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第642节

天机建筑队盖出来的房子上下水齐全,而且还附赠玻璃窗三面!想要更多?得加钱!

在普遍还是木质结构的一四几几年,砖瓦水泥结构的小洋房绝对是具有相当地竞争优势的。反正住进砖瓦房的人再也不想住回茅草屋了!

娄县长眼睛也不瞎,辖区内鳞次栉比的砖瓦小楼早就映入他的眼帘。县政府也能盖成砖瓦结构就好了!宽敞、明亮...还不漏风!

要不是同福客栈体量过大且手中余钱不够,佟湘玉都想让杨鸿儒修个砖瓦大楼了!

听乡亲们说,天机工程队修出来的小楼,四五层都不会塌呢!

天机建筑队只是行业改革的一角,实际上自打天朝建立之日起,各行各业的改革都在悄然进行。

比如国营的商店迅速铺开,力争每个县都有国营商店,每个村都要有专门的货郎。

比如国营地工厂已经进入流水线生产模式,而且正在积极引入及机器的力量,生产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比如国营农场正在吞并地主豪强的土地--尤其是老朱家占用的大量良田,然后组织人手进行科学化的、系统化的、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并筛选引进良种,大大增加天朝农业的收入。

基层民众在渐渐感受道天朝带来的变化,他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地农民加入生产队,越来越多的工人走进工厂。

至于读书人都在回炉重学,老八股已经成了过去式。对于人才的考量更加的科学化和细致化,那些百无一用只会掉书袋的书生是不可能有出仕的机会的。

而现有的官员也正在进行考核和转化,符合天朝认证的官员继续留任。鱼肉百姓、无德无才的干脆就地罢免,如果民怨过大甚至可以进行审判。

同时吗,天朝派出干吏深入基层进行宣传教育。乡村基层说了算的并不是朝廷而是宗族势力,一些宗老族老在基层比官员说了还要算。

这种情况不利于天朝的发展,针对此种情况,天朝向各个村镇派出了工作队来解决这些基层问题。

如果工作队解决不了问题,天兵天将会帮工作队解决后顾之忧。最佳的解决方式就是在“天兵天将”们的监督之下,工作队把基层的民众迁移并打散重新编制村镇落户。

这样一来,在谁也不认识谁的情况下,宗族势力将再难形成气候。至于民怨?不存在的!离开自己家的那点破地,朝廷给你发双倍的良田!

良田在哪呢?

在东北!

在大洋那头!

说实在话,东北的土地比关中、关内肥沃多了!几百万年积攒出来的黑土层简直就是自然的馈赠。

啥?你说现在东北有主?

天朝官方表示--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华夏固有领土,请生活在此区域的游牧部落放下武器,从能征善战的游牧民族变成能歌善舞的游牧民族!

当然,后金一方表示去你奶奶个腿!

所以天朝即使再热爱和平,也要去给后金的人民送去亲切的问候--用机枪和迫击炮问候!

在机枪面前,骑兵集群冲锋约等于集体升天。当年僧格林沁率领十万铁骑围殴三千列强火枪队...最后全军覆没的是十万铁骑!

很不幸,杨鸿儒的分身们都完整掌握全套的枪械制造技术--这是从亮剑世界...啊呸!纪念白求恩世界就一直留下的老艺能了!

没有枪,没有炮--咱们自己造!

于是乎,一万扛着重机枪、迫击炮的天兵天将奔着辽东就过去了!

走陆路跨山海关路不太方便,天朝直接开船把人送到辽东。然后以旅顺港为中心直推后金的老家,最好一路打到盛京甚至打到呼兰。

这一万天兵天将们并不是穿着重甲腿着追骑兵。这不科学,也不合理。毕竟不是每个士兵都是武林高手,虽然天兵天将当中开始出现武林高手的面孔,但是这玩意几乎普及不开。

所以天朝奢侈地为士兵们配备了足够的马匹,有载人的,有背枪的...只要预见敌军骑兵的偷袭,士兵们可以立刻换马开火射击。

五十挺机枪基本就能组成灭掉两千骑兵的火力网。每挺机枪都配备了一百发的弹链,质量可靠,绝不卡壳!

全国人民都在翘首期盼辽东之战的战果。但是天朝的大总统却一点都不担心结局--开玩乐!就天兵天将这火力水品搁在五百年后的二战当中都算牛批的配置,上万人的机枪、迫击炮大军,谁敢惹啊!

所以关内的移民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动员了,只要这边辽东战事一结束,关内的移民就可以开始启程了。

移民主要以水运为主,纵横交错的水路网可以把移民们顺利送到辽东。除此之外,天机阁也组织了一批弟子去辽东垦荒队搞建筑。

东北的冬天贼冷,没有抗风的建筑冬天确实能冻死人!

不过杨鸿儒已经把暖气和锅炉的图纸给了他们!届时辽东就能出现集体供热的大楼了!在朝廷的设想中,一个村子可以安置在一个大楼当中,大楼就建在村中心,村民们的田地就在大楼周围。

当有残余的后金骑兵向聚落发起骚扰的时候,村民们就可以在大楼外围的围墙上边进行防御。众所周知--骑兵是不会攻城的,高达十米的大楼围墙会成为后金骑兵的噩梦。

是的!他们最强的铁骑可能连一个村都打不下来!

村大楼的楼顶上还有狼烟盆,只要有敌人前来,就可以点燃烽火狼烟向官府求援。那时候。后金骑兵只能灰溜溜的滚蛋了!

计划通!

7017k

第一零一零章--去辽东

被派到辽东的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地“天兵天将”。他们都是熟悉辽东地形的老兵,他们闭着眼睛都能知道后金铁骑藏在哪!

上万大军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朝着后金的国都盛京平推,一路上横冲直撞,什么大小部落一律推平。

什么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在机关枪面前都是扯淡!

在后勤充足、武器补给给力的情况下,辽东很快就被天朝给收复了。后金连国都都不要了,撒丫子就往更北边的老林子里跑。

你别说,进了老林子的后金铁骑确实不好抓。所谓放火烧山,牢底坐穿--天兵天将们还真就不好大规模炮火洗地。

不过有了合适的据点,一万天兵迅速化整为零,分散为二十个百人队就开始对辽东地区进行清扫。

清扫完毕之后,消息立刻传回天朝。

朝野上下是一边震动--这还是打得崇祯薅头发的女真骑兵?怎么在天兵天将面前变得跟纸糊的似的?

不过随着辽东战役的胜利,后方的人口迁移也可以同步进行了。

华夏历史上的三大人口迁移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不过这都是在极端条件下人们才会选择背井离乡。

但是这一次,这帮人是朝廷的有序指导和规划下进行的人口迁移。路上有车船可以代步,顿顿按时发粮食充饥。

这一路下来,百姓没被饿着,反倒一个个都吃胖了!

嗯...感谢国营畜牧场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国营养鸡场的支持!小鸡儿这玩意长得贼快!批量养殖更是疯狂长肉!百姓们碗里的肉都是这些可爱的小鸡儿贡献的!

在辽东,天朝官方会规划出来大型牧场为整个天朝供应奶制品和肉制品。关内的土地不好养殖牲畜,但是关外广阔的草原是天然的牧场!

第一批迁到辽东的人口足足有十万人。这个数字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十人万还没有一个大一点的县城人口多...尤其是分散在辽东地区,十万人连朵浪花都看不见。

这些人是先锋队,是示范区的首批人口。

和他们一同前去的,是天机阁的建筑队伍。他们同样化整为零,深入村镇指导盖房。指望他们去集中盖房,估计首批移民都捱不过第一个冬天。

所以只有发挥群众的力量,才能干大事!

在关中都快待长毛的杨鸿儒,也跟着天机阁的建筑队一起去了辽东。茫茫荒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嘛!

至于他的安全问题则完全不用担心,他虽然武功尽失,但是他还有科学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在必要的时候,他还能化身钢铁侠。

在便捷的水路运输下,杨鸿儒只用了小半个月就到了辽东。他被分到了第三先遣团指导工作。

整个先遣团有五百号人,他们就是一个村级单位的全部有生力量。这五百人里头绝大多数都是壮劳力--他们的亲人还在关中。等他们在这边有了基业之后才会选择把妻儿老小接来。

五百壮劳力搞建设还是很迅速的,他们来到指定位置之后便放下物资搭建营地。一开始地条件肯定会差一些,而且辽东森林密布,想开荒也需要很大力气。

不过吃喝肯定是不用愁的,早些年的北大荒号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能展现出东北的丰饶。

有人问狍子是啥...嗯,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长得像小鹿而且特别蠢萌...这小东西蠢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你走到它身边它不带害怕的!当你给它一棒子之后,它吃痛会跑开,然而过不了多久,它还会再跑回来--它在好奇是什么打了它!

于是这种蠢萌的动物终于用了不到二百年的时间把自己蠢成了濒危动物...现在的东北,不在自然保护区你都看不见这玩意!

在树林间扎好帐篷之后,第三先遣队的队正来到杨鸿儒的帐篷里开了个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就是商讨接下来该如何开荒垦田。

周围都是茫茫大森林,在这种地方种地简直是在开玩笑。面对这种情况,杨鸿儒只能决定烧荒!

烧荒是最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开荒方式吗,虽然对环境确实存在巨大的破坏,但是你架不住方便啊!

能参加先遣队的都是老农民了,都有很丰富的烧荒经验。实际上,最早的时候,秸秆都是一把火直接烧了拉倒的...烧过的秸秆留下的草木灰还能肥田。

如今的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对于土地来说简直就是严重的伤害!病菌、虫卵都被深埋进了土壤当中,这样处理的土地,明年病虫害极其严重...

秸秆的最佳处理方式其实是收割、堆放、发酵、杀菌之后再还田。不过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多,二十一世纪都没能实现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

一把火点燃了开荒的序幕,战天斗地的天朝儿女开始在辽东种田。

杨鸿儒则在组织人手伐木、建屋。

在后续资源没跟上的时候,他们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临时屋舍。住帐篷只是权宜之计,木屋也是过渡之策。等道修通了,钢筋水泥都能送上来之后,钢筋、混凝土、砖瓦大楼才是一个村屯该有的建筑。

搭建木屋技术含量并不高,杨鸿儒带着五百号壮劳力用了不到一个礼拜就起来了一排木屋。

十人一间,总共修了五十间宿舍。

木屋都是半地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防风保温、节省木料。当年杨鸿儒行军打仗的时候就盖得这种半地下结构的营房!

木屋盖好了,火也灭得差不多了。于是男人们纷纷带着工具去清理烧过的土地。想要耕种必须要把地里的树根、草根挖出来,不然的话这些树根草根还会继续生长,过不多久又会绿树成荫。

一堆堆半生不熟地木炭被扛回营地,这些木炭是过冬的上好烧材。留到冬天能救命啊!

一个村庄的土地是有数的--五百个壮劳力就是五百个家庭。按照天朝的分地标准,每家可以分到二十亩好地。五百家就是一万亩地。

一万亩地听起来很多是不?实际上换算成平方千米并没有多大。一万亩地也就是六平方千米多一些--换言之,就是一个长两公里多,宽三公里多一丢丢的方块。

在杨鸿儒的规划图当中,阡陌纵横、水道遍布。而且杨鸿儒一步到位--直接把村级水电站安排上了!

没经过蒸汽时代就进入电气时代?

没问题!

首节 上一节 642/13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揍了何雨柱我成了四合院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