电子工业受到的影响是空前的,等于直接抽干了电子工业赖以发展的资金,最终导致了后来一连串的灾难。
这只是危害之一,由于“拨改贷”,企业必须更加的注重效益,研发什么的都得靠后。
以至于大部分企业只顾引进外国设备,以尽快投产盈利,缺少科研资金对外国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所以到八十年代,正是电子产业兴起的关键时期,欧美日韩等国,甚至于我国的湾岛都在加大对电子产业的科研投入时,我们却在反其道而行之,大量压缩科研经费投入。
1984年以后,由于“拨改贷”造成的困境,使我国企业基本无力进行研发,科研经费占GDP比值骤然降到0.6%以下,我国的电子工业彻底垮了。
而包括半导体产业在内的整个电子工业,本身就是高投入高利润的行业,整个行业技术更新迭代速度非常的快,落后也就几年内的事情。
在失去了自主研发的能力之后,我国相当一批大型国有企业不要说是发展了,生存都受到了影响。
就比如说我国最大的半导体企业——沪城元件五厂,在1980年的时候,这个厂子的利润就高达2070万元,职工人均利润1.5万元。
即使是1985年,上海元件五厂的产值仍然高达6713.1万元,利润达1261.4万元。
然而到了1990年,沪城元件五厂产值下降至1496万元,利润竟然仅有2.47万元,全厂1439人,人均利润仅有区区17.16元。
熬了没几年,这家风光了三十年的半导体器件龙头企业,就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破产倒闭了。
而像这样不明不白稀里糊涂倒下的企业实在是太多了,数都数不清。
因此,在周扬看来,我国半导体产业想要重振,甚至于像后世的“新能源”、“高铁”等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最重要的还是阻止这个可怕的政策的推行。
只是这可是国家政策啊,周扬真不觉得自己有这样的影响力。
好在这个问题的核心是钱,只要解决了钱的事儿,那么这事儿就还有余地。
对于赚钱,周扬还是略懂的!
在理清了所有事情的关键之后,周扬终于拿起了纸笔,而后伏案疾书了起来。
几个小时后,一份影响深远的方案便成型了...
..........
第1346章:闫耿东回京!
上一篇:京都泡沫时代:从变卖亿万家产开始
下一篇:港片: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