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刘备是我杀的 第81节
战后一小时,华兴刚检查完寨中情况,就见唐盛带着一脸兴奋之情,快步跑到了自己面前:
“将军!咱们、咱们真打赢了?我、我不是在做梦吧?”
“呵呵,这么大人了,是不是做梦还分辨不出?”咧嘴一笑后,就见华兴拍着唐盛的肩膀道:
“不过这次能取胜,你的功劳很大。真是辛苦唐副将了!”
见华兴竟夸自己功劳大,唐盛立马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
“我、我有啥功劳啊?无非就是带着一帮人爬了次山,扔了些石头罢了。真刀真枪的战斗,我压根儿就没赶上。比起将军可差远了!”
唐盛此言倒是不假,他今天的任务就是带兵爬山扔石头,自始至终也没有参加战斗。
但这并非是他有意逃避,而是华兴就如此安排的。
经过前几日的侦查,华兴他们一共发现了十四条通往山顶的小径。
之前,华兴一直没想好,到底该如何利用这些小路。
直到他想起地震之事,才突然有了思路。
要求唐盛今天天不亮就带兵上了山,并埋伏在了山顶。待地震开始后,便不断从山顶上往下扔石头。
至于砸不砸得到人,并非此举重点。
他之所以这么安排,是想利用落石的响动与阵势,营造一场激烈而持久的大地震。
这也就是为何刘辟和龚都迟迟没能等到地震停止的原因。
要真说地震,其实也就持续了半分多钟。
但由于山上有五百号人不断往下扔石块,令寨中之人误以为地震仍在进行中,寨子里才会一直处于混乱状态。
所以,别看扔石头一事貌似简单,但它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
毫不夸张的说,今日若没有这些山上落下的碎石,只靠一场普通的地震,是不可能轻易拿下敌军的。
华兴说唐盛功劳极大,也并非虚言。
听过将军的夸奖,唐盛是一脸的难为情,眼中却偷偷划过一抹喜色。表扬的话,又有谁不爱听呢?
可还不等他开口回话,就听华兴的赞扬声又一次传入了耳中:
“另外,水源变色一事,你也功劳不小。我刚去水房看过了,呵呵,效果是非常显著!”
第101章 立夏之震
关于水缸变色一事,当然也是华兴和唐盛搞的鬼。
早在唐盛外出采购前,华兴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想在地震之前,将对方的水源弄成红色,以此来增加灾难降临的效果。
但由于华兴并不了解在这个年代该用什么东西来染色,所以他只能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唐盛。
作为商人之子,唐盛在参军前还真涉猎过一些染料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外出时,买了不少茜草回来。
茜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对人体无害。
其枝叶看上去是绿油油的,但它的根部呈暗红色,是古时常用的染料之一。
早在今日凌晨,唐盛命人将大量的茜草根放在了小溪上游,并用渔网将草根拦住,浸泡在溪流之中。使得山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染成了红色。令人乍一看,就跟山泉“涌血”一般。
虽然此举的震慑效果,是比不上从山顶扔石头那么直接,但多少也能起到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
就好比水房的阿茂,若不是他亲眼看到了“山泉涌血”一幕,他也不可能第一个心态崩溃,高呼逃跑。
“将军谬赞!属下、属下只是尽了些微薄之力。跟将军相比,我这点功劳根本无足轻重。”
抱拳回了一句后,就见唐盛向前凑近了两步,带着满目钦佩道:
“倒是将军您,不仅召来了一场可怕的山震,还带领五百将士击败了对方三千贼兵,这才是真厉害呢!对了将军,您既然懂得如此厉害的召降之术,为何不早些使出啊?”
见对问起此事,华兴的脸上当即划过了一抹苦笑。
因为只有他自己清楚,这场地震并不是他“召”来的。他只是利用了一下来自未来的优势,提前预知了此事而已。
在穿越之前,华兴曾看过一本讲述中国古代灾难的文献。
至于他为何会看这样书,以及何时何地所看,他都不记得。
他只记得书中关于东汉时期的记载非常多,其中有一条是这样写的:“初平元年,立夏,五星错行,洛阳震。”
正因为看过这条记录,所以前日听唐盛说今年就是初平元年,而且马上要到立夏了,华兴才突然想起此事,也因此设下了这条“地震之计”。
千崤山,位于洛阳以西,距离不过百里。
只要洛阳地震,那千崤山定有震感,对此华兴没有任何怀疑。
可就算知道会有地震,他又该如何利用此事取得战斗的胜利呢?
这事看似简单,但其实不易。
因为古书中关于本次地震的记载,实在是太模糊了,满打满算就三个字——洛阳震。
除了知道会在立夏当日发生外,包括地震的时辰,震感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等重要信息,是一条都没有。
尤其是震感强度,若无法预知的话,华兴真的是很难加以利用。
因为若地震强度大,那他就什么也不用安排,只需等着大地摇摆,将山石震塌,便能取胜。
可如果只是一次小地震的话,那就很难对寨中敌军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再加上地震时长一般也就半分钟左右,很可能贼兵刚有震感,没两下就结束了。
若是如此状态,那震了也跟没震一样,很难将其转化为胜利。
因此,想要利用地震制定出一套像样的作战计划,他就必须先搞清楚,所谓的“立夏之震”,到底是一场大地震,还是小地震。
关于这个问题,书中虽然没有给出答案,但稍加思索,华兴就猜出了结果:立夏之震肯定是一次小地震。
因为但凡大地震,书中的记录都会相对详细,很少会如此简单。
就好比公元前70年,在山东诸城昌乐一带,曾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书中是这样写的:
“宣帝本始四年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北海邪坏祖宗庙城廓,杀六千余人。”
还有稍微简单点的:“汉元帝建昭四年,蓝田地震,山崩,拥灞水。安阳岸崩。壅泾水,泾水逆流。”
不难看出,在大地震的记录中,除了地点和时间外,记录者通常还要说一下地震的范围与受灾情况。
而像这种只有寥寥几字的记录,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场希望被历史铭记的事件,否则记录者也不会如此的轻描淡写。
所以在华兴看来,此震八成是一场强度较低的地震。
既然是场小地震,想让它直接毁灭敌军就不可能了。
若想利用此事赢得战斗,最好的办法就是跟对方打一场“攻心战”。
只要让对方相信,这是一次足以毁天灭地的灾难,那寨中的敌人就会不攻自破。
于是,经过彻夜思考,华兴才最终想出了这条“召降”之计。
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两个难题需要他来解决:
第一,他虽然知道地震在立夏当天,但一天有24个小时,地震具体会发生在什么时候,他并不清楚。
所以华兴今早天还没亮就来到了祭坛下,之后就一屁股坐在上面再没下来过。等了大约四、五个小时,才终于等来了地震。
第二,若本次地震的震感太小或时间太短,那肯定不足以令敌军军心崩溃。
所以,他便安排了“筑坛祭天”、“茜草染水”、“攀山落石”等环节,以此来增强灾难的效果。
目前就从结果来看,效果还算不错。
可作为一名22世纪的军人,华兴又是如何懂得建造祭坛的呢?
要说此点,倒跟他未来的记忆无关,而是他前一阵在皇宫里学到的“新知识”。
当时桂公公怕华兴无聊,给他找了不少书籍阅读,其中有一本是专门讲述历届皇帝祭天的事。
里面不光是祭坛,就包括祭品、时辰、着装、禁忌等许多方面都有提及。
华兴看过后,刚好就记住了,这次便派上了用场。
所谓开卷有益,说的一点不错。
见华兴听过自己的问题后半天不说话,脸上还挂着一抹神秘的微笑,唐盛只好再次追问道:
“将军,您怎么不说话啦?您要是早些使用秘术,那咱们不早就赢了吗?”
在这件事上,华兴肯定不能跟唐盛实话实说。
因为就算说了,对方也未必会相信。
所以思量片刻后,就见华兴故作高深的摇了摇头,口中只留下六个大字:
“天机不可泄露!”
第102章 军令风波
战斗虽然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现在就要回家。
在离开之前,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处理,那就“清理战场”。
上一篇:重生之豪门导演
下一篇:娱乐之我怼哭了百万大明星